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行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观察
2021-06-06贺翔
文/贺翔
胆囊结石是代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通常情况下,临床中均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通过治疗即可将其各种临床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但直至今日,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才能够促使疗效更加优异尚存在较大争议[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胆囊结石疾病,能够彻底清除患者胆囊部位的病灶,但该治疗方案会让患者在术后丧失胆囊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而随着我国现代微创技术的革新与深化,使得保胆取石术式愈发成熟。基于此,本院将对比为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选自2018年1月—2020年5月间在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72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36±4.49)岁,结石直径2~12mm,平均直径(7.03±1.54)mm,其中:单发结石27例,多发结石9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33±4.47)岁,结石直径2~12mm,平均直径(7.04±1.55)mm,其中:单发结石26例,多发结石10例;两组胆囊结石患者在资料上比较均无差异(P>0.05),本次实验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本院采取腹部B超检查并确诊为胆囊结石;②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本研究方案;③所有患者均完全符合胆囊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症;②患有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肺功能异常;③同时患有胆囊炎抑或是急性胰腺炎疾病;④正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⑤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不完整;⑥患有语言功能障碍或者认知功能障碍;⑦伴随有恶性肿瘤;⑧拥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即帮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行常规消毒后对患者进行全麻,并插入气管插管,创建人工气腹后,将腹腔内压力保持在10-12mmHg之间。采用腹部四孔法,在穿刺点内放入套管与手术器械,而后通过腹腔镜探查患者分胆总管与胆囊的实际情况,提起胆颈部将胆囊进行分离,结扎完成后将胆囊切除。而后将切除的胆囊取出,再逐步清除胆囊组织,彻底清除完成后对患者腹部进行清洗,确认无胆漏、渗血等事件发生便可以对腹腔进行缝合处理。
观察组施以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即帮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并将患者头部抬高,形成头高脚低之形态,而后实施常规消毒,给予全身麻醉并插入气管插管,位于患者的脐部做一切口,创建人工气腹,腹腔内压力控制在10-12mmHg之间。采取腹部三孔法,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内部,通过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胆总管与胆囊,采取钳夹彻底将胆囊底部暴露于术野当中,而后在胆囊底部做一切口,切口长度要根据胆囊的大小进行合理控制。将吸引器放置在患者的胆囊内吸取胆汁,吸取干净后通过腹腔镜下的观察,利用取石网篮将胆囊内的结石逐一全部取出,直至通过胆道镜检查确认胆囊壁与胆囊内再无结石残留为止。当患者的胆囊管通畅且流入胆汁后,即可将胆道镜取出。选择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而后冲洗腹腔,确认无胆漏、渗血发生后即可将腹腔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五个方面。
②观察两组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腔感染、胆瘘以及胆道损伤三个维度。总发生率=各项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按照均数(±s)计量,实施t检验;按照均数[n(%)]计数,实施x2检验;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
除手术时间之外,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在各项手术相关指标评分方面较之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 ±s)
表1 对比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 ±s)
2.2 观察两组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之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现代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了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疾病的首选方案[3]。然而,胆囊属于人体十分重要的消化免疫器官,倘若将胆囊切除,便会使患者在术后逐渐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以及反流性胃炎等症状[4]。其次,再将胆囊切除后,容易促使该部位周边组织受到损伤,例如:血管损伤、肝胆管胃肠等,且经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采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会显著提高引发结肠癌的风险,同时还会大幅度提高出现胆总管结石的概率[5]。
近年来,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疾病过程中,越来越偏向于保胆取石术的应用,并且该方案获得了迅速发展。选择保胆取石术治疗的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各种不良影响[6]。微创保胆取石术即是通过在纤维胆道镜的帮助下,以最小的创口将胆囊内的结石全部取出,并最大限度地保障胆囊的完整性。且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创口更小,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伤害到胆囊周围组织,且无须将胆囊切除,从而更易于患者在术后的恢复。
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相较于对照组更短,且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在腹腔感染、胆瘘以及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比之对照组更低,(P<0.05)。由此可见,对胆囊结石患者采取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因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降低引发并发症的概率。
综上所述,针对胆囊结石患者采取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比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更加优异,有助于显著降低引发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