APP下载

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1-06-17邢恩倩李斌屈美丽燕京理工学院

灌篮 2021年35期
关键词:燕京临场理工学院

邢恩倩 李斌 屈美丽 燕京理工学院

一、前言

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其普及程度较为广泛。我国各类学校及社区都有乒乓球项目的推广,尤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各级别乒乓球赛事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具有较为完善的赛事、赛制系统。在学校体育方面,乒乓球教学一直作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不可缺少的课程内容。然而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乒乓球项目的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基础技术、技能等实战内容,规则、裁判法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忽视了运动项目规则的深度认识,就更不用说使用规则和利用规则了,致使学生群体进行娱乐比赛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乒乓球运动项目规则、要求的判定。这种情况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从而不能有效的带动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往往也只重视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乒乓球裁判知识的学习及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导致大多数高校学习乒乓球项目的学生呈现技战术可以达到学习要求,裁判能力薄弱的“偏科”现象。乒乓球裁判能力,无论是从高校内部举办活动或是承接社会比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开设体育相关专业的高校来说,学生在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上,如果从事体育相关专业的工作,例如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以及俱乐部管理等等,都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而今我国对无论是竞技运动或是大众健身都大力普及与推广,高校中无论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或是有特长的学生还是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学生,不仅需要不断地练习乒乓球基本技能,同时还需对裁判规则和裁判操作技能加以重视拓展业务方向,这对于高校来说,着力培养学生裁判能力,不仅能为有需求的学生在将来的就业、择业方面增加机会,提高综合竞争力,还能够为高校内部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裁判员队伍,使俱乐部自我运营机制逐渐运转起来,对内部队伍体系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10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国内外期刊论文,关于乒乓球俱乐部内容以及有相关特长的学生在乒乓球裁判工作方面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访谈法

在调查过程中,对从事一线教学的乒乓球项目教师,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学校对学生培养乒乓球裁判能力的情况;同时和体育专业学生、校乒乓球队学生以及乒乓球俱乐部抽调的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汇集并总结。

4.数据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燕京理工学院学生了解乒乓球裁判以及执裁方法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生对乒乓球规则和规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乒乓球各级裁判员的考核办法这两个方面对乒乓球俱乐部学生执裁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就连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此竟也是一知半解。

表1的结果表明,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学生,对乒乓球裁判非常了解的有8人,比较了解的有36人,一般了解的有49人,一点都不了解的有7人。通过随机选择的样本得出,在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内学生对乒乓球裁判的认识程度比较弱。可见,要使兴趣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用乒乓球裁判的能力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二)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对乒乓球裁判员的考核体系

表2显示,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中乒乓球裁判的考核办法并未有效获得公认。虽然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负责人及体育学院相关处室出台了有关学生乒乓球裁判考核办法;但是由于体育学院的建立时间尚短、裁判员考核细则不能做到人尽皆知,导致在调查中对于乒乓球裁判考核办法认同度不高。在访谈调查中,就有关裁判考核办法认知问题发现,燕京理工学院对乒乓球裁判员的考核体系,校方重视度非常低;有考核的方法,但是并不完善;宣传几乎没有,学生不知道情况居多。显然这就充分说明了学校乒乓球俱乐部学生,对乒乓球裁判的了解认识程度低,裁判考核办法不完善;这也是学生对乒乓球裁判能力不足的原因。

表2 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对乒乓球裁判员的考核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N=100

(三)燕郊地区乒乓球项目裁判培训及学习情况

如表3所示,根据调查以及对学生进行实地访谈结果表明,没有参加过乒乓球裁判进修和学习的学生高达88%,而燕郊地区也没有专门的乒乓球裁判培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对乒乓球裁判的了解,以及对乒乓球裁判的体验,都源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一些简单的规则理论概括和课堂教学比赛。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乒乓球裁判知识只是大致的、粗略的了解,并且对裁判工作、记录工作等并不了解,对一些细节性的临场现象更不能做到当机立断,执裁能力非常有限。以往的种种限制,则会导致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把所了解的裁判规则忘掉,对乒乓球裁判也没有形成一个定性思维,这成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一个很不利的因素。

表3 燕郊地区裁判培训基地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统计表N=100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燕京理工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大部分学生甚至包括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乒乓球项目的规则吃透的人数几乎没有,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只明白简单的比赛规则,对裁判基础知识的掌握甚少,对规则和裁判法理解更是全无,对于一些细微处的、不常用的地方完全不通。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执裁经历和经验;少数学生在机会不多的非正式比赛中表现的更是没有自信导致临场情绪不稳定,裁判尺度把握的不艺术导致临场中反应能力较弱,手势含糊和语言不精炼导致临场被运动员质疑,形成恶性循环,可见培养学生乒乓球项目裁判能力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缺少培训考核体系,亦不创造基层比赛,没有临场实践机会,而教师也只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蜻蜓点水式,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只懂皮毛;缺少专家的指导、学生学习时间的冲突等外界因素的阻碍也层出不穷,而这些着实影响着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校乒乓球俱乐部学生乃至体育专业学生乒乓球裁判能力始终匮乏的重要原因。这些众多因素始终影响着学生乒乓球裁判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建议:校方重视运动项目在学校从体系上进行建设性改革,从俱乐部模式为契机,整合改进单个项目俱乐部管理运营机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裁判证书授予资质;给予校内相关赛事大力支持。教师从理论出发,加强日常乒乓球课程中规则和理论的学习;额外分配学时进行临场实践培训课程,系统的讲授规则以及裁判法;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学生打造有优质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掌握乒乓球裁判法,对乒乓球裁判工作有一个实质性的认知。

实践的练习补充:裁判员不单是比赛场上的管理者,更是艺术家,乒乓球裁判员的工作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一场大赛就如同艺术的欣赏,高水平的裁判员们,不仅有着无私进取的职业精神、精准的判断能力和公正的裁决,他们的各种动作手势、仪表仪态更能够给予运动员和观众以美的享受。在学习规则裁判法的过程中应重点规范仪表服装手势和语言,这点我们应向空乘专业人士学习,让人一提到某一职业,脑海里就应该出现相应的画面,对典型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要集中纠正,不任其发展。通过培训之后,组织院级、校级乒乓球比赛,让学生亲身投入到竞赛中进行临场学习,在临场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自信心、情绪、反应能力等。裁判实践能力,主要依据学生参加乒乓球裁判工作的表现进行考核,针对学生在裁判工作中的态度、应变能力表现和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再根据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裁判实践能力情况,授予培训学员裁判等级证书。

猜你喜欢

燕京临场理工学院
空竹
杨春华作品
燕京针灸名家于书庄“临证五明”理论的应用经验与体会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走进大山里》
教练员临场指挥研究综述
浅解三字经 (之八十五)
篮球裁判初学者临场心理因素分析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燕京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启事
律师参与死刑立即执行临场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