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1-06-04刘晓慧

中国德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充分立足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拓展课堂时空,以此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使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有载体,课程育人真正见实效。

关键词 革命传统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者简介 刘晓慧,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引导学生继承弘扬革命传统。[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该如何有效地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学中,是值得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积极思考、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立足课程资源,筑牢育人根基

《指南》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努力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形成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挖掘并整合到课程教材中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革命传统教育的目标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奠定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

认同中华文化,是青少年对共有的民族文化的信仰和情感,它表现为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等,而革命传统是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大庆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华文化、革命传统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人文资源,构成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人格基础。教师要使初中学生深切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自觉将它们作为自身品德发展的重要资源,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增强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的意愿。

(二)根据教材内容,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的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离不开教材资源,九年级上册教材主要是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也是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最多的一册。开篇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就引导学生回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体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的不懈探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的曲折过程,了解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起点和基础,促使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根植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型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重任。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作为学习文化建设的专题课,更是集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旨在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植入红色基因,打牢中华文化底色,努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教材阐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本分,也是职责。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教材在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时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进行讲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并没有在种种困难和考验面前沉沦、屈服,反而勇于直面挑战,百折不挠,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三)用活教材栏目,豐富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作为资源存在,更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设置的许多栏目,如“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也是教师充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抓手。第三课第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中的“阅读感悟”栏目讲述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是关于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围绕“历史周期率”的一段对话。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这段对话,并指出这番对话对中国共产党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教师借此可以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性的教育。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的民族精神,利用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教师可通过实例来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师应重点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党的历史铸就的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2]这就要求学生了解这些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伟大的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

总之,我们要利用学科优势,整合《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与革命传统教育密切相关的文件资源、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等,准确把握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提高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认同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拓宽育人路径

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只是把现成的资源塞进孩子的世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3]那么,如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心中撒播下红色文化的种子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依据教材,还要善于创设多样的情境,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一)讲好革命故事,提升课堂教學的纵深感

课堂教学中如果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晦涩语言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很难拥有课堂中的话语权。因此需要教师有讲故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讲好革命先烈故事、英雄故事、党的领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的精彩”一课时,可以增加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等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以及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重要论述的讲述,以此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

(二)选好视频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画面感

教师要灵活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恰当地引入学生熟悉、喜欢的红色资源,改革单调的课堂呈现形式,如在讲授“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一课中关于“民主的足音”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和国庆阅兵的视频资料等,体会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红色资源的魅力,体会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确立的正确性,从中得到领悟与启示,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设计好主题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历感

攀登革命传统教育这块高地,要注意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不断加深体验。[4]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的资料,通过红色主题访谈、革命英雄事迹故事会、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对过去的岁月有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让爱党爱国之情感染到每一位学生。

每一项教育活动只有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处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与革命英雄、仁人志士进行心灵的对话,努力用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价值选择、情感世界、思想方法及行为方式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实现从了解走向理解、从认同走向践行的过程。

三、拓展课堂时空,固牢育人价值

课外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延展,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坚持“课外活动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依据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具有隐性教育特点的德育活动。

(一)拓展德育活动,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

“天边的不如身边的,本土资源如果能利用好,可以获得单纯的文本材料无法收到的育人实效。”[5]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地烈士陵园、抗日遗址、红色书刊图书室、红色影视放映室等教育阵地,以及自编的校本教材,通过听、说、读、看、唱、记、写、主题活动等形式,寓传统教育于活动之中;借助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和时机,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开展好主题班会等道德实践活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用好研学旅行,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层次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成长进步不是靠说教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实践中获真知。为落实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组织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和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使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化、系列化和多元化,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等得到综合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借助全国各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区分高、中、低年级,分别组织开展一系列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既秉承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又能促进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怀和集体信念,进而发挥其独特的红色育人功效。

(三)利用现代传媒,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创新性

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入社会亲身体验的良好途径。应充分利用好现代传媒中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在政府教育平台和校园网站上开设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阵地,因势利导地铺开革命传统教育,着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畏艰难险阻的高尚精神。利用清明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扫革命烈士的活动,进行网上献花、感言、征文等,了解抗战历史,通过现代传媒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参考文献:

[1][3]欧媚.让革命传统为学生健康成长铸魂—教育部印发文件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系统设计[N].中国教育报,2021-02-20(2).

[2]曲青山.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N].人民日报,2021-03-24(9).

[4][5]柳夕浪.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铸魂[EB/OL].[2021-03-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07/2021_zl07_02/202102/t20210205_512636.html.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