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规则提升专业性

2021-06-08谢孟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课专业性

谢孟媛

〔摘要〕心理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第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否有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基于心理授课经验,利用提前调查学情、明确课程设置、规范课堂纪律、转化抽象知识这四项规则能够提升心理课堂的专业性,促进后续心育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课;专业性

在大多数中小学里,心理课一直被视为一门轻松有趣但难以上出“心理味”的课程。教材缺乏系统性、兼职教师专业性不强、课程定位不准确等原因,都容易让心理健康教育课脱离“普及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提升心理调节能力”“培育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多重目标,沦落成课堂上“活动搞搞,学生笑笑”,下课后学生遇到心理困惑仍然不知如何解决的空壳子课程。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上第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就缺乏全局意识,没有向学生明确心理课的课程意义与目标、活动内容与形式、课堂纪律与要求,使得学生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充满兴趣,希望从中学会提升心理品质的技巧和方法,却因为心理课堂过于随意或拘谨而逐渐对其丧失参与感,甚至出现在心理课堂中看课外书籍、写其他科目作业等情况。基于此,如何用好心理课的“首因效应”,精心设计好第一堂心理课,让学生能够在规则中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心理课的有趣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值得每一位学校专、兼职心理老师耐心思考。

规则一:提前调查学情,弹性调整内容。

班主任在接手新的班级前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及家庭背景等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班级管理的重点,洞悉学生心理,从而因材施教。同样,作为心理老师,在第一堂心理课前也应该用好新生心理普查、学生心理档案、班主任访谈等资源。

一方面,心理教师应把握各学段学生面临的共同困惑,例如进入中学的环境适应、同伴交往的困惑、情绪调节的烦恼等。既可在第一堂心理课中貌似无意地引出这些主题,让学生感受心理课堂中的认同和理解,拉近师生距离,为后续的心理辅导打下基础,也可以将其作为后续课程资源,使心理课程的主题高度符合学生的需要。

另一方面,心理教师应该留心关注班级内的“特殊学生”。这一类学生大多敏感而内向,不擅长与老师沟通,有些还会因为过往失败的师生交往经验而拒绝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往往学习成绩不佳,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也容易表现出攻击性,难以融入群体。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类学生往往内心感觉不安,缺乏归属感,自尊心过低。因此,从第一堂心理课开始就可以循序渐进地促进特殊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融入,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课前的学情调查还应该涉及班级建设情况,包括班级小组的构建、班干部成员、班级舆论氛围等。在心理课堂较为宽松的氛围下,这些班级真实的现象总会慢慢显露出来,提前了解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做适当调整。例如,有些班级在开学初就雷厉风行地开展班组文化,选举班干部,规划班级黑板报,班级的凝聚力就能够很快提升,开展小组讨论时基本可做到全员参与,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形式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有些班级节奏较为缓慢,开学两周后还没有建立成熟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组织松散,纪律性弱。在第一堂心理课上就应该相应调整活动内容,适当增加讲授性内容,先培养尊重、倾听的班级氛围。

规则二:明確课程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堂心理课应该讲些什么内容,通常是心理教师考虑的第一件事。是直奔主题,根据教材教授固定主题,开展课堂活动,还是循序渐进,先介绍课程规划,树立心理健康理念?根据目前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普及情况[1],后一种考虑更有利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持续推进和学生科学理性的心理健康观的形成。

以我设计的第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课堂上通过“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我们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怎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四个问题作为支撑点进行发散。其中“我们怎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从课时设置、课程主题、活动掠影几个角度为学生展现了心理课上可能涉及的内容,并且用以往活动时拍摄的精美照片制作PPT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对心理课的好奇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积极热烈的情绪渲染下,后续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将更加顺利。

许多心理教师在心理课实践的过程中总有“不够正式”的感觉,一方面是由于各学校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心理课的课程主题灵活性极强,新闻事实、社会百态、日常生活都能成为心理课的绝佳素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对其他学科,中小学的心理备课力量薄弱,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校只有一位专职心理老师,而缺乏专业基础的兼职老师对心理课的形式不太了解,难以给出有价值的建议,中小学里常见的“师带徒”式的成长渠道不适合年轻心理教师的快速成长进步。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的心理教师们常有挫败无奈的感受,甚至自我否定,对心理课也缺乏应有的仪式感,从而影响到学生对心理课的正确认识。要解决这一问题,在第一堂心理课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勾勒课程规划、描述宏观目标、强调学生在心理课程中的参与感具有重要意义。

规则三:规范课堂纪律,巧用奖励机制。

由于课时量较少,课堂氛围较为轻松,班级纪律时常成为心理教师的一大难题。如果过于强调课堂纪律,势必会阻碍心理课堂中宝贵的交流分享,让心理课成了空有皮囊的政治课。然而丝毫不加约束又会让心理课变得浮躁肤浅,难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正面管教理论认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养者应该先充分共情学生的情绪感受,通过坦诚平等的交流分享来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在满足情感需求之后再寻求问题的解决[2]。因此利用第一堂心理课,借助正面管教原理,明确特殊的心理课堂规则尤为重要。

同样以我设计的第一堂心理课为例,在简单介绍完授课教师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心理课堂的“3+2+1”原则。“3”即三条课堂纪律,分别是“尊重:倾听而不作评判”“真诚:坦诚表达观点”“参与:积极思考感悟”;“2”即体验和分享这两条活动要求;“1”是在活动中如听到教师拍掌就必须马上停止的“一条最高指令”。

其中第一条“尊重”的课堂纪律是在心理课堂中需要反复重申的,打断发言和主观臆断都是心理课堂讨论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现象。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必须经历探索自我的种种挑战,例如我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我具备什么能力、别人如何评价我等,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目标[3]。在自我觉醒的重要时期,是否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积极评价对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心理课堂正是一个提供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因此如果不事先跟学生明确尊重、真诚和参与的课堂纪律,体验和分享的课堂要求,以及认同教师管理的指令,就容易导致偏激的班级舆论氛围,很难达到后续课堂中积极的朋辈互助效果。

奖励机制是在第一堂心理课中同样非常有效的设置,尤其是针对初一年级学生和本身正在进行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的学校。使用教师自己设计或网上购买的积分卡片,奖励给课堂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期中或期末时统计得分较高的若干位学生可以利用积分换取小礼物,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良性行为的作用。对于刚刚走进课堂的新教师来说,适当的奖励也能很快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规则四:转化抽象知识,启发应用思维。

尽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才会接触到人生第一堂心理课,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渠道积累了一定的先验知识。然而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够规范,加上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还是相当片面的,更不用提对自我心理品质的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積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4]。因此,在第一堂心理课上就应该纠正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误区,普及心理健康观念。将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抽象概念用直白易懂的方式进行转换,尤其是要充分展现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心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以上文中提到的我在第一堂心理课中设计的两个问题(“什么是心理学”和“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例,课堂中首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自己以往的经历谈一谈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心理老师自然可以观察到学生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目前的认知中存在哪些盲区,对什么样的心理话题感兴趣等重要信息,再给予恰当的回应。

要想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心理课中,课堂上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初中阶段学生常见的困惑来自自我认识、学习或考试焦虑、情绪表达与调节、人际交往、亲子沟通这几个方面。如果心理课能够从这些常见的青少年发展性问题的角度提供实用性强的方法技巧,心理课的开设就能真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为什么要上心理课”这个问题时,我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角度,在注意保护当事人私人信息的前提下,讲述了以往接触的案例。借心理教师之口传授同龄人的经验,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心理学的应用性,同时也将心理辅导的概念大众化,避免心理辅导污名化。

心理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教师的主要阵地。建立规则感,提升专业性,才能耕耘好这一亩三分地,让心理课堂中的“心理味”越来越浓。

参考文献

[1]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20(3):46-51.

[2]迪娜·安瑟,如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J].中小学德育,2015(7):74-76.

[3]王家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6):37-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html,2012-12-7/2020-9-1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心理课专业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