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的影响

2021-06-07孙增春黄夏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5期
关键词:肌电图面瘫面神经

孙增春 马 腾 黄夏莲 黄 衔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5)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贝尔(Bell)面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1]。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依据起病时间可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后遗症期[2],研究发现,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后应及早治疗,若病情延误则会出现后遗症,影响患者正常面部功能和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治疗多以营养神经及对症处理为主,总体疗效不佳[4]。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在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虚空,风邪入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进而发病,因此治疗应以通经活络、祛风散邪为主。大秦艽汤由黄芪、防风、秦艽、川芎等药材组成,具有祛风散邪、养血活血之功效,在临床应用广泛[5-6]。因此本文主要观察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7版)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8]中周围性面瘫风热证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分期处于急性期内;年龄20~70岁;均为单侧面瘫;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肝肾严重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伴有皮肤病或面部皮肤破损者;继发性或中枢性面瘫者;对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2~68岁,平均(45.62±11.33)岁;病程1~7d,平均(5.22±1.34)d。联合组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71±12.02)岁;病程1~7 d,平均(5.81±1.22)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B1片口服及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等。对照组予针刺治疗,选取患侧翳风、牵正、阳白、四白、太阳、地仓、颊车、下关,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均进行常规针刺,行针手法为平补平泻,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大秦艽汤,组成:秦艽15 g,羌活10 g,独活 10 g,川芎 10 g,白芍10 g,当归10 g,白芷6 g,防风6 g,生地黄6 g,熟地黄6 g,茯苓6 g,白术6 g,细辛3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的动鼻翼、闭眼、皱眉、鼓腮、噘嘴、示齿症状进行评分,与健侧进行比较,每项症状分值范围为0~3分,基本相同为3分,分值越低提示活动程度越差。2)面神经肌电图: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鼻肌处的神经电图潜伏期,并记录患健侧波幅比值。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采用Hous-Brach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8]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愈:H-B分级为Ⅰ级,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未留下后遗症。显效:H-B分级为Ⅱ级,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H-B分级提高1级及以上,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有所改善,仍有轻度面部不对称。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2周、4周的Portmann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鼓腮、噘嘴、示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4周动鼻翼、闭眼、皱眉、鼓腮、噘嘴、示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4周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动鼻翼 闭眼 皱眉 鼓腮 噘嘴 示齿联合组(n=39)对照组(n=39)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1.51±0.43 1.71±0.52*2.28±0.61*△1.59±0.37 1.63±0.38*1.92±0.42*1.38±0.23 1.74±0.35*2.29±0.45*△1.41±0.24 1.63±0.28*1.91±0.33*1.15±0.26 1.51±0.30*2.31±0.36*△1.19±0.24 1.42±0.25*1.94±0.28*1.12±0.25 1.64±0.32*▲2.08±0.41*△1.16±0.30 1.47±0.31*1.95±0.37*1.19±0.36 1.60±0.38*▲2.23±0.41*△1.16±0.38 1.42±0.35*1.92±0.39*1.08±0.21 1.64±0.29*▲2.18±0.35*△1.11±0.23 1.38±0.24*1.89±0.29*

2.3 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各项肌电图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鼻肌肌电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健侧波幅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潜伏期(ms)组别 时间联合组(n=39)对照组(n=3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眼轮匝肌4.28±0.41 3.12±0.25*△4.11±0.42 3.84±0.38*口轮匝肌3.67±0.51 3.01±0.35*△3.58±0.54 3.24±0.47*鼻肌3.45±0.37 2.79±0.32*△3.52±0.31 3.12±0.34*患健侧波幅比值眼轮匝肌0.39±0.08 0.69±0.18*△0.41±0.07 0.55±0.12*口轮匝肌0.38±0.07 0.59±0.14*△0.37±0.06 0.46±0.12*鼻肌0.43±0.08 0.58±0.14*△0.44±0.07 0.48±0.1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2例晕针,1例头晕,2例面部疼痛,总发生率为12.82%(5/39)。联合组中出现1例晕针,2例头晕,1例面部疼痛,总发生率为10.26%(4/39),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9],我国面瘫每年的发病率约为26~34/10万人,面瘫症状轻者可在数周内恢复正常,重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面部表情表达和日常生活。现代医学研究对于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尚未阐述清楚,多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10],临床治疗以营养神经、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药物为主,虽能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11-12]。

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本虚标实的范畴,病因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虚空,风邪入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急性期治疗应以通经活络、祛风散邪为主。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能够刺激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促进面神经水肿吸收,改善微循环,进而促进面部功能的恢复[13-14]。姜学霞等[15]研究发现,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分期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症状。罗美婷[16]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以环项针刺疗法,结果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社会功能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所用的大秦艽汤方中重用秦艽,起到祛风活络的作用,同时加用白芷、羌活、细辛等药材以增强祛风散邪之功效,川芎、当归能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祛风散邪、通经活络之功效,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原则相契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秦艽汤中秦艽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抑制、镇痛等作用,全方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联合组治疗后4周动鼻翼、闭眼、皱眉、鼓腮、噘嘴、示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杨芳等[19]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瘫症状。

肌电图常用于反映肌肉的功能状态,同时也是反映神经损伤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面神经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的灵敏度较高[20],本研究结果中,联合组治疗后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鼻肌肌电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健侧波幅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肌电信号,促进神经元修复。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增用大秦艽汤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疗效与安全性均良好,对改善面瘫症状及肌电图指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等不足之处,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增加远期疗效指标以提供更具科学性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肌电图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