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今知来: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探路*

2021-06-07周林兴徐承来

图书馆 2021年5期
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

周林兴 徐承来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上海 200444)

1997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结为一级学科,至今已20余载。但因转型速度滞后于时代需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简称“图情档”)学科生存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四所国内知名高校图情档一级学科点被撤销[1],2019年教育部批准11所高校申请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给图情档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图情档学界正在积极地探索学科转型之路,如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情档39位青年学者沙龙联合举办以“守正拓新、开放融合”为主题的“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通过坚守特色、开拓创新以及深度融合来加速学科成功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的一级学科平台,寻找图情档学科发展的突破点。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根据2018年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即“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3],分析我国图情档学科发展趋势,探讨世界一流图情档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1 文献综述

1.1 学科发展客观规律研究

学者对图情档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各自的认识。徐拥军认为分化与整合是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整合是学科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形态[4]1;赵国俊指出集成融合和交叉综合是两种学科整合发展的基本方式[5];张安珍指出应遵循整合与分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6],在一定程度上坚守二级学科的独立性。

1.2 学科内部专业关系研究

国内学者承认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在学科历史渊源[7]、同宗关系[8-9]、学科本质[10]、研究内容[11]等方面的相关性,同时又强调二级学科在实践基础[12]、深层内涵[13]、逻辑起点[14]等方面的差异性,认为应当保持各自核心研究对象的独立性[15]12,围绕一体化建设[16]和独立化发展[17]探索学科内部专业关系。

1.3 学科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

冯惠玲等学者回顾我国图情档学科发展历史,梳理其从无到有,从二级学科独立创建、成长到融合基础上的初具规模,从院系频繁改名到逐渐找准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定位的百年历史[18]38,并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研和访谈等方式,从国家科研立项[19]、人才需求和能力培养[20-21]、师资力量结构[22]、专业课程资源[23]、评估体系[24]等角度分析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现状。

1.4 学科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国内学者以社会信息管理和知识服务需求为主线,坚定图情档学科发展信心,总结学科口径扩展、科技含量提升、社会功能增强等学科未来基本特征[25]8-9,描绘品牌化[26]、学科共同体[27]8、国际化[28-29]三大建设蓝图,并通过预测未来十年的二级学科发展前景[30]16促进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思考。

梳理发现,当前对国内图情档学科建设的研究依旧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需求和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缺乏迈向世界一流学科的内生自信。因此,结合“双一流”国家战略,探索我国图情档学科发展趋势及建设出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 双一流背景下图情档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开放环境中的学科格局引领的,而非相对小众的学科共同体内部来声明的。”[31]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应当充分认识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本质,明确以信息为中心的学科性质[32],立足“信息管理”大学科发展格局,坚持下设二级学科独立性与交叉融合相统一,构建更广研究视野、更高合作程度以及更强自我认同的学科共同体,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图1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发展趋势

2.1 组织模式:联盟化至一体化

任何一个学科在其发展史上的演进,都经历了“整合—分化—整合—再分化—再整合”的循环过程[4]1。随着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的加强,联盟化已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趋势,如致力于信息科学发展的iShool联盟,《指导意见》也明确倡导“组建学科联盟”。在更高水平的一级学科平台建设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当下,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亟待借鉴扎根于人文学科的联合LIS学科概念[33],在组建“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联盟”的基础之上,更加积极地朝“一体化”建设方向迈进;在共同的信息学科发展范式指导下,以“课程资源一体化”为基础,以“信息素养一体化”为核心,以“社会影响一体化”为目标,加强学科深度融合,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共同体,培育信息管理学科生态系统,在保持二级学科专业方向独立性的同时,加速我国信息管理大学科体系和发展格局的成型。随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科技情报机构资源、组织“一体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如天津市开发区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34],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图档一体化文献资源库[35],山东淄川[36]、江西宜春[37]的图档博一体化建筑集群等,“一体化”的价值(以更富组织性、规范性、效率性和智慧性的整体力量向社会传递信息文化存在信号)将得以显现,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终将推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图情档学科的一体化发展。

2.2 核心概念:具象化至抽象化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前提是遵循学科成长的基本规律[38]31。“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都是一种信息”[39],图情档学科正在以信息管理为圆心扩展半径,融入信息时代的运行轨道[25]7。原本尚带有具象化色彩的概念定义逐渐与信息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图书情报档案概念重新认知已成为确定学科对象范围和知识体系的难点与新的逻辑起点[25]6。数字信息作为连接图书、情报与档案的“桥梁”必将被纳入其中,学科核心概念将变得更加宏观和抽象,并逐渐向信息资源、信息方向靠拢,图书、情报、档案作为信息管理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色产物的属性特征将愈发明显,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也将随之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充。当然,抽象化并不等同于“泛化”,它是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层解读和高度凝练,是对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本质科学理性认识的必然结果。对信息概念的解读应反映出其在信息系统中的社会作用,这既有利于学科独立性的坚守,又能充实学科建设内涵,有力促进一级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或跨越式发展。

2.3 空间范围:本土化至国际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英、美等西方少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之所以会成为世界经验、世界范本、世界权威,其原因在于它已经初步完成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升级之路[40]3。我国图情档学科要想建成世界一流水准,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服务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承担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遇信息问题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夯实专深的学科基础,构筑起独创性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但“真正的‘特色’一定是有世界性影响的,而非孤芳自赏的玩物”[40]3。中国图书馆学近百年、情报学四十年、档案学八十年的沉淀,二级学科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厚度,其中不乏一些先进的原创性理论,如情报学的原理论、栈理论,档案学的档案双元价值论、文件运动规律论和主客体全宗理论等。如何将其上升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理论成果将是本学科中国特色形成的关键。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科建设也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只有积极推动本学科“走出去”,推广彰显中国智慧的原创性理论,才能增强未来我国图情档学科在国际信息科学中的话语权,为其赢得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发展空间。

3 双一流背景下图情档学科建设的阻碍

世界一流学科应当具有求真创新的学术品格、和谐共生的学术生态、灵活多样的制度结构以及立足区域制胜全球的战略眼光[38]29-30。我国图情档学科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多现实阻碍。

3.1 学科定位存在疑虑

虽然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作为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性质较为清晰,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名称是否合适出现了一些分歧与争议。学科定位问题被重新提上议程,学界围绕“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展开激烈讨论,却未能达成一致,导致2010年国家学位办布置开展研究生一级学科目录调整时,错失统一学科名称机会,同时造成本学科与近十年的社会信息化发展浪潮脱节,整个学科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41]。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6所高校图情档一级学科建设处于较高水准。笔者依次访问26所学校官网,发现其中一级学科点下设专业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或信息管理系的学校占比约为42.31%,隶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或信息资源管理系的学校占比约为11.54%,合计占比约为53.85%。可见,虽然学科内部普遍接受“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作为院系名称,但仍有部分高校继续沿用原有院系名称,部分高校在院系名称中将档案与信息、信息资源并列,部分高校档案学隶属于历史系。院系名称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学科建设实践层面对图情档学科定位的疑虑,受其影响,一级学科平台建设实践与学科定位共识发生部分脱节,致使图情档一级学科改名始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图情档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表1 高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专业所属院系情况

3.2 学科特质略显淡化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图情档教育在“大信息观”理念的指导下,开始实施“拓宽专业口径与淡化专业界限”的改革措施,促使专业领域明显拓宽,但同时导致学科内涵与外延发生质变,学科界限逐渐模糊,加速了图情档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42]。然而,学科交叉融合的副作用是带来本学科特质可能消失的危机[43]。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宽,更多学者转向知识管理、知识图谱、竞争情报、数据挖掘、数据仓储、数字人文等热点问题,学术研究的实践偏向性和市场需求性显著增强,致使图情档二级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笔者以“主题=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或者“题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英文对照)”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英文对照)”为检索条件,限定检索结果为中文文献,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得到1 319篇文献;以“情报学基础理论”“档案学基础理论”为检索词,按照相同方法进行检索,分别得到99篇、519篇文献,其发布年份见图2—图4。可以看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自2012年起呈波动下降趋势;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自2018年起增速放缓,陷入平台期;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在2016年之后出现拐点,开始大幅度下降,2018年至2019年有所回升,但2019年左右开始又出现下滑趋势。基础理论研究的放缓和缩减,使图情档学科更加容易受到其他学科的干扰,学科发展独立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组织、信息开发和信息保存特质[15]14-15在各种跨学科研究行为中略显淡化。

图2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图3 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图4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3.3 学科地位相对降低

伴随社会对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人才需求的急剧上升,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逐渐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重点。图情档学科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相对减少,部分学位点被教育部或学校自行撤销,或经过院系合并调整被迫陷入与计算机、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其他学科的生存竞争中[44]125,发展空间不断遭到挤压,学科地位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同样反映在科研领域。2009年至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图情档学科转载期刊数从76种减少至40种,转载文量从452篇缩减至266篇,转载文量在当年转载文章总量中的占比从3.1%降至2.3%,位列前20的期刊转载文章总量从341篇缩减至220篇,占比从2.3%降至1.9%(见表2);同时期新华文摘转载图书、情报与档案相关主题论文总量从41篇缩减至18篇(见表3),图情档学科研究成果在两大权威优质文献资料汇编平台的转载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见图5—图7);激烈竞争下学科优势减弱造成的科研重视程度降低已经显现。虽然2019年图情档青年学者沙龙、图情档研究生教育论坛暨青年学者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科的社会关注度,向外界传达了谋求变革、开拓创新的积极信号,也催生了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但短期内仍无法弥补前10年波动下降趋势造成的不良影响,一级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存在一定变数,图情档学科地位的相对降低已成为应当被正视的事实。

表2 2009—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图情档学科排名

表3 《新华文摘》转载的图情档相关主题论文(篇)情况

图5 2009—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图情档学科期刊、论文数量情况

图6 2009—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图情档学科期刊论文数占比情况

图7 2009—2019年《新华文摘》转载图情档相关主题论文情况

3.4 学科认同陷入爬坡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坚守和情报学话语的飘移并存,话语碎片化、内生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二级学科之间的融合甚至是简单并存的难度增大,直至出现一级学科自我消解危机[44]125。一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联系紧密,已形成共同的学术生态圈,而档案学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局限性,未能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研究领域展开深度融合,进而导致其基础理论优势难以被图书馆学、情报学灵活借鉴和创新运用,如2000年至2019年《图书情报工作》对档案学相关主题文章的录用率最高仅为1.53%(见表5)。如此低的录用率除档案学相关学术成果的确存在自身局限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图情档一级学科内部学术生态环境依旧存在的固有隔阂。另一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分歧的扩大,情报学逻辑起点和学科内涵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与图书馆学产生愈多差异,部分学者开始质疑图情联结发展的合理性,情报学单独成立一级学科的呼声开始出现[45],图情档一级学科内部认同感提升陷入爬坡。伴随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在数据资源高效整合、安全保护、价值挖掘、开放共享等方面的研究竞争将更加激烈,受益于科研合作产生的学科认同也将面临考验。

表4 图情档学科学术成果出版资源分布情况

表5 《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相关主题论文刊登率(录用率)

4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路径

到2030年,要有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46]。我国图情档学科应当积极响应“双一流”国家战略,以整合、重塑、创新、合作与扩展为支点克服面临的各种现实阻碍,加速建成世界一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

4.1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调整学科阶段定位

为应对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学科的冲击,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必须团结起来,推动科研经费、专业生源、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和优化配置,及时调整学科知识体系、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协同建设一体化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学科知识架构的联系,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保障图情档一级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转变学科定位,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实现学科的成功转型,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战略实施[18]51。图情档学科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的核心部分,学科发展进入对信息资源的管理阶段[47]。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应当充分尊重这一基本现实,基于学科发展历程和成果树立应有的学科自信,共同推动一级学科名称的调整和改变。针对部分学者担忧的“信息资源管理”口径和视野略显狭窄以及“信息管理”将泯灭学科特色和独立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先将其名称调整为“信息资源管理”,待学科基础理论更加深厚、学科学人信息素养提升后,再逐步过渡至“信息管理”,为学科“迭代”发展预留一定的适应期和缓冲期,在阶段性调整中实现学科定位向“信息管理”转变的理想目标,最终立足于“广义的信息管理”这一图情档学科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方向[25]8,构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高效联动、良性竞争、勇追卓越的学科共同体。

4.2 有序重塑基础理论,探究学科内生特质

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是一个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所在,也是一个学科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大环境下,科学研究的范式进入数据密集型的知识发现范式,图情档的研究对象也正从结构化的小规模数据拓展到非结构化的大规模数据甚至是未来的智慧数据[48]。面对这一新形势,图情档学科必须重新认知图书、情报和档案等核心概念,通过融入知识管理和数据科学相关内容来拓展和创新学科知识体系,对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积极寻找甚至创造新型理论,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重塑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体系;同时积极梳理学科发展脉络和规律,关注和深耕本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问题,坚守学科独特专业使命和本源研究对象。如图书馆学为保障信息公平对信息开展组织和存取,提供馆藏的各类信息资源、知识文献;情报学为特定用户提供信息加工、分析和更为宽泛领域的各类信息资源、时效信息;档案学为保存信息凭证价值而适当控制信息流动,存档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献、历史文献[30]10。图情档学科应在充分保持自身专业特质的前提之下,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和评估新兴学科与本学科的关联性[27]6,有选择性地借鉴计算机、人工智能、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改变社会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刻板印象,在筑牢本学科建立根基和发展本位的同时,扩充和深化学科体系。

4.3 改进创新研究方法,增强学科认知能力

方法是目标实现的桥梁,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49]17。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应打破相互之间的思想与学术隔阂,挖掘和吸纳彼此研究方法的优势所在,取长补短实现学科内部的自我治理和自我进化,并积极借鉴邻近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科整体认知能力,使学科科研成果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适用性,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能够被信息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首先,推动文献调查法、概念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学科传统研究方法的与时俱进,实现内生性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创新运用,如分解分析与综合集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49]19,将文献计量、数据挖掘融入传统研究方法体系中。其次,以邻近学科研究方法为“跳板”,衔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并从中汲取“营养”,加深对学科核心研究对象的思维认知,如法学、古文书学、历史学、社会学、信息学研究方法分别从法律凭证、事实记录、原始史料、人类记忆和信息资源等角度帮助人们认识档案的作用[49]20,为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物理实验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研究方法在图情档学科深入应用铺平道路。最后,坚持以“真”问题为导向,总结科研经验,创造新型研究方法,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课题[50],直面图情档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方案的可行性、过程的高效性和结论的正确性为标准归纳、论证新型研究方法,为原创性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方法论指导和辅助工具,提升学科整体认知水平,助力图情档学科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生存家园。

4.4 加强供需合作对接,培养学科复合人才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学科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需要[51],高等院校要加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对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图情档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优质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的学科发展生态。首先,建立与图书馆、情报所和档案馆等专业实践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扩大学科建设实地调研比重,充分吸纳实践部门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施课堂授课、线上授课和现场授课“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联系理论的双向思维和联想能力。其次,联合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聚焦信息创业、数据科学、社交媒体和新兴技术[52]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广泛接触业界应用的新科技、新设施,助力人才培养跨越技能和技术鸿沟。再次,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加强毕业生就业反馈,充分掌握用人单位对图情档学科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的普遍要求,并根据学科整体实力进行科学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最后,实施专业人员从业资格许可制度,建立图书馆员、档案馆员和情报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提升行业准入门槛,避免任何人都能从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怪象的发生,维护专业独特价值和学科基本尊严。社会职业需求与学科人才供给相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孕育世界一流图情档学科建设的强大市场驱动力。

4.5 构建共同话语体系,拓展学科国际影响

话语体系是与话语相关联的话语族群,具有明显形而上的学术特征,包括学科的范式、范畴,是学科的文化密码[53]。作为学科拓展创新过程中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元素[54],其构建是需要构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观行为[55]。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应当充分发挥广大专业学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共同的话语体系,汇总和出版凝聚学科智慧的理论成果,宣传和推广彰显学科特色的实践活动,以数据密集型科学组织范式[56]为契机,激发图情档学科的身份认同和创新活力,由内而外持续提升一级学科的国际影响。首先,以数据资源为引力,推进图书数据、档案数据和情报数据等相关学术研究,增强二级学科理论联系和情感共鸣[57]。通过合作申请科研项目、组建科研团队以及发表学术论文,构建更加和谐有序、开放包容的图情档学术生态圈。其次,改善学科研究成果出版环境,创办共同的优秀学术期刊,如《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在扩充研究成果发表渠道的同时,打破学科内部各专业期刊长期形成的“录用壁垒”,在更高水平、更加畅通的学术交流中加快优质科研成果产出。最后,加强优质科研成果对外输出,塑造自信、开放的学科形象。系统开展国内图情档学科著作、知名学术论文的翻译、编译工程建设,实现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历史蜕变[58],增进国外学者对我国图情档学科发展和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同,并乘汉语国际化之“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拓展学科研究成果国际传播途径,夺取未来国际信息科学话语体系主导权。

“双一流”国家战略的实施,既是学科追求卓越的宝贵机遇,也是学科理应肩负的使命担当。我国图情档学科只有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客观规律和时代趋势,及时认清现实,勇于开拓创新,加速建成更高水准的一级学科平台,才能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开拓“新的阵地和家园”,才能尽早迈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猜你喜欢

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浅议知识管理对新时期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积极影响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