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探究
2021-06-12冯婷康玉祥
冯婷 康玉祥
【摘要】以考纲重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对于培养初中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教师纷纷开发历史教学的人文性、思想性与教育性,重点对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与精神境界施加积极有益的正面干预。在初中生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中,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占据着首要位置,因而成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与生命塑造的核心内容,历史课堂也逐渐成为培养初中生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重要基地。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要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能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要求,引导初中生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实现历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重视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理论知识,还要体现出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功能、人文价值,赋予历史学科更多的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爱国素材比较多,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才能够转变教师的知识传授理念,能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意蕴,引领学生去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爱国激励,也是一种学习激励、生活激励,让他们感知到当今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能够积极生活、学习,勉励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继承、弘扬优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理念,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有更多、更为深刻的理解,从中汲取华夏儿女努力奋斗的精神涵养,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社会的进步。我国很多伟人、革命先辈在立德修身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此教师只有在历史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讲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优秀学者事迹,才能够体现出历史知识的人文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深刻感知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
(一)借助电化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师可以实施电化教学,利用一些珍贵的历史视频信息,让初中生在触目惊心中激发正义感、尊严感与荣辱感,为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创设最佳的主体情绪状态。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抗击八国联军”教学为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既是中国人耻辱的一页,也是“八国联军”无耻的一页,因而教师要用多媒体设备为初中生展示一些珍贵的图片信息,让初中生亲眼看见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被抢劫前后的天壤之别,以此激发初中生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这样,初中生能够在触目惊心中产生愤慨之情,能够借助前人被奴役、被抢夺、被烧杀的“铁证”直接刺激初中生、催发初中生。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的视频信息具有强大的感官刺激价值,非常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尊感、爱國精神与家国情怀,强化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激励初中生保卫祖国、维护尊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与进取意识。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不仅要向他们展示历史文化,带领他们了解历史文化,而且要带领他们连通古今,从现实的生活中捕捉对应文化的现象、现状,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例如,教材中提到“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其实,“丝绸之路”在当今的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现象,还发展为一个文化思想,“丝绸之路”代表了中国开放、交流的发展理念和姿态。围绕这点,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源起、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丝绸之路给经济、文化带来的效益,而且要带领学生比照我国当下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去了解几个内容:一带一路的含义是什么?现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新丝绸之路给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哪些“红利”?丝绸之路的理念内涵是什么?引导学生纵观古今,认识到只要坚持开放、交流、融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丝绸之路”不仅可以使古代的中国繁荣富强,还能使当今的中国变得越来越富强。
(三)组织文化传承活动,培养民族精神
家国情怀起源于我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文信仰与人文精神,教师要紧抓这一关键点,在历史课上组织丰富的文化传承活动。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探究教学中,教师展示梁启超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史料,并提出具体问题:“梁启超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有什么意义?这为解决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并进行文化交流:(1)出示春秋战国的相关史料,组织学生讨论《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让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爱家情感、爱国情感。(2)出示宋朝靖康之耻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示儿》“南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古代文人经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后的痛定思痛、意图复兴的壮志豪情。(3)出示西汉、唐、南宋疆域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补充相关史实,并对不同朝代各民族饮食文化、音乐文化、节日文化、贤孝文化等文化融合的过程进行探究。从探究历史文化的角度让学生回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历程,使其理解“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从而增强其民族精神。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历史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其更加用心、积极地投入历史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辉.让家国情怀照亮历史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