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血模式及时间检测对临床血常规检查参数的影响

2021-06-06常青云

保健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试管

文/常青云

血常规检验属于血液检验常见内容之一,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造血功能、血小板与贫血等情况,对病情的诊断发挥较好的辅助作用,血常规检验最为重要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采血方式的不同往往影响部分检验结果[1]。本文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健康体检人群血常规检验,观察末梢血与肘静脉血采血方法及不同检测时间各项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东台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者82例,已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慢性疾病、传染病、全身性疾病、有精神或认知障碍者。按照不同检测模式随机分2组各41例,采血部位组男/女12(29.27%)/29(70.73%),年龄(41.20±9.33)岁,体重指数(25.98±1.20)kg/m2;检测时间组11(26.83%)/30(73.17%)、(40.18±8.79)岁、(26.19±1.15)kg/m2,两组资料无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人群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血液样本采集

①采血部位组。在不同部位进行采血,首先对体检者进行简单说明,叮嘱体检者进行采血配合,在静脉处及手指末梢处各采集一份血液样本,后将血液样本均放置无菌试管中常温状态进行保存,2小时内检查。②检测时间组。在检验时间上进行区分,均在体检者的静脉处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两份后,采用无菌管对其进行收纳,后均置于同样温度和环境下,对于一份血液样本完成收集工作后即刻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对于另一份血液样本在常温下静置8小时后再进行检验,然后将其临床的检验结果均进行详细登记。

1.2.2 血检试剂及仪器

本次血检采用希森美康XN2000全自动分析仪对血常规的指标进行检测,清洗液和稀释剂也均采用配套试剂。血检标本也都是由同一名检验人员进行操作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采用t/x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同部位血常规参数比较

指尖组白细胞(7.03±0.67)×109/L、血红蛋白(129.83±11.33)g/L、红细胞(4.75±0.53)×1012/L高于静脉组(6.42±0.79)×109/L、(123.70±10.75)g/L、(4.41±0.52)×1012/L(t=3.770,5.519,2.513,P<0.05);血小板(170.30±19.47)×109/L少于于静脉组(181.73±18.28)×109/L(t=2.764,P<0.05),见表2。

表2 不同部位血常规参数比较

2.2 不同时间检测血常规参数比较

2小 时 检 测 组 白 细 胞(6.51±0.83)×109/L、红 细 胞(4.70±0.55)×1012/L、血红蛋白(128.77±11.96)g/L、血小板(180.53±20.06)×109/L全部高于8小时组(5.90±0.75)×109/L、(4.22±0.56)×1012/L、(121.53±12.04)g/L、(166.40±18.71)109/L(t=3.492,3.753,2.732,3.298,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检测血常规参数比较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分析发现不同因素均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1)采血部位本文指尖组白细胞(7.03±0.67)×109/L、血红蛋白(129.83±11.33)g/L,红细胞(4.75±0.53)×1012/L高于静脉组(6.42±0.79)×109/L、(123.70±10.75)g/L、(4.41±0.52)×1012/L(P<0.05),原因为末梢血在采集的过程中,常因为末梢血管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畅现象,易出现相关沉淀[2],加之末梢血管的直径偏小,血液流量也会相对较小,因此常常会发生堵塞的现象,导致末梢血细胞计数要高[3]。末梢采血前需要对手指进行揉捏,对正常的细胞会造成挤压,促使更多组织进入样本,影响血液浓度,加速血小板凝结,容易影响血液样本的血小板稳定性,导致检验结果降低[4],指尖组血小板(170.30±19.47)×109/L少于静脉组(181.73±18.28)×109/L(P<0.05)。而静脉血则不同,其成分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具有血液量大、重复性强等优点,能够对体检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完整、真实的反映。(2)针对不同时间送检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血液一旦被采集而裸露于空气中,易受到空气中不同因素的影响,产生相关的反应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出现凝血或溶血等等情况,均有可能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5],本文8小时组检测组白细胞(5.90±0.75)×109/L、红细胞(4.22±0.56)×1012/L、血红蛋白(121.53±12.04)g/L、血小板(166.40±18.71)109/L均低于2小时组(6.51±0.83)×109/L、(4.70±0.55)×1012/L、(128.77±11.96)g/L、(180.53±20.06)×109/L(P<0.05)。运用真空采血,可以将普通试管替换成硅化试管,该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控黏附集聚情况,同时也可以防控因为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引发的血小板数量变化[6],因此真空硅化试管的优势比普通试管更为突出,有助于样本与空气隔绝,让样本可以放置更长时间而不影响成本变化。如果没有使用硅化真空管,就需要合理安排工作量,尽量缩短样本放置时间,以保证检验质控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影响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送检时间以及采集血液的部位等;同时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相关器具是否干燥清洁,样本是否发生脂血溶血等均可能为影响化验结果的相关因素[7-8],所以临床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应该谨慎操作,并及时送检,严格遵照实验操作流程,从而及时为临床进行相关的诊断或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试管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试管难题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