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

2021-06-07陈晓晖张志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5期
关键词:阳虚证腹痛健脾

陈晓晖 孟 佳 张志芳

(山东省滨州市中医医院,山东 滨州 2566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异常、反复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肠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可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其中腹泻型IBS最为常见[2]。据不完全统计[3],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腹泻型IBS发病率逐年增长,且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目前研究认为IBS的发病多与肠道感染、胃肠动力异常、炎症、脑肠轴异常等多因素有关[4]。西医治疗以解痉剂、止泻剂、神经递质调节等药物为主,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增加了患者医疗负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IBS优势逐渐凸显,且副作用小、疗效良好、价格相对低廉[5-6]。中医学认为腹泻型IBS属于“泄泻”范畴,病位在肠,与肝肾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宜疏肝健脾补肾、固肠止泻。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100例腹泻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16年罗马Ⅳ腹泻型IBS诊断标准[7]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8]中脾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18~65岁;2周内未服用其他止痛、止泻等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器质性病变或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者;近期有腹部手术史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9~64岁,平均(39.25±6.51)岁;病程 0.5~8年,平均(4.54±0.87)年。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62岁,平均(39.91±6.52)岁;病程1~8年,平均(4.67±0.6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马来酸曲美汀胶囊(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13)口服治疗,餐前30 min服用,每次2粒,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用温肾健脾方:补骨脂、肉豆蔻、党参各30 g,郁金18 g,白术15 g,生姜、大枣各10 g,吴茱萸、五味子各9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28 d的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畏寒肢冷症状进行量化评分,分值范围为0~4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肠道菌群评分:采集两组患者自然排便新鲜粪便中段0.5 g样本,置于-20℃保存待测,提取标准菌株和样本细菌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DNA,对DNA提取液进行PCR反应,生成样本细菌Ct值,采用lg拷贝数/g表示。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9]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情绪状态、工作、日常活动等,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4)严重程度评分:采用严重程度量表(IBS-SSS)[10]对两组患者IBS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包括腹痛频率、腹痛程度、排便满意度等,总分为500分,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11]。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改善率≥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率≥70%,<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率≥30%,<7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14、28 d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畏寒肢冷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腹痛欲泻泻后痛减3.12±0.43 1.41±0.18*△0.81±0.15*△3.28±0.41 2.04±0.25*1.74±0.38*大便泄泻3.11±0.48 1.84±0.25*△1.02±0.19*△3.14±0.47 2.29±0.35*1.86±0.33*腹胀腹痛3.09±0.45 1.71±0.27*△1.32±0.21*△3.18±0.44 2.29±0.38*1.94±0.35*畏寒肢冷2.89±0.33 1.65±0.28*△0.75±0.16*△2.92±0.34 2.12±0.29*1.61±0.2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杆菌、肠球菌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lg拷贝数/g,±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lg拷贝数/g,±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乳酸杆菌6.79±0.86 9.18±1.13*△7.12±0.74 7.96±0.82*双歧杆菌7.91±0.84 9.44±1.21*△8.05±0.74 8.63±0.86*大肠杆菌10.41±1.26 9.01±1.11*△10.92±1.17 9.93±1.12*肠球菌9.44±0.85 8.85±0.53*△9.57±0.72 9.14±0.68*

2.4 两组IBS-QOL、IBS-SSS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IBS-QOL、IBS-S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14、28 d后观察组IBS-QOL、IBSSS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IBS-QOL、IBS-SSS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IBS-QOL、IBS-SSS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 IBS-QOL 65.32±8.21 71.22±8.69*△82.31±9.65*△65.79±8.14 67.66±8.56*74.36±8.62*IBS-SSS 236.18±25.33 115.21±18.71*△97.54±13.21*△237.02±25.16 187.25±20.18*125.63±18.12*

3 讨论

我国IBS发病率约为0.82%~5.67%,其中腹泻型IBS占比较高[1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IB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13],但具体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如解痉剂、止泻药、肠道微生态制剂、抗焦虑等药物,以缓解患者胃肠道痉挛、调节胃肠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调节肠道菌群等,但总体疗效不甚理想[14]。由于腹泻型IBS属于功能性肠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领域,有学者发现中医药治疗腹泻型IBS疗效良好,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5]。

根据腹泻型IBS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难经·五十七难》中记载“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肠泄……大肠泻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现代学者认为该病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腑虚弱等,辨证分型包括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等[16],本研究所讨论的脾肾阳虚证患者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化则滞,水滞日久则化生湿邪,湿邪更甚,混杂而下,则作泄泻,因此治疗宜疏肝健脾补肾、固肠止泻。本研究所用温肾健脾方基于四神丸药方增减,方中补骨脂温肾固阳,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党参补气升阳、甘温补中,郁金祛瘀止痛,白术补气健脾,吴茱萸散寒除湿,生姜散寒,大枣补中益气,五味子温肾固涩,全方合用共奏温肾助阳、健脾化滞、胜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骨脂中有效成分可通过降低CGRP水平以加快肠道排空及缓解内脏高敏性[17];肉豆蔻中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18];五味子可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有效抑制溃疡的发生[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后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与焦良山[20]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发现[21-22],腹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以有害菌肠杆菌和肠球菌升高、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降低等表现为主,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使肠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丧失,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温肾健脾方可改善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同时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IBS-QOL、IBS-SS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温肾健脾方可缓解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温肾健脾方治疗,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缓解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未进行远期疗效观察、样本量过小等,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时间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阳虚证腹痛健脾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