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仓房膜下内环流控温控湿免熏蒸储粮技术研究

2021-06-16雷臣泽吴勇飞黄秀荣梁利伟

现代面粉工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粮温粮堆储粮

雷臣泽 吴勇飞 黄秀荣 张 柯 梁利伟

(河南濮阳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河南濮阳 457000)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对储粮仓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和中储粮直属库大部分实现了仓储智能化。智能化的仓房具备智能粮情、智能内环流通风等功能,提高了储粮管理水平,为开展科学储粮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濮阳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是豫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粮库之一,201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智能化升级改造示范库,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企业储粮仓房智能化改造后,有些问题仍然很突出,如夏季储粮上层和四周温度上升,害虫易感染和滋生,每年仍需熏蒸杀虫,内环流控温效果不明显。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库从降低粮温、虫害预防、内环流控温等关键点进行技术攻关。

1 试验情况

1.1 试验时间

2019年12月—2020年11月。

1.2 试验场所

为了保障实验效果,保证对比数据的准确性,选择同年建设、规格相同的高大平房仓,4号仓为实验仓,5号仓为对比仓,规格为65.7 m×23.4 m,装粮高6 m,仓内粮食收获年度、品种、水分、杂质等基本相同,初始仓温、粮温相近。

1.3 试验装备与材料

智能化多功能粮情系统、害虫监测系统、气体浓度监测系统,中科软公司。

风网:五机三风道,通风途径比1.35,配置SWF-5#不锈钢防爆混流风机5台,功率3.0 kW,轴流风机两台(排风扇),功率1.5 kW。

内环流设备:T35-5混流风机5台,功率0.75 kW,配套双层保温内环流风管。

薄膜:长68 m,宽26 m,厚0.16 mm聚氯乙烯薄膜一块。

密封材料:8 mm×13 mm密封槽板及密封胶条180 m。

内环流改造材料:直径300 mm、壁厚5.0 mm、1米长PVC管5根,300 mm弯头5个,过膜连接装置5个,取样扦粮口11个。

1.4 试验方法

1.4.1 通风降温

2019年12月下旬,对实验仓和对比仓进行两个阶段的压入式机械通风降温,使平均粮温低于10℃,最高粮温低于15℃,在粮堆内积蓄冷源,为夏季内环流控温打下基础。

1.4.2 粮面覆膜密封

降温通风后,采用0.16 mm高强度、高韧性、高透明度的聚氯乙烯薄膜对实验仓粮面进行密封,膜的长宽两端各超过粮面1 m,四周装粮线以上安装密封槽,采用高弹性的密封条把覆膜嵌压入密封槽内。覆膜与仓内内环流保温风管相对应的位置预留接口,通过PVC管相连并做好密封,保障内环流系统抽送过来的冷气均衡到达粮面各处。粮面密封使粮堆成为低温密闭的整体,有效减少害虫感染,减少温度、湿度对粮食的影响,缩短内环流冷气进入仓内空间再进入粮堆的路径,降低冷源损耗,提高内环流控温的效率和效果。

1.4.3 内环流+排积热控温

2020年6月2日至9月30日,对实验仓进行内环流控温控湿通风。内环流通风开始前对实验仓和对比仓的仓门、排风口及所有管道的气密性进行逐一排查,对内环流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内环流系统运行正常,装置气密性良好,可满足长期实验的需求。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仓和对比仓的粮情检测,固定水分检测扦样点,每天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地域性季节特点(夏季白昼高温而夜间微凉形成的温差),采取“内环流+排积热”的方法控温降湿。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膜下温度限定值,仓温受外温影响升高超过设定限值时,开启内环流装置,当表层粮温降到限定值以下时,关闭内环流装置;夜间开启排风扇并打开山门,使仓内空间形成空气对流,排出仓内积热降低仓温。

1.4.4 数据检测

为减少害虫滋生和感染,加大仓房密闭性和粮情检查的力度,尤其对山门、仓内边角和四个入粮大门处加强检查,定期在山门入口处添加防虫磷防护剂,防止害虫的传播和繁殖滋生,为实现免熏蒸储粮提供保障。实验全程利用智能化多功能粮情系统自动检测:仓温、仓湿、外温、外湿、粮温通风前、通风后各检测一次,害虫每周检测一次,水分每月检测一次。利用仓内安防系统实时查看内环流通风情况,检查薄膜密封及管道连接处有无异常,派专人记录数据、监测气密性,不定时检查内环流设备、测温系统、测虫系统等运行是否良好,对系统运行故障等问题及时维修和排除。

对比仓采取常规储藏方式,7月17日发现有书虱和麦蛾,按规定进行磷化氢熏蒸作业,及时控制了害虫滋生。实验期间,通过智能化粮温监测系统,及时记录了该仓的仓温、仓湿和平均粮温等数据,为与实验仓的比对分析提供了客观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分析

从内环流控温阶段数据对比看(图1、2),实验仓采用膜下内环流通风,夏季平均粮温低于对比仓3~5℃,平均粮温最高未超过15℃,四周粮温明显低于对比仓,仓内湿度保持在35%~40%之间,较对比仓仓湿50%左右有明显降低;从实验仓和对比仓2020年1—11月份的平均粮温与最高粮温分析来看(图3、4),因实施粮面覆膜,粮堆温度受外温影响较小,粮温上升缓慢,全年平均粮温控制在15℃之内,最高粮温保持在25℃以下,而对比仓平均粮温最高达到20℃以上,上层最高粮温达到30℃以上。实验仓定点检测水分在内环流通风期间略有降低(如图5、表1),在保持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维持了湿度平衡。从实验数据来看,实验仓取得了良好的控温控湿效果,仓内检查没有发现储粮害虫,实现了准低温储藏和全年免熏蒸。

图1 仓湿对比图

图2 平均粮温对比图

图3 2020年1月—11月平均粮温对比图

图4 2020年1月—11月最高粮温对比图

图5 水分检测点位图

2.2 经济效益分析

实验仓和对比仓于2019年12月份同时通风降温,用电成本基本相同。实验仓仓内覆膜及内环流系统改造,因可长期重复使用,产生费用与对比仓熏蒸密封费用冲抵后忽略不计。实验仓内环流系统和排积热通风作业中设备维修费700元,总电耗2778 kW·h,工业用电按0.56元/(kW·h)计算,电费1556元,费用合计2256元;对比仓害虫防治采取磷化铝熏蒸作业,使用磷化铝药剂80 kg,单价34元/kg,人工费用600元,费用合计3320元;经比较,实验仓全年比对比仓节省费用1064元。

2.3 社会效益分析

智能化仓房膜下内环流控温控湿免熏蒸技术的应用,抑制了储粮害虫的感染滋生,减少了磷化铝药剂的使用,避免了对工人及环境的危害,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全年免熏蒸且保障储粮品质,为粮食仓储企业大力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表1 实验仓与对比仓水分情况 %

3 结语

四季冷热的明显变化为膜下内环流控温控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膜下粮温达到设定温度时,启动内环流控温系统,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通过粮堆下铺设的通风笼抽出,经保温风管送到仓内膜下空间,降低上层粮堆湿度和表层粮温。

粮仓膜下内环流通风一方面减少外温外湿、仓温仓湿对粮堆的影响;一方面降低“冷源”消耗,提高通风效率,全年实现最高粮温低于25℃、平均粮温低于20℃、仓湿小于35%,水分均衡稳定的准低温环境。低温低湿密闭环境抑制储粮害虫感染和滋生,从而实现免熏蒸和准低温储粮,减少药剂残留和对工人的危害,提高粮食品质,保障储粮安全。此次实验中发现:

(1)内环流通风时覆膜紧贴粮面,下行式通风易出现空气分配不均匀,需用风机辅助将覆膜吹起,通风效果才有保障,增加了人员观察和操作环节。下一步可在薄膜与粮面间沿风向铺设简易通风管道,以保证空气分配均匀和环流控温效果。

(2)实验仓仓温受外温影响较大,夜间排积热虽有一定降温作用,但增加了通风作业时间、成本及害虫感染机会。建议进行仓顶隔热改造和仓内吊顶,提高仓房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外温对仓温、粮温的影响,以提高内环流控温控湿效果。

猜你喜欢

粮温粮堆储粮
不同装粮高度和跨度的高大平房仓粮温分布规律研究*
浅圆仓不同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耗能对比*
浅圆仓东西面靠墙粮温变化研究*
储料竖向压力对粮仓中小麦粮堆湿热传递的影响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不同风机组负压通风试验
温湿度对稻谷粮堆结露的影响及实仓结露预警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地下库粮堆充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