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
2021-06-07田兆华唐从耀王志刚
田兆华 唐从耀 王志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病理性扩张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既往研究中对该病的关注度远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但支扩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支扩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持续、反复性的咳嗽、咯痰及咯血,当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时,肺功能会逐渐丧失,引发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目前对于支扩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以抗生素和化痰药物为主,抗感染效果显著,但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耐药性增高、副作用多等问题,临床治愈难度加大[4]。近年来部分研究发现中药能有效改善支扩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5-6]。因此本研究采用症状体征评分和炎症指标,综合评价清热化痰汤加减治疗支扩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7]及《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8]中的相关内容;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痰热壅肺证的中医辨证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处于支扩急性加重期;年龄为18~7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标准:伴有咳血、呼吸衰竭者;肿瘤、结核、遗传等原因引起的支扩;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慢性原发性肺部疾病;发热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0例痰热壅肺证的支扩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67岁,平均(57.14±10.34)岁;病程1~14年,平均(6.61±1.12)年;症状加重时间 4~15 d,平均(7.27±2.31)d。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7~70岁,平均(57.97±10.22)岁;病程2~15年,平均(7.03±1.18)年;症状加重时间4~19 d,平均(7.14±1.97)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加重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体位引流、主动呼吸等辅助排痰训练。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抗生素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91)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祛痰药采用盐酸氨溴索片(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80)30 mg/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用清热化痰汤,组成:薏苡仁30 g,太子参24 g,丹参、鱼腥草各18 g,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黄芩、炙枇杷叶、炙桑白皮、浙贝母、桃仁、蜂房各15 g,甘草9 g。水煎取汁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两组均用药14 d。治疗期间若出现恶心、呕吐、咯血等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疗效[9]。临床控制:证候积分减少率≥95%,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显效:70%≤证候积分减少率<95%,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有效:30%≤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临床主要症状评分。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7 d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湿啰音、心烦口干症状进行评分,程度无、轻、中、重依次计为0、2、4、6分。3)炎症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SD-100型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测定血沉(ESR),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PCT)。4)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湿啰音、心烦口干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7、14 d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湿啰音、心烦口干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咳嗽 咯痰 呼吸困难 湿啰音 心烦口干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5.17±1.14 4.61±0.82△3.14±0.84△2.07±0.51△5.34±1.08 4.93±1.01 3.59±0.92 3.14±0.84 5.54±1.31 4.70±0.85△2.57±0.76△1.36±0.33△5.67±1.42 4.95±0.96 2.92±0.54 2.57±0.76 5.21±1.30 4.66±0.72△2.18±0.56△1.04±0.22△5.56±1.21 5.11±0.97 2.45±0.54 2.45±0.54 3.91±0.62 3.25±0.53△2.19±0.47△0.82±0.25△3.88±0.51 3.69±0.58 2.68±0.54 1.93±0.61 3.94±0.64 3.62±0.53△2.64±0.45△1.27±0.34△4.11±0.60 3.94±0.45 3.02±0.42 2.29±0.43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外周血ESR、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ESR、CRP、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ESR、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ESR(mm/h)98.14±22.31 32.18±7.41*△100.20±21.79 57.54±9.21*CRP(mg/L)20.51±7.53 7.61±1.31*△20.43±7.62 13.17±2.24*PCT(μg/L)1.87±0.74 0.22±0.04*△1.91±0.67 0.79±0.14*
2.4 两组安全性评价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泻,1例出现恶心,总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恶心,总发生率为13.33%(4/30)。未予以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支扩急性加重期是呼吸内科治疗的难点之一,可造成肺部气管、组织及全身炎症加重,加剧肺组织损伤,引发患者呼吸困难、气促或发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0]。目前西医治疗以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对症处理、祛痰剂化痰等为主,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引发机体菌群失调,加重支气管结构的损伤程度[11]。房波等研究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用中药内服,对支扩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指标[12]。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支扩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支扩可归属于中医学“咯血”“肺痈”“肺痿”等范畴,痰热壅肺证是支扩急性加重期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型[13]。其病因病机在于本虚标实,虚是指正气虚,尤指肺气阴两虚、脾气虚;实证指痰壅日久,壅阻肺气,内生痰热,以致痰热壅肺,肺失肃降。因此治疗应遵循清热化痰、健脾益肺的原则。本研究所用清热化痰汤中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黄芩可清肺热、泻火解毒,共为君药,具清热化痰之功效;丹参、鱼腥草、炙枇杷叶、炙桑白皮、浙贝母、桃仁共为臣药,起化痰止咳之功;薏苡仁、太子参为佐药,有润肺平喘、益气生津之功,甘草、蜂房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肺健脾、清热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可通过抑制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部分活性,达到抗炎、抗菌的作用[14];连翘中有效成分通过诱导T细胞对肿瘤产生抑制作用,发挥免疫调节效果[15];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达到抗炎清热的作用,同时具有抑菌、免疫调节等作用[16];浙贝母中有效成分能够松弛气道平滑肌,有止咳祛痰的作用[17];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8]。从现代药理来看,清热化痰方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止咳化痰等作用。
本研究选取60例痰热壅肺型的支扩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用清热化痰汤对支扩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清热化痰汤能够改善支扩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炎症反应也与支扩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ESR、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清热化痰汤能够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痰热壅肺型支扩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采用清热化痰汤治疗,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小,同时支扩病程较长,清热化痰汤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