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患者核磁共振的影像学分析
2021-06-06冯再友
文/冯再友
脊柱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主要是由于受到强大外力冲击所导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过程中,也相对出现了更多的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意外,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脊柱损伤的发病率,使其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1-2]。目前的医学手段,通过手术治疗脊柱损伤的相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其前提是需要准确地对脊柱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并且详细了解伤处的具体情况。可视化医学的发展让这一些成为可能,就目前而言,针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的影像医学技术为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3-4],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麻栗坡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平均(43.14±2.93)岁,其中胸椎损伤16例,颈椎损伤11例,腰椎损伤16例;观察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4.08±3.08)岁,其中胸椎损伤14例,颈椎损伤14例,腰椎损伤15例.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均为病理学确诊为脊柱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基础资料完整,本研究以回顾性分析为主,调取患者资料全部经患者同意,本研究经麻栗坡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CT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利用螺旋CT扫描仪对脊柱进行扫描,并摄取软组织窗片和骨窗片。
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专用的线圈对伤处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1.3.1 诊断准确率
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相同则检查结果准确,不同则检查结果不准确,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3.2 影像学特征
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拍摄的影片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清晰度以及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独立性,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x2检验其独立性,组间差异以假设性检验概率P值检验,当P<0.05时,接受假设H0,认为组间差异对研究结果产生了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将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影像检查结果(例)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2.09%。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影像学特征
相比于对照组的影像学特征,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能够清晰地看到患者的椎体损伤部位的情况,包括椎体形变、滑脱、韧带损伤的角度、位移的距离等等,这不仅能够为诊断提供帮助,对于之后的手术治疗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 讨论
椎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伤,当损伤严重时,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判断椎体损伤的严重程度,需要有相对谨慎严密的诊断过程。此外,不同的椎体损伤情况,对应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即便同样是脊柱骨折,不同部位的骨折,是否损伤脊髓和马尾神经,其手术治疗的方式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一旦出现误诊,很容易导致最终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引起医患纠纷,甚至因为延误了治疗时机、选错了治疗方式,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5-7]。
自1896年第一台X光机问世至今,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影像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及发展,就现阶段来讲,最为常见的影像医学诊断主要包括CT和核磁共振两种[8]。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对于X射线或者Y射线的吸收与透出率不同,通过接受反射和透射的射线,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最终达到成像的目的。CT的出现,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影像医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推动意义,也促进了内科、骨科、神经科、血液科以及呼吸科等各个医疗学科的进步与发展。由于CT扫描时间短,计算速度快,能够快速重建构图,减少了运动对检查结果和成像的影响。但是CT扫描不仅设备昂贵,而且射线对人体还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血液造影,更加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除此之外,针对某些疾病、某些组织的检查,CT扫描又显得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CT检查的机制是利用不同组织对于射线的反射或透射效果不同,一旦相邻组织对射线的反射或透射差异不大时,就会呈现出边界模糊的情况,对于疾病细节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难以对一些疾病进行定性分析[9]。
而核磁共振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核磁共振进行影像医学检测的原理,与原子的自旋有主要关系,在接收到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后,原子发生跃迁,交换能量,这个过程能够被计算机检测到,形成清晰的图像。核磁共振对于人体几乎没有损害,除了体内存在支架、假眼等金属的患者以及孕妇、危重病患者之外,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不仅十分全面,而且图像能够直达病灶,显示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图像,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疗工作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不论是在诊断还是在手术过程中,都具有非常不错的表现[10]。
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的观察组,其检测的准确率高达93.02%,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准确率72.09%(P<0.05)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脊柱损伤的诊断工作中,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要好于CT诊断,这与当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相同。而从细节上来看,对于骨折、椎骨脱位以及椎间盘突出问题的检出,CT诊断与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差异并不显著,都具有非常高的检出率,这主要是因为椎体的骨骼组织对于射线的敏感程度比较高,针对椎体的异常,包括移位、变形等,不论是CT还是核磁共振,都能够利用较为清晰的呈现结果进行诊断,而两组患者检查准确度的主要差异,集中在了脊髓损伤和韧带损伤的检出,这是因为脊髓和韧带作为脊柱周边或内部具有代表性的软组织,在发生损伤时,于充盈的间盘组织液当中,CT成像就会变得较为模糊,这对于脊柱损伤的病情诊断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与此同时,当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椎体骨折时,一般是由于瞬间强力的冲击所致,部分患者因此发生椎体组织和骨块脱落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植入植骨并固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一般需要对患者的伤处脱落组织和骨块进行清理,而提前针对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确认,能够提升手术效率和准确度,进而提升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