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发展智慧
2021-06-12苏芹
苏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创新
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逐渐深入,又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影响着学生终身的学习,所以初中数学的发展策略的创新要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智慧进行。
一、注重单元整体,提高教学逻辑
单元整体,要求教师注重的不是每一节单独的课,而是着眼于单元,强调“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把每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每个单元的逻辑,这一单元的这一课是为哪一课打基础的,那一课又是为哪一课做提升的。
例如:在进行《代数式》这一单元的讲解时,教师应着眼于这个单元的整体,用字母表示数为代数式的教学做了铺垫,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又为整式的加法和减法打下基础,学生学不好代数式的值和整式、单项式、多项式那么整式的加减法就弄不明白。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告诉学生,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學生清楚了整个单元需要达到的目的,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教师主张单元的整体教学,学生才会注重整体的学习,清楚整个单元需要达到的目的,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
二、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数学课堂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的提问和语言进行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兴趣不容易提起来。数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数学史、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动画演示、微视频这些方式进行导入。
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抽样》这部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一个调查:在我们的班级里,有多少个同学是近视的呢?学生能很快知道近视的同学有多少。教师紧接着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七年级的学生有多少名同学是近视的呢?去每个班里数一下就可以知道,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全省的学生里有多少学生是近视的呢?如果是全国的学生呢?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再引出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利用一个实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再通过几个问题循循善诱,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导入课堂。
三、利用互动式教学,解决数学问题
互动式教学的作用是很多的,首先,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并能间接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其次,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抽样》这部分的讲解时,我们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问:有没有学生能说出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适用条件呢?谁能举一些例子说明哪些调查必须用全面调查而不能用抽样调查;哪些调查必须用抽样调查而不能用全面调查。并举出一个要利用抽样调查的实例,说出谁是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为多少。
利用互动式教学,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中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了数学问题,还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
四、运用一题多变,处理数学习题
“一题多变”就是在原有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变,改变题中的某一个条件,使原有的题变成一个新的题,让学生感受有关这个知识点的这一类题怎么寻找思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养成一题多变的思维模式,进而达到做一道题,懂一类题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抽样》这部分的讲解时,提问学生“如果要调查我国现有的文盲情况,从北京市随机抽取3000人调查”这个问题对不对?题中所抽的样本可以代表整体吗?如果不可以的话改成从全国随机抽取3000人可以吗?改成调查北京市现有的文盲情况呢?
这样,利用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样本是必须要代表整体的,如果样本不能代表,更改样本的选取或者整体的选取都是可以的。通过一题多变,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不仅可以改变样本,还可以改变整体来让这个调查合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的学习不仅仅要靠教师的讲授,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新的教学手段,以发展学生知识为目的,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参考文献:
李星怡,王晓,杨静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4):58-60.
[2]梁丽明.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2(05):67-69.
[3]陈玉辉.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47-48.
[4]李玲.创新教学,发展智慧——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2(05):117-118.
[5]张雪芬.创新教学,发展智慧——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21(0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