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化吸入激素对老年COPD 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炎性标志物与肺功能水平的影响

2021-06-15韩昆鹏

智慧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粒细胞酸性雾化

韩昆鹏

(高阳县中医医院 内一科,河北 保定 071500)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群常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及日常生活质量[1]。不同类型的COPD 病症特征有所不同,其中属嗜酸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且对激素治疗最为敏感[1-2]。静脉输注激素虽然具有快速、确切的疗效,但因其应用剂量较大易导致多种副作用,而雾化吸入由于其局部作用及方便操作的特性,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1]。本文即针对老年COPD 患者采用以上两种不同的用药方式,并从多个角度评估比较雾化吸入与全身应用激素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9-12 月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80 例老年COPD 患者(年龄65-84 岁)随机均分为2 组,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均知情同意且未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急性发作频率、高危因素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排除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及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表1 基础资料(例;)

表1 基础资料(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此外,全身组给予静脉输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83041),30mg/kg,每日1次,注射时间30-40min。吸入组则给予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1mg/次,加1mL 生理盐水,每日2 次,雾化结束后清洁口面部。治疗均持续7d。

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7d 两组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与肺功能(FEV1和FEV1/FVC)水平。以均数及标准差()、百分率(%)等形式呈现数据;并在SPSS 21.0 软件中以t检验、卡方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边检验,α=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浆炎性标志物与肺功能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7d 两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炎性标志物IL-6 指标均显著下降,肺功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嗜酸性粒细胞、IL-6 指标数值全身组<吸入组,全身组FEV1 和FEV1/FVC 均优于吸入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吸入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组(P<0.05),仅出现2 例口鼻不适(5.0%),全身组则出现了胃肠不适、皮肤反应及神经系统不适共5 例(12.5%)。数据详见表2、3、4、5。

表2 两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1×109/L)

表3 两组炎性标志物IL-6 水平变化情况(ng/mL;)

表3 两组炎性标志物IL-6 水平变化情况(ng/mL;)

表4 两组肺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表4 两组肺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COPD 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近年来深受空气污染问题的影响,患者急性发作增多、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如何持续性治疗COPD、缓解患者症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即针对老年COPD 患者尝试以不同用药方式给予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其疗效加以比较,以寻求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患者COPD 症状,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7d 内两组的嗜酸性粒细胞、IL-6 指标均显著下降,肺功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三类指标数值吸入组略逊于全身组,但未见组间显著差异(P>0.05);吸入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组(P<0.05),仅出现2 例口鼻不适。这与此前的一些文献结论相一致,即适时适量地给予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19 年修订版强调了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COPD 患者吸入激素获益的生物标志物[1]。本文中,血嗜酸性粒细胞呈现出与炎性标志物IL-6与肺功能水平恢复程度的良好一致性。表明嗜酸性粒细胞确实与COPD 病症进展紧密相关,也说明本文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郑凡等[4]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的老年COPD 患者,发现患者的炎性指标有效降低,血气分析主要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安全性也较高。但嗜酸性粒细胞参与COPD 疾病进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位研究者已对此做了探索性研究[2],阐明该机制将有助于COPD患者的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除嗜酸性粒细胞以外,IL、干扰素、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相关因子均与COPD病情进展相关[3,5-9]。本文选择关注了患者血浆中IL-6 水平,结果证实外周血IL-6 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COPD 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其他炎症因子,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给予进一步的关注。还有学者关注了诱导痰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表现出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相同趋势,但数值高于外周血中的因子水平[7]。作为COPD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肺功能水平则从另一直观角度佐证了雾化吸入激素的临床效果[1,4-7]。本文中,患者的FEV1(%)与FEV1/FVC 均随着治疗进程有显著增高,体现了气道通气量的改善,说明治疗达到了了最终的预期目的。

COPD 属慢性炎症性疾病,不管是稳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抗炎都是COPD 治疗的重要环节[1]。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影响炎症因子以及抗炎因子的平衡使免疫细胞的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肺功能下降[1]。然而,激素类药物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1],临床应当予以重视并尽量避免,疗效与不良反应间应做到充分的权衡。本文中,静脉注射激素引发了患者诸如胃肠、皮肤、神经系统等不适症状,而雾化吸入激素仅发生2 例口鼻不适,体现出了局部用药的优势。部分学者[3,5,10]不仅考察了本文所涉及的两种给药途径,还考察了口服泼尼松及长期吸入、家庭氧疗的治疗效果。因此,由于综合治疗效果未见显著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考虑选择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减少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但急性加重者应首先考虑疗效。

综上,本文对老年COPD 患者实施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且可达到与静脉注射相当的效果,值得临床尝试与推广。

猜你喜欢

粒细胞酸性雾化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大寒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长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