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纸的挑战
——基于DI理念的幼儿园大班项目学习初探

2021-06-04楼瑞芳江苏省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9期
关键词:点子尝试幼儿

文/楼瑞芳 江苏省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一、项目的来源

一次外出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项已经在国内中小学热门的内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实际创新能力的教育项目——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原意是“目的地想象”,又称“头脑创新思维竞赛”。DI倡导的理念是关注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创意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过程式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三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创意、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核心宗旨是教导孩子们如何自己动手做,而不是成人帮他们做。这项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尝试吗?解读幼儿创新教育理念,从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共性,DI理念对当代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拓展了培养孩子创造品质的新思路。

在观看DI活动的视频、相关内容图片后,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创意运用身边随手可取的普通纸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任务产生好奇。“这个用纸就可以?”“纸还能做这个?”从他们新奇、兴奋的闪亮眼神和叽叽喳喳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该资源对孩子发展的价值,一个激发孩子挑战兴趣和创造力的机会,一个尝试运用DI的理念锻炼同伴合作、创意解决问题能力的项目学习活动契机。当然,这次项目活动与众不同的是,孩子们将体验DI理念下的新挑战。

二、期待的学习经验

1.尝试用纸为主要材料进行创意游戏,发现材料的多变性并积极探索运用。

2.学习小组观察、讨论与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合作中能提出建议也愿意接纳建议。

3.乐于参与小组活动,积极表达想法、展现收获。

4.感受共同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初步产生合作创意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学习资源的支持

实物资源:

1.投影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师幼用于现场自主记录过程性的图片和视频,或呈现过往收集的图片和视频。

2.师幼共同收集的纸:报纸、广告纸、废旧打印纸等。

3.胶带、回形针、牙签、剪刀等工具材料,运用这些工具可对纸张进行充分的变形、改变、组合等有目的的创意构造。

经验建构资源:

1.日常观看的DI教育项目的相关活动图片、视频,帮助孩子们感受创新、变化带来的不同视角,拓宽眼界,激发他们参与其中,体验挑战的浓厚兴趣。

2.活动开展时恰逢“世界是纸做的——第二届江苏万名儿童创意美术双年展”展览时期,孩子们在家人陪伴下从不同层面感受千变万化的纸带来的新世界,通过各种拍摄的图片交流感受与发现。

3.美工区一直保持纸工活动项目,孩子们有一定的手工操作技能。

四、项目学习活动的线索

1.活动发展路径。

2.活动生发阶段。

第一阶段:因为观看了哥哥姐姐的视频,对只用一张纸就玩出很多花样非常感兴趣。那么一张纸到底有些什么用途呢?在各自调查“一张纸的用途”之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汇总,并用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现汇总的成果。

第二阶段:大家对一张纸的用途收集不常见的用法作了探索尝试,制作了纸扇,探索了纸的吸水性,总结发现了越是硬度低的纸吸水功能越强的特点。

第三阶段:着重探讨——“为什么哥哥姐姐用一张纸就可以做出很高的塔,很长的纸条?”

第四阶段:小组探索——一张纸还可以做什么?

第五阶段:共同回顾与小组汇报展示。

在活动推进过程中,DI倡导的“以材料的约束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的做法,让我们在和孩子的共同工作中,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学习挖掘有限材料的无限创意,最后孩子对一张纸有多大的“能耐”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

五、项目学习活动的方案解读

案例一:一张纸能变多小?

活动名称:游戏“藏起来”

活动目标:

1.能够完成两人小组合作探索让纸变小的挑战。

2.积极动手动脑,乐于交流,愿意协商。

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操作材料清单:旧A4打印纸三张,洗干净的迷你小圆瓶子一个,最粗的奶茶麦管一根。

以游戏“藏起来”的形式,小组完成挑战任务:

(1)一张纸能折多少下?

(2)一张纸能塞进迷你小圆瓶吗?

(3)一张纸能穿过麦管吗?

现场描述一:

朵儿和君君一组,君君把纸刚从短边对折,朵儿突然建议横过来(沿长边对折),她说:“这样折出来的纸条长,还能再折小一点!”君君不同意,坚持自己的做法,商量了半天,两人决定轮流。君君先折,朵儿负责记折的次数,然后打开纸,两人交换方法再折一次。最终君君折了7次,朵儿多折了3次,纸变得更小了。真的是长边折比短边折会让纸折得更小吗?在大家交流时,大家让朵儿重新拿纸再折一次,发现只多折了一次,多折的这一次是因为最后没有对折而是卷着折的。朵儿解释道:“刚才我折的纸比这个纸软,好折一些……”纸的软硬影响纸变小?卷着折、正反折和对折哪个能让纸折的次数变多?新一轮的探索开始了。

现场描述二:

小可和豆豆正在忙着把纸搓成卷,想塞进麦管里,但是两个人轮流搓也塞不进去。这时,小可决定把纸打开,用折的办法,豆豆阻止:我们再卷紧一点行吗?结果也没成功。在大组交流时,小可说失败是因为没有用他折的方法。大家争论起来,有孩子说搓纸卷是圆的,管子也是圆的,应该更容易成功。为什么豆豆搓纸卷没有成功呢?于是大家又现场演示起来,立刻发现了问题:一开始没有卷紧不行!齐边卷不容易成功!如果从纸的一个角卷起来更容易穿过麦管!

案例分析:虽然是简单的两两合作游戏,但是在出现问题时,孩子们有的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变,有的会想办法让同伴接纳自己的意见,还有的是一味接受不同意见。而任务完成的效果影响了孩子们对合作、参与的策略认可。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我们不能只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还要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孩子的投入与专注,更应该关注合作给孩子带来的不同体验,这些体验都是孩子在今后团体工作中的新经验。

案例二:一张纸能吸多少水?

活动名称:游戏“吸水宝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纸的吸水现象。

2.学习三人合作用记录单记录操作的结果,并会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3.有序操作,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操作材料清单:

A组:电子秤(做点心用的)、餐盘、记录单、一杯水、废旧A4打印纸若干张。

B组:一次性勺子、餐盘、记录单、一杯水、废旧A4打印纸若干张。

小组挑战任务:

(1)A组用称重的方法记录一张纸能吸附多少重量的水。

(2)B组用勺子加水计量的方法计数一张纸能吸附多少勺的水量。

挑战规则:

A组只能用秤记录充分吸足了水的一张纸重量的变化。

B组只能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给纸加水,直到纸充分吸水后记录加了多少勺水的数量。

A,B组完成任务后交换组操作,完成全部记录单内容。

案例分析:

我们期待孩子能借鉴同伴的成功经验,又不希望孩子被他人的思维带着走,要有自己的尝试与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各组都发现A4纸没有办法全部放在一次性塑料盘中,导致一开始实验时水会顺着纸流出来,有一组甚至操作得桌面、地面上都有水。由于在之前的活动我们非常重视挑战成功的小组给大家作点子和策略的分享,这时出现了同伴经验的借鉴,其中一组把纸折成了小块叠放,立刻有效仿,飞飞的小组却把纸撕成小块叠放,而且发现这样吸水更快,我们立刻肯定了飞飞的新点子。

案例三:一张纸能变多高?

活动名称:创意搭高

活动目标:

1.借助现有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索完成一张纸搭高任务。

2.积极参与四人小组讨论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探索过程。

3.体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黏土、毛根、夹子等物的经验。

每组操作材料清单:

广告纸(A4大小),黏土,毛根,扑克牌,夹子、吸管若干,测量工具,剪刀记录单。

小组挑战任务:

任务一:自由探索,尝试让广告纸站起来,看哪一组站得最高。

任务二:在提供的辅助材料中选择两种,帮助广告纸立得更高,并测量高度,记录结果1。

任务三:以小组竞赛形式,在提供的辅助材料中只保留一种,帮助广告纸立得更高,并测量高度,记录结果2。时间限制8分钟。

现场描述片段:

一开始四人小组为选工具发生争论,有的组谁强势就选择谁拿工具,结果在小结对比中发现纸搭立得不够高;有的组是多选几个工具都试一试,发现哪个有用就留下。最后一个任务我们再次用“材料约束法”激发幼儿的新点子,加上有了时间限制,各组明显没有了互相推诿、磨蹭,都积极紧张地忙碌,小心翼翼地护着慢慢变高的“纸塔”。乐乐组用毛根绕圈做了个底,让纸塔很稳地变高,但是纸卷总是会松,四个人经过各种尝试,最终用毛根缠绕固定住,他们获得第一。君君组用黏土把纸卷底部撕开,粘于桌面,获得第二。选择扑克的小佳佳,看似扑克很高,但是固定成问题,最后把扑克折叠撕洞,塞进纸卷,也成功了。

案例四:一张纸能变多长?

活动名称:游戏“够礼物”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工具以及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将一张纸变长。

2.在四人小组讨论、尝试、合作中积极发表建议,原意接纳同伴的意见。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大、中、小三个礼物包,三条不同长度的平行线线画在场地一端。

2.每组操作材料清单:广告纸(A4大小)若干张、双面胶、面包扎口绳、木夹子、回形针、标尺、数字标志。

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展现任务:

第一关:每组利用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将这张纸变长,越长越好。每组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闯关任务。此外,可以使用辅助材料:木夹子、回形针、双面胶和面包扎绳。(教师引导孩子充分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让纸变长。)

第二关:每组比赛“够礼物”,场地设立了小、中、大三个不同大小的礼物包,越大的礼物包距离越远(地上贴了长度标准)。每组的任务还是将一张纸变长,越长越好,越长的组够得越远,礼物包越大,够到多大的礼物就拿多大的。不过这次只提供一张纸、一把剪刀,其他辅助材料都不可以使用。

现场描述片段:

小米组对最大的礼物包志在必得,他们商量了半天,决定让剪得最好的小米负责剪尽可能细的纸条,然后其他人负责连接。憨憨的明明甚至用自己的口水蘸着把两根纸条连在一起,引来小组成员一阵恶心状的嘲笑。怎么连接断开的纸条着实让他们费了脑筋。折两下——移动会散,沾水——更容易断开,最后毛豆想了一个“拧”的办法,于是大家顺利通过。进行到一半,明明发现旁边的乐乐组不用连接,就跑过去偷看,回来一说,小米赶紧尝试转弯剪,这下更好了,几个小伙伴高兴得不禁蹦了起来,好像大礼包就在眼前了!

案例分析:越有限、简单的材料越能激发孩子创意的灵感,活动中我们通过递减材料来激发孩子合作创意。给每组的辅助材料仅有一张普通的A4纸、一把剪刀、一个胶带之类,孩子的固有思维模式是将纸剪成若干纸条,胶带粘接变成长纸条。在活动的层层推进下,辅助材料被去除,连接成为新问题,而大家的思路越发宽阔,有了各种连接方法,还出现了来回剪不断纸、螺旋剪法,没有胶带反而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合作创意行为和问题解决的热情。

案例五:一张纸能承受多重?

活动名称:游戏“纸桥过车”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一张纸和工具制作一座可以过车的桥梁。

2.在小组激发点子中积极动脑,通过聚焦点子采纳好的建议并分工完成任务。

3.感受合作探索完成任务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了DI活动中哥哥姐姐制作的纸桥过车比赛;事先对桥体的形状以及桥的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

2.每组操作材料清单:A4复印纸、双面胶、6辆玩具小车(规格:长:30厘米~40厘米 高:15厘米~20厘米)。

以小组挑战赛的游戏形式展现任务:

1.通过热身游戏“拼图对对碰”将幼儿自然分成四人小组。玩法:全体幼儿每人抽取一张卡片,自由与同伴进行匹配,完成四块拼图的四人自然成一组。

(设计思考:每次活动的开始都有不同的热身分组游戏,自然分组能让幼儿学会与不同性格特征和能力水平的同伴尝试合作,也可以从不同合作伙伴身上学习到新的合作学习的经验。)

2.各组用一张纸和一段20厘米长的双面胶,共同设计制作一座可以让一辆小车安全通过的桥。桥体的形状不限。

3.演示与介绍分享:每组给自己的桥起名字,并自行牵引小车过桥进行大组演示和介绍。

(设计思考:每次任务完成之后都有交流分享,这个环节让小组一方面学会分工完成演示和介绍工作,回顾与展现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的过程;一方面也从其他小组的介绍中学习新的操作经验与合作经验。)

尝试在中间加桥墩

尝试通过小汽车

六、我们的思考

这次项目学习源于我们对中小学DI教育理念的启示——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发挥团队作用中能得以更好地培养。我们试图不拘泥于DI的形式和流程,探究这样的创意活动对幼儿任务意识、合作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激励性,以及给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

1.合作。

DI的合作理念以共同的任务目的为起点展开,大班幼儿马上面临小学生活,任务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在项目学习中加以游戏情境设计挑战任务,激发幼儿共同应对的兴趣,强化合作成功的情感体验,增进同伴彼此的亲近与好感,为幼儿的合作行为打下基础。DI的合作强调在提供材料时从日常生活着手,并由活动材料制约性促进合作行为的主动发生。把握幼儿对“一张纸有多大能耐”的研究兴趣,充分利用时间、场地的限制、材料的约束等教师人为创设的困难,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合作”从简单的对话开始到教师引导下合作策略的学习,幼儿讨论时人人发言,有图画式记录,有尝试方法和判断选择,失败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问题,是在合作中多元能力的展现,是大胆展露特长,慢慢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在团队中与众不同的学习过程。

2.创意。

DI的创意理念可以概括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幼儿挖掘自己的特长或天赋并被团队同伴认可,获得自信的过程。我们抱持同样的观念,提倡幼儿的奇思妙想,重视每一个挑战环节之前的小组讨论和之后的大组交流,挖掘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和多样的、独特的解决方法,让幼儿明白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3.问题解决。

DI的问题解决强调团队特有的发散式和聚拢式的思考方式,强调幼儿独立选择或实施解决方案之前尽可能地想出多种解决方法。项目活动中,我们借鉴DI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激发点子(用扩散式思考找出各种想法或可能)、聚焦点子(用收敛式思考分析比较、评估和判断各种因素,从众多的点子中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点子),再实际操作。

此外,项目学习的不断推进,也是教师深入领会DI理念,并自觉转化为教育行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桥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如具体形象性思维导致幼儿常常边操作摆弄边激发点子,教师要指导幼儿画图记录、激发点子,再协商对比或投票决定最佳可行性方案。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抱持不否定原则,就算幼儿的想法甚至最终决定是错误的,也不会立刻否决,而是让他们再想一想或在之后的操作中发现错误后,引导借鉴其他小组的成功经验重新激发点子,帮助幼儿走出误区。

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挑战游戏中常常面临失败和困难,教师秉持最终“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快乐”的宗旨,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过程中出现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及时交流反馈和总结,补充经验,不断引导幼儿建立经验的链接。因而每一轮点子实施后师幼间的交流讨论,对问题解决起推动作用。教师学会“退位”,不断加深幼儿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观察、反思、指导等教育机智,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猜你喜欢

点子尝试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乡村点子锣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