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五项实施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2021-06-15苏德信李海荣梁美霞黄燕平

智慧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电化学乙肝标志物

苏德信,李海荣,梁美霞,黄燕平

(广东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为我国最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其发病由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增殖所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据2019 年我国颁布的最新传染病分析报告中显示,国内乙肝病毒携带人数已高达9300 万,且这一数据呈现了逐年升高趋势[2-4]。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加强民众乙肝血清标志物筛查及疫苗接种两种方式预防乙肝病情传播,其中乙肝五项检测也成为了乙肝疾病诊断、抗体形成与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5]。电化学发光法(ECL)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为乙肝病毒常用的检验方法,本次研究进一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所拟行乙肝五项检测的240 份临床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 份,女134 份,年龄18~65 岁,平均(40.19±4.76)岁。

1.2 仪器与试剂

ECL法采用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定标液及质控品为仪器配套产品。仪器经校准,质控后再进行试验。

ELISA 法试剂用北京万泰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主要仪器有汇松PW-960 洗板机、汇松M580酶标仪、普和希电热恒温培养箱。

1.3 检测方法

被检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mL 肘部静脉血,于室温环境下以4000r/min,离心5min,收集血清标本。所有血清标本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ECL 法与ELISA 法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ECL 法如下:ECL 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 +标记抗体,反应是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 +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结果判定:HBsAg、HBeAg的阳性标准为COI ≥1.0,HBeAb、HBcAb 阳性标准为COI ≤1.0,HBsAb 阳性标准为检测值>10mIU/mL。

ELISA 法如下: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HBsAg 每孔加入20μL 样品稀释液,接着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μL 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品,置37℃温育60min 后取出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50μL,再置37℃温育30min 后取出,去除微孔反应条内液体并洗涤5 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 的浸泡时间),每孔加入底物A、B 液各50μL,轻拍混匀,将其置37℃温育30min 后取出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混匀,测定(10min 内测定结果,用空白孔调零后测定各孔A 值)。HBsAb、HBeAg、HBeAb、HBcAb 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50μL 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品,接着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50μL,置37℃温育30min 后取出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 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 的浸泡时间),每孔加入底物A、B 液各50μL,轻拍混匀,置37℃温育15min 取出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混匀,测定(10min 内测定结果,用空白孔调零后测定各孔A 值)。结果判定:HBsAg、HBsAb、HBeAg 阳性标准为样品A 值≥临界值(CUTOFF);HBeAb、HBcAb 阳性标准为样品A 值≤临界值(CUTOFF)。

选择HBsAb 作为重复性试验项目,评价两种方法的重复性,选择不同浓度血清标本3 份,按照上述方法测定20 次,统计批内变异系数(CV),另取3 份不同浓度的血清标本予以分装并进行冰冻处理,每日测定1 次,共测定20d,统计批间CV。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CL 法与ELISA 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对比

ECL 法检测HBcAb、HBsAg 阳性率分别为55.83%、28.75%,显著高于ELISA 法检测HBcAb、HBsAg 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ECL 法与ELISA 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比较[n/%]

2.2 ECL 法与ELISA 法检测乙肝五项灵敏性对比

将乙肝五项各项目ECL 法与ELISA 法检测结果不符标本进一步进行重复检测,结果显示:ECL 法检测HBcAb、HBsAg 两个项目的灵敏性明显高于ELISA法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ECL 法与ELISA 法检测乙肝五项灵敏性比较(n)

3 讨论

乙肝病情初始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6],但如乙肝病情未及时引起重视并进行规范治疗,有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健康[7,8]。因此,加强乙肝筛查并进行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病情的诊断主要采取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近年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方法及技术水平也得以逐步提升,其中ECL 法与ELISA 法仍为临床运用最为广泛的检验方法。ECL法所运用技术为电化学发光测定技术,在生化指标检验过程中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过程中运用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技术,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新型免疫检测方法,检验过程中的突变抗体不会对原有抗体产生影响,能够有效识别多种逃逸的变异株,同时受人为因素的作用较小,有效避免了外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ELISA 法则主要将一定浓度的抗原或抗体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固定于聚苯乙烯微孔板表面,加入待检标本,通过酶标物显色的深浅间接反映被检抗原或者抗体的存在与否或者量的多少。ELISA 法的操作较为简单,但其最后测定的是颜色的光密度,其精密度和敏感度不如发光法,检验结果存在出现误差的风险。

以往临床多采用ELISA 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作为乙肝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实验室依据。近年来,ECL 法逐步在临床运用并推广,但多数检验人员对于两种检测技术的异同点了解不深入。为此,本次研究进一步对比了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运用ECL法检测与ELISA 法检测的价值,结果显示:ECL 法检测HBcAb、HBsAg 阳性率分别为55.83%、28.75%,显著高于ELISA 法检测HBcAb、HBsAg 的阳性率(P<0.05)。将乙肝五项各项目ECL 法与ELISA 法检测结果不符标本进一步进行重复检测,结果显示:ECL 法检测HBcAb、HBsAg 两个项目的灵敏性明显高于ELISA 法检测结果,研究进一步证实了ECL 法检测的灵敏度高于ELISA 法,尤其在HBcAb、HBsAg 两项指标的检测中更为明显。分析其原因:ECL 法检测过程中清洗的效率更高,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小,因此阳性检出率相对更高;而ELISA 法检测时,极易因高血脂、高胆红素、溶血等标本异常情况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本次研究中,除了HBcAb、HBsAg 的其余指标两种检测方法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该结论与相关研究中的报道略有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ELISA 检测技术的改良与仪器设备精准性的提高等因素相关。与重复检测结果对比发现,本次研究中ELISA 法检测结果仍旧存在少量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可能与抗体来源或纯化工艺等因素相关,但本研究中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多数均在临界值附近,因此考虑可能与ELISA 法检测重复性差或局限性相关。ELISA 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已经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鉴于其灵敏度不理想,检测过程中常需要反复予以洗板,但仍可能因孔间污染、孔间差异、主观结果判定等因素出现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窗口期标本或低浓度标本的测定。目前ECL 法已经全面实现了检测的自动化与标准化,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均可以量化并出具结果,各试剂均有配套的质控品,保证了仪器检测的精准性,此外,检测过程中全程进行自动化加样,也避免了人为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也证实ECL 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灵敏性更高,尤其适用于窗口期标本或低浓度标本的测定,减少了漏检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运用ECL 法检测与ELISA 法对比可重复性更好,且ECL 法检测HBcAb、HBsAg 两项指标的灵敏度更高,有利于提升乙肝五项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猜你喜欢

电化学乙肝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2018年高考中的电化学试题大扫描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