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菲康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1-06-06叶波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亚群口服液乙组

文/叶波

黄疸是临床常见体征,多发于新生儿。临床化验检查提示黄疸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明显的异常,可以诱发多种疾病[1]。黄疸主要症状表现为患儿体液、皮肤出现黄染症状,轻症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就可以自然消退,但中度、重度黄疸新生儿则需要及时给予蓝光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法,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等均为常见治疗药物,临床中多将其联合应用,由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鉴于此,选择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0例黄疸新生儿进行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1日—2020年7月14日治疗的80例黄疸新生儿进行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黄疸新生儿分为甲组(40例)与乙组(40例)。甲组,男23例,女17例,日龄5~11日,平均(6.34±1.07)日;出生体重2.8~5.4kg,平均(3.19±1.07)kg;母体妊娠周期37.2~41.8周,平均(39.11±0.14)周;黄疸致病原因,肺炎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败血症9例,其他8例。乙组,男24例,女16例,日龄6~11日,平均(6.41±1.04)日;出生体重2.7~5.4kg,平均(3.18±1.09)kg;母体妊娠周期37.3~41.7周,平均(39.21±0.15)周;黄疸致病原因,肺炎1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败血症8例,其他8例。黄疸新生儿基线资料对比P>0.05,符合此次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要求。

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4版)》诊断指南;(2)所有黄疸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内容,并表示愿意配合研究工作进展;(3)新生儿Apgars评分≥8分;(4)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1)黄疸新生儿研究期间死亡;(2)中途退出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者;(3)畸形儿;(4)传染病。

1.2 研究方法

甲组黄疸新生儿接受常规治疗:(1)立即对患儿进行补液、白蛋白等常规治疗;(2)蓝光照射1日3次,1次4h(±2h),间隔2~4h照射1次。

乙组黄疸新生儿在甲组基础上接受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

培菲康:(1)通用名称:信谊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3)规格:0.21g×36粒;(4)用药方法:1日2次,1次3粒(±2粒),主治医生根据新生儿症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重症新生儿需要加倍。

茵栀黄口服液:(1)通用名称:茵栀黄口服液(处方药);(2)厂家: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3)规格:10mL×6枝;(4)用药方法:10mL/次,3次/日。

1.3 研究指标

治疗效果:(1)无效:胆红素指标无改变,症状无改善;(2)有效:胆红素指标改变有限,症状有轻微改善;(3)显效: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4)有效率:有效+显效。由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人员根据上述治疗效果标准,判断黄疸新生儿的治疗情况。

时间指标:(1)住院时长;(2)黄疸消退。由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人员统计黄疸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长。

T细胞亚群比较:(1)CD3+;(2)CD4+;(3)CD8+;(4)CD4+/CD8+。由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人员在治疗前与治疗一周后检测黄疸新生儿T细胞亚群情况。

不良反应(1):腹泻;(2)发热;(3)皮疹;(4)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人员统计黄疸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并将其归类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期间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黄疸新生儿治疗研究数据,并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时间指标、T细胞亚群比较)、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组间数据差异(P值)计算工作。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药效研究期间,黄疸新生儿组间对比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后,乙组治疗效果高于甲组P<0.05,如表1。

表1 治疗效果[n(%)]

2.2 时间指标

治疗后,乙组时间指标低于甲组,P<0.05,如表2。

表2 时间指标( ±s,d)

表2 时间指标( ±s,d)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长 黄疸消退甲组 40 9.31±0.21 9.31±0.17乙组 40 7.15±1.32 7.32±0.21 t值 10.2207 46.5823 P值 0.0000 0.0000

2.3 T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后,乙组黄疸新生儿T细胞亚群比较高于甲组P<0.05,见表3、4。

表3 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较( ±s,%)

表3 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较( ±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甲组 40 58.15±1.3638.31±1.23 21.90±1.21 1.78±0.11乙组 40 58.17±1.3438.36±1.26 21.45±1.44 1.77±0.12 t值 0.0662 0.1795 1.9557 0.3885 P值 0.9473 0.8579 0.0541 0.6987

2.4 不良反应

治疗后,乙组与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小,P>0.05,如表5。

表5 不良反应[n(%)]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体征,主要与其胆红素转化能力不足有关,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健康,治疗不及时可以对新生儿神经细胞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智力受损情况[2]。因此黄疸新生儿临床治疗不可忽视,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黄疸新生儿持续性恶化。临床中治疗黄疸新生儿的方法主要以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如蓝光治疗、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等,其治疗效果经过众多临床专家研究肯定[3]。

蓝光治疗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蓝光照射黄疸新生儿,促使胆红素转化,减少黄疸体征,但该方法效果有限,针对中度、重度新生儿效果一般。培菲康属于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药物作用是调节黄疸新生儿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等症状,改善肠道健康状况,提升黄疸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具有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4]。茵栀黄口服液属于中成药,主要成分为茵陈、黄芩甙、栀子等中药提取物,其作用为利湿退黄、保肝护肝、清热解毒等作用,效果显著。临床治疗中,针对中度、重度新生儿多将药物与蓝光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好[5]。

表4 治疗后T细胞亚群比较( ±s,%)

表4 治疗后T细胞亚群比较( ±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甲组 40 60.32±1.3541.65±1.77 20.12±1.32 1.88±0.13乙组 40 63.31±1.3246.32±2.41 22.32±1.32 2.12±0.02 t值 10.0156 9.8776 7.4535 11.540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本研究发现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要与药物为中成药、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复方制剂等因素有关,因此用药安全性高,并能够在联合应用后产生综合治疗效果。T细胞亚群是指人体免疫细胞,能够反映黄疸新生儿免疫能力,乙组黄疸新生儿接受了培菲康药物治疗,肠道环境得以优化,肠道毒素产生少,所以其相关数据高,黄疸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黄疸新生儿接受培菲康+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后并不会显著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并且能够有效改善T细胞亚群情况,让黄疸新生儿症状尽快消失,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亚群口服液乙组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口服液要喝温的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听话的小瓶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口服液最好温着喝
阻止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