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启智,以德润心

2021-06-06郭燕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3期
关键词:渗透数学教学德育

郭燕红

【摘要】以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契机,恰当地在教学和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借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在教学和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数学品质,并为进一步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数学专业人才和品德高尚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以数启智,以德润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进行有效的道德培育。德育越丰富,学生学习越进步。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笔者一直坚持以数启智、以德润心的做法,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一、抓住教材知识线索,规划渗透切入点

开学前对所教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课文内容为主要载体,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设计成有计划、有针对怀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为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最终使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做到教材成系列,德育成系列,渗透成系列,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思路、依据、方法等保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教材中的各种美

(一)寻找数学教材中隐藏的人物美、语言美、和谐美。数学教材中隐藏着大量的德育素材,诸如:一是数学中隐藏人物美,他们身上大多有极其精彩的数学故事,在美育上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二是数学语言的精炼美;三是黄金分割法的高度和谐美;四是解题过程逻辑的严密美等等。在寻找数学美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这是教材内容所起到的隐性的德育作用。

(二)寻找数学教材中的辩证美。抓住数学在矛盾中发展和变化的特点,抓住公式、公理、定理基本上都是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原理呈现的特征,有机地引导学生寻找并理解教材中的辩证的美。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而简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的辩证美。

(三)寻找数学教材中的历史美。引导学生了解今天的数学教材,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数学家研究数学的发展史。杨辉三角的发现比其他国家早了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九章算术》中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等都比欧洲早了千多年。如此丰富的数学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渗透,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学生的个人自信和民族自信心均得以提高,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四)善用教材锤炼学生的意志。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意志方面的培养和锤炼。如狠抓解题格式、步骤、书写等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利用答题中的检验环节,引导学生学会细心地寻找出错的原因,想方设法进行补救和改正等。这样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并升华为意志的培养,并在勘误、改正的过程中生成新思维结果,从而逐步养成创新精神。教师在讲解如杨辉三角等数学定理时,有机地把他们对待数学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有机地渗透地在讲解的过程中,成为激励学生探索和追求欲望的新动力。

(五)巧用教材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机渗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如教材中的“整式加减”,文章以青藏铁路结上的冻土为例设题,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这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课前搜集整理好有关青藏铁路建设的图片、视频、数据等及时展示给学生观看,用极短的时间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建设成果的来之不易,对学生进行一次极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六)把生活打造成培养学生德育品质的土壤。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利用好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课文内容,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学习“负数”内容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记录自己每天零用钱的开支情况,月底时进行一次小结,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又如在学习“统计”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对每天在学校用水的情况:洗手、用厕、洗餐具等,制作成“用水统计表”,以月为周期,从个人统计表汇总成班统计表,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统计数据进行讨论,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又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宝贵并把节约用水的理念植根于心中,并養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又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时了解该定理产生的经过,并布置了“如何用卷尺来检验自己居室的窗户是不是直角”的实践。学生对这样带有实践性的作业兴趣浓厚,在实践过程中,既了解了相关的历史,又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学生的诸多品质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潜移而墨化。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引进课堂,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情。如笔者在教“三角形”“对称”等知识点,结合例题中的内容,把番禺一些著名的大桥引进课堂,有照片、视频、简图等,很好地做到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七)以教材为本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材中的隐藏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渗透的内容,把握时机,便可以巧妙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养成。如七年级教材中的第一章《有理数》中,开篇即出示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某同学捡卖废品的收支情况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另外,利用课文中与环境有关的例题,再拓展相应的题目,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环境意识又得到有机的渗透,如“分式”“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的例题。适当的题目补充,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整个初中学段里数不胜数。

(八)活用教材中的游戏为法制教育的素材。如结合七年级教材中“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健康游戏的重要性,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沉迷游戏,甚至走上赌博之路的危害性,从而远离赌博。巧妙地把教材中的游戏内容变身为法制教育的素材,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为学生远离赌博打好了预防针。

(九)把数学课外活动变成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新课堂。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探究活动。如开展“公路隧道设计的可行性”探究活动中,发挥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利用周末时间,制定详尽的探究计划,参与人员的安排,出行路线,探究对象,资料搜集,资料分析,安全预案,探究报告的撰写等。学生自觉地把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进行归纳分析,并专门向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研究。甚至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还再去观察,再研究,再请教。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对环境、对社会多了一份关注。学生的刻苦耐劳、组织协调、合作精神等各种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也由课内得以向课外延伸。

参与过课外拓展活动的学生,他们对身边的数学世界和数学现象越发的感兴趣,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强,对国家建设的关注之情也越来越急切。

不论是数学教学过程,还是课外拓展过程,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结合学情,找准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点”,找准渗透的“时”(时机),把握好渗透的“度”,自然能做到水到渠成,潜移默化,这样就能做到以数启智,以德润心。

猜你喜欢

渗透数学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