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2021-06-05沈倍勇刘小升胡修诚
沈倍勇 刘小升 胡修诚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peripheral odontogenic fibroma,POF)是发生于牙龈的良性牙源性肿瘤,与颌骨内牙源性纤维瘤相对应。国外文献有报道,而国内报道较少[1,2]。目前,对此瘤的认识不一。为了进一步总结POF的临床病理特点,笔者对21例POF作了回顾性研究。
资料和方法
1.全部材料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2020年收治的病例,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4~52岁,平均27岁。所有病例均为手术治疗,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按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牙源性肿瘤分类中的诊断标准复习切片,21例符合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
2.部位与病程:上颌牙龈9例,下颌牙龈12例。前牙区受累者占48.57%,前磨牙区为31.74%。右侧上下牙龈皆受累1例。21例均有病程记载,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8年,平均病程2.3年。1例为先天性。
3.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病人多无自觉症状,突出表现为牙龈肿块呈渐进性肿大。1例表现为局部时有疼痛,3例牙龈常易出血。6例描述肿物有蒂,5例表面高低不平,肿块表面有溃疡者1例。肿瘤直径在2cm以下者18例。骨受累者3例,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区。
4.诊断与治疗:21例中,18例术前临床诊断为牙龈瘤,1例诊断为纤维瘤,2例诊断为增生性龈炎。全部病例均按龈纤维瘤方式切除。肿瘤较小者切除肿物及其边缘0.3~0.5cm组织,较大者同时拔除邻近牙去除牙槽骨和牙周膜。手术中见3例牙槽骨有表面不光滑。
5.镜下见,肿瘤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其中散在牙源上皮团或上皮岛(图1)。3例细胞较为丰富,6例细胞较少。2例肿瘤中伴粘液样组织。3例龈上皮明显增殖及固有层内慢性炎细胞浸润,1例粘膜溃疡形成。4例中伴有骨样组织或牙骨质样组织存在(图2)。肿瘤无明显包膜,但边界尚清。
图1 肿瘤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其中散在牙源上皮团或上皮岛(HE染色,箭头显示)
图2 肿瘤组织有骨样组织或牙骨质样组织存在(HE染色,箭头显示)
讨 论
1.临床病理特点: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较少见,临床上缺乏特征[3,4]。早期认为是罕见的病损[5],但最新研究表明,POF在牙源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三位[6]。本组病例中,女性多见,下颌牙龈罹患多于上颌,前牙区牙龈居多,其次为磨牙区牙龈,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这些特点与以往报道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中1例属多发性,1例为先天性。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细胞相对丰富,部分病例可伴粘液性变。此外,还可见牙源性上皮团块或上皮岛。这与WHO总结的POF组织病理特征相同。
2.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上诊断周边性牙源性纤维瘤非常困难,尤其是与纤维性龈瘤的区别几乎不可能,无论从好发部位、外观、质地等都十分相似[7]。本组病例中21例临床诊断为龈瘤,无1例考虑到POF即是例证。组织学上,纤维细胞性结缔组织中如存在散在牙源性上皮,及由这些上皮诱导的钙化团块,发育不良性牙本质以及牙骨质等结构时,应诊断为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此外,应与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周边型骨化纤维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瘤鉴别。POF虽然有上皮细胞增殖,但周边细胞缺少成釉细胞分化。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上皮细胞较大,呈多边形,玻璃样基质呈淀粉阳性。周边型骨化纤维瘤中不含牙源性上皮,但存在明显的成骨反应[8]。成釉细胞纤维瘤由上皮和间充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丰富,上皮条索或者团块周边层为立方或柱形细胞,中间细胞似星网状层细胞,间质由比较幼稚的结缔组织构成,不伴有硬组织形成[9]。
3.生物学特点及组织发生:POF组织学上缺乏明显包膜,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复发,复发率不一[10]。有作者报道,即使单纯切除复发率也很低。但Daley[11]等随访18例POF,有7例复发,复发率38.9%。本组病例中,病变较小者采用超过病变边缘0.5CM正常组织切除,病变较大者,同时去除邻近的牙齿及其牙槽骨和牙周膜,仅3例复发,占8.6%。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牙源性肿瘤分类中将牙源性纤维瘤归于间充质来源的肿瘤。Slabbert等[12]认为POF中上皮相对丰富,并且可见明显的诱导产物,如牙本质样钙化物,表明上皮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认为POF是牙源性上皮及间充质共同起源的混合性肿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