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 童声唱响
2021-06-12张楠
张楠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能够满足人的听觉审美需求,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美育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通过音乐作为载体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合唱
“双减”是指面向义务教育阶段,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对学校美育的时间、空间和能动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作为美育载体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小学音乐美育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从课堂教学、校内艺术社团和多元艺术实践等方面进行优化,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优秀的教师胜任素质在音乐和艺术美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育人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刻关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童声合唱的教学现状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具有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歌唱能力的教学作用,同时合唱的现场渲染力较强,积极参与合唱可陶冶内心情操,升华个体思维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基础道德修养和品质。然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事實是——在当下的小学合唱教学中,许多学生因为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学习难度较高和个体能力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对合唱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不愿学习或抗拒学习,导致合唱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源头出发,正视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特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音乐合唱教学的效率,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开展童声合唱的路径
(一)规范呼吸与姿势,促进学生正确发声
呼吸是促进歌唱的原动力,也是持续发声的驱动力,在歌唱的过程中,普遍需要持续且强劲的呼吸支持,才能合理地维持每一个音节和音调的完整性。而小学生吸气较浅,气息频率较短,在歌唱时很难长时间地维持呼吸,这也导致其无法轻易掌握完整的音调旋律。所以,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自然吐息,通过最大频率的吸气,锻炼学生的腰腹像套上救生圈一样肿起来,而后像吹蜡烛一样向外吐气,通过稳、匀、慢的呼吸方式延长歌唱时的呼吸持久度。也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花丛中,深深吸气嗅闻花香,再缓缓吐纳出来。在歌唱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得以正确发声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合唱开始前,教师应先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歌唱姿态[2]。在以坐姿进行歌唱时,应保持腰背挺立,双脚放平,屁股坐在椅子前的二分之一处,双手自然垂放于膝盖上保持微笑;在站姿歌唱的时候,应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好动和好玩,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在歌唱时很容易出现动作变形,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对动作状态较为规范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
(二)通过多样化教学,攻克合唱教学中的重难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有着好奇好动的天性特征,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有研究表明,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的最大注意力持续时间为20分钟左右。合唱活动主要分为一声部和二声部两大阶段,其中以二声部为重点难点。对此,教师需针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积极地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完成难点学习。在现实教学中,传统合唱教学通常循规蹈矩,在教学时往往坚持先教授一声部,然后教授二声部,最后整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也导致学生通常较为熟悉一声部,而对二声部掌握程度较差,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教学顺序,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二声部,然后再掌握一声部,实现两部分难点教学优化学习,为克服二声部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三)加强管理合唱秩序
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属于集体性活动,很多学生在此类型活动参与过程中,常会出现较为兴奋的情绪,这是由学生基础身心发展特点而造成的。合唱教学过程中行为及表情管理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要以合理的方式管理合唱秩序,从而增强音乐生合唱教学效果。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表情管理、声音控制、呼吸控制等多项方式促进秩序,维持效果。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强化合唱秩序管理的发展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化设计课后服务结构的教育模式,促进实现秩序管理目标。由于小学音乐合唱课程教学体系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差异性特点,在具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加强应用动静结合的教育模式,促使合唱教学结构具有乐段式的结构[3]。例如,小学音乐《共产儿童团歌》合唱教学方案制订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灵活化的教学结构,帮助学生充分体会歌曲中的情绪变化,感受其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促使学生全面体会合唱学习的乐趣,推动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目标。
三、结语
课后服务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合唱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体验、音乐模仿、音乐表现、音乐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课后服务中,通过多方面选取音乐合唱作品,多维度创设音乐合唱情景,多角度提升音乐素养能力,可从本质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比红.探究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激趣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22):15-16.
[2]孙慧媛.让音乐拨动心弦——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教学[J].新课程,2021(34):219.
[3]刘志新.多元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