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选修课运用智慧教学模式的课堂满意度调查

2021-06-11晋克俭任莉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选修课大学生

晋克俭 任莉

摘要:大学通识选修课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为提高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检验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智慧教学平台是否能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起到积极影响,本文以贵州大学通识选修课“中华茶道和茶文化双语课程建设”为例,开展了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课堂使用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师生交流渠道,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学;选修课;课堂满意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2-0108-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2.018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运用已深入各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的智慧教学实践越来越多,并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待开发。“雨课堂”作为一种智能终端连接媒介,是学堂在线以及清华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具有突出的智能性特征[1],是智能教学平台的典型代表。通过“雨课堂”这一微信公众平台,在课堂上,学生可用移动设备扫码登录智慧教学平台并进行课堂学习,包括教学内容实时呈现、课堂问题实时点评、弹幕师生互动等,而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后台的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考勤、答题等互动情况。

大学选修课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共同构成了大学课程体系[2]。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选修课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补充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等重要作用。然而,相较于专业课,选修课的课时设置较少,课程要求较低,考核方式较随意,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个别甚至会出现逃课现象。因此,选修课的课堂授课模式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选修课出现的上述问题,贵州大学通识选修课“中华茶道和茶文化双语课程建设”尝试使用了“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集微信与演示文稿软件(Power Point)于一体的网络智能教学终端[3],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该智慧教学平台的扫码签到、限时答题、随机点名、弹幕互动等功能来完成教学目标。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为检验智慧教学的新型授课模式是否能对大学通识选修课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为了发现使用智慧教学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对已完成该选修课的同学开展了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本科通识选修课“中华茶道和茶文化双语课程建设”的选修学生,学生分别来自20个不同的专业,如金融学、法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共计96人。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以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两种方法进行。第一步,针对教师在该选修课堂使用 “雨課堂”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满意度调查;第二步,随机挑选8名学生进行当面访谈,从课程设置、课堂组织和学习效率等方面了解学生在选修课上使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直观感受,从而对问卷结果进行补充。

(三)问卷设计

由表1 可知,本调查采用的问卷内容主要包含6个板块,分别是对课程设计、课堂组织、“雨课堂”使用功能、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和整体使用感受的满意度,每个板块的题目数量为5~7道题,全卷共33道选择题。为确保客观,问卷调查匿名进行,数据收集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在问卷发放之前,为确保问卷的信度,用SPSS 17分别对问卷的6个板块进行信度分析,由表1可知该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985。学者De Vellis认为,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最好在0.80以上,越接近1,信度越高,由此可以看出此份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4]。

(四)访谈设计

从选修课的9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8人参与访谈。访谈形式为当面访谈,由研究者进行录音和笔录。主要访谈的内容是学生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进行的授课模式、学习效果以及软件使用体验等方面的主观感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9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份。将所有问卷结果输入SPSS 17.0,可以得出各题项的平均值以及标准方差,经过数据分析后,整理出每个板块中满意度最高和满意度最低的题项,统计结果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 可知,大学生对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所开展的茶文化选修课课程设计满意度较高,认为该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提高选修课的课堂活跃度,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负担;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其中弹幕互动功能很受学生欢迎,与传统选修课的授课形式相比,学生对结合了“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新型授课方式满意度较高。

由表3可知,相较于其他题项,学生认为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设计组织方式不能完全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课堂学习兴趣方面也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此类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度不能完全符合学生需求,对此类智慧教学模式在大学选修课程的推广应用表示不能完全支持。

总体看来,大学生对选修课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的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57.14%的大学生非常同意通过此类智慧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选修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31.43%的大学生同意这一说法,只有2.86%的大学生不同意智慧教学平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由此可见,“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在大学选修课中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选修课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大部分学生对此类智慧教学在选修课中的使用满意度较高。

访谈结果显示:几乎全部受访学生认为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学选修课来说,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十分新颖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活跃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随着微信的使用和限时提问作答而有所提高,学习资料在PPT与手机上实时同步,让教室各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轻松掌握课堂内容,课堂组织看似随意,实际上全程都是由教师把控,教师以启发式的教学推动学生自行思考,所以,最后取得的学习效果比一般选修课要好,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与学习,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利用“雨课堂”授课的交互环节中,能将传统的传递知识真正改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5]。不足之处在于,移动网络的网速是否通畅、学生手机电量是否充足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该智慧教学平台的部分使用功能也存在漏洞。比如,手机扫码签到功能在一定距离内,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扫码暗号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完成签到登录,这也是造成个别学生不到课堂上课的原因之一。

(二)启示与建议

1.加强学习资料的合理性设置

选修课程的出发点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但选修课相较于专业课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而“雨课堂”智慧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了微信的使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能吸引学生自动参与课堂学习,并保持着一定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在选修课中的学习动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课堂设计,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通过教室投影和手机上的微信平台,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该平台掌握教学内容。但在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善于使用多种工具和软件来呈现学习内容,包括视频、音频及板书等形式,加强学习资源的多样化设置,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不同感官,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效果,最好能够实现师生共建学习资料的目标,保证学习资源多样性设置。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选修课知识点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满足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同时,还应考虑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实现选修课的高效、高质教学。

2.保持学习者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选修课的应用性和兴趣性是学生选择的主要原因,一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单一就会造成课程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雨课堂”智慧教学的授课模式能让师生在课堂上使用微信实时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弹幕等功能拓宽师生交流互动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此外,该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方式,紧跟当下互联网发展的潮流,符合大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与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习成为了合理的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尤其是弹幕功能让害怕发言的学生也增加了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正是这一大特点,致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从而影响了课堂学习质量,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当在软件后台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实现实时监控;另一方面应完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步骤层层紧扣,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紧跟教学步骤,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集中的注意力。

3.完善教學环境与硬件支持

“雨课堂”除了有更加良好的互动性及实时反馈的特点外,其便捷的数据搜集功能以及更加丰富的可用教学资源是其突出的优点[6]。“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将师生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内化能力,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与学校电子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设备的联系紧密相关,缺一不可,这就限制了该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发展,对无法满足这些条件的学校和学生来说,在选修课上使用智慧教学手段仍存在困难。同时,智慧教学平台在手机的使用操作上也存在漏洞,比如学生可以远程扫码签到,教师无法实现课堂后台实时监控等,可能会让手机的使用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校方应该将此类课程的教室安排在离宿舍区较远的地点,并完善教室的电子教学设备,保障教室内的移动互联网网速时刻畅通;而教师应与软件开发者多沟通反馈,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智慧教学软件的不同功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高效教学。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选修课已经成为大学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弥补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不足[7]。大学选修课的存在,顺应了当今时代对“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行业都需要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选修课程的设置对整个大学课程来说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就大学生学习实践而言,微信平台的学习时间占大学生整体学习时间的比重越来越高……通过科学高效的移动教学工具,并且结合技术实现网路课程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升[1]。研究显示,不同于以往的通识选修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课堂交流并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雨课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将课前、课后学习与课堂教学用微信终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式新颖、独特[8]。但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和突出其教学优点,尽量预防和规避其教学短板,在不断的磨合与修正中实现智慧教学平台的灵活运用,让智慧教学模式对大学选修课起到更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娥.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现代交际,2018(7):9-10.

[2]陈华.论大学选修课追求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模式[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11-114.

[3]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8):235-236.

[4]齐石玉.中学生对英语翻转课堂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17(3):59-60.

[5]孙笑微.“互联网+”时代下“雨课堂”在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8,36(1):92-96.

[6]邓娟,吴菁,崔静,等.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152-154.

[7]林萱,车德福,刘婉婷,等.浅析大学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47):212-214.

[8]李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2):560-563.

In-class Satisfaction Survey on Elective Course under the Mode of Smart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Bilingual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ea Ceremony and Tea Culture” in Guizhou University

JIN Kejian, REN Li

(Colleges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hzou, China, 550025)

Abstract:

Elective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but there are problems: the class is dull, and the students rare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so on and so forth. To improve the in-class teaching of elective courses, and to test whether the smart teaching platform represented by “Rain Clas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class teaching of elective courses, this paper studies into the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of Guizhou University “Bilingual Course of Chinese Tea Ceremony and Tea Culture”, carries out an in-class satisfaction survey 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Rain Class” smart teaching platform.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mart teaching platform.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helps increas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broaden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lective courses.

Key words:

smart teaching; elective courses; in-class satisfaction; college students

(責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选修课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