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追随、梳理,让主题墙穿起幼儿的学习链

2021-06-04叶苗浙江省长兴县太湖图影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9期
关键词:墙面经验创设

文/叶苗 浙江省长兴县太湖图影中心幼儿园

主题墙面的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一部分,是为主题活动服务的,是幼儿学习痕迹的呈现,也是教师的梳理过程,更是幼儿学习链与主题墙之间的衔接。它折射出的是教师在主题推进中的所思所悟。因此,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共同架构主题墙内容,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题墙的研究和探索;把当前的主题墙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在真实、可感知、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环境中探索和学习,使他们的需要、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获得更好的成长。那么,如何让主题墙面的创设更有价值、更有效,从而支持幼儿的主题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比“问题链”,追随“兴趣链”,梳理“经验链”,从而让幼儿的学习链和主题墙面充分衔接,进而让主题墙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对比“问题链”,链接幼儿当下的生活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作为主题活动的主体,主题墙内容的选择应该来源于幼儿,主题的推进应该链接幼儿的生活经验,主题墙面的创设也应该与幼儿的生活进行衔接。在创设初期,我们需要的是对话“问题链”,立足幼儿的视角,架构适宜的主题墙内容。可根据以下三方面寻找线索:

1.“卷入”调查问卷——寻找幼儿“学习链”。

主题活动开展前、中、后,教师可随着主题推进发放调查问卷,从幼儿的视角推进主题活动。而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的调查问卷装订成册,放在幼儿方便取阅的位置,便于他们从中获取信息,教师也可以此开展主题墙面的布置。

如为了更好地推进主题活动“我想知道的”,也为了更加了解幼儿对于“我想知道的”的前期经验,教师在主题推进中根据主题内容,发放了“我想知道的”调查问卷,从而掌握幼儿在本次主题中对于医生、警察、农民等职业的了解。在布置主题墙面时,教师就可以侧重幼儿想了解的方面进行主题墙面的布置。(见图1、图2)

图1、图2 “我想知道的”主题墙面“卷”入调查问卷

2.“植入”谈话——呈现幼儿“学习链”。

谈话是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们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式。它便于教师从中获取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主题墙的布置中,教师也可以基于幼儿的兴趣要点,基于幼儿的学习链进行主题墙的呈现。

如在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里,通过谈话教师了解了基于当下时令,幼儿更多的是看到丰收的景象。因此主题墙面中将幼儿的学习链用图文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让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下的主题,明晰方向。(见图3)

图3 “多彩的秋天”主题墙面“植入”谈话

3.“融入”资源——充实幼儿“学习链”。

在幼儿的“学习链”中,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载体,对幼儿的输出反馈也具有一定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提取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主题墙上进行优化。如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照片、实物,与幼儿共同讨论完成的作品等。教师鼓励家长将这些他们了解到的内容讲述给幼儿听,同时请幼儿将他们学到的本领通过主题墙讲述和操作等形式展示给家长看,这样,主题墙不仅充实了幼儿的“学习链”,也自然而然成为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有效互动的平台。

二、追随“兴趣链”,支持幼儿充分的表征

主题墙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记录和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学习轨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征、想象和操作。基于《指南》,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的方式获得新经验。那么,追随幼儿兴趣点,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呈现,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并能使幼儿的参与不再浮于表面。

1.亲身体验,静态表达。

“静态”只是呈现的一种方式,而非指主题推进中幼儿的学习链是静态的。在主题推进中,我们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点进行扩大化,通过各种活动推进主题墙上的静态表达。

如:在园本主题活动“金灿灿”中,一名幼儿因为家里有养殖螃蟹的蟹塘,因此将螃蟹带来与班级幼儿进行分享,也让班级的其他幼儿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开展了科学活动:螃蟹的公母之分,游戏活动“遛螃蟹”等。基于此,班本主题应运而生,教师也将他们的学习过程用绘画、图文等形式进行一步步呈现,从而链接了幼儿“学习”与“主题墙”之间的关系。(见图4)

图4 “金灿灿”主题墙面学习链的呈现

2.实践操作,动态表达。

《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一个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主题墙上动态的可变的游戏形式有利于让每一名幼儿都参与其中。那么,在动态生成的环境中,环境的创设随着课程的开展不断地变化,从静态转为动态。环境信息随着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课程内容、季节、节日及主题活动的发展而变化,教师需要不断提供适宜的材料,使环境随时得到补充和调整,使环境永远对幼儿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教师与幼儿也可以定期进行主题内容的介绍和调整,增强幼儿对主题墙的理解,让幼儿能更主动地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来,从而动态表现自己的学习链。

(1)基于年龄特点的互动。

基于幼儿的学习及年龄特点,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要考虑到他们年龄小、经验少、能力相对弱等情况,创设可爱、直观、互动性强的内容,而中班、大班的幼儿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便可以将部分墙面留给幼儿,让幼儿做主导者,使主题墙顺应幼儿的发展,成为他们表达经验和想法的空间,实现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2)生活经验的迁移互动。

幼儿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在主题墙面的创设中,我们还可以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从而让主题墙链接幼儿的学习链。如:在“我想知道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于消防员职业兴趣浓厚,我们可以基于此开展参观消防站、观看相关影片等活动。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们在推进中也可迁移他们在生活中的观影过程,创设制作电影票、今日上映影片、我是小小售票员等内容,从而让主题墙面与幼儿互动起来。(见图5)

图5 “我想知道的”主题墙面的生活迁移

(3)主题游戏墙的互动。

在主题活动开展后,我们会发现幼儿在一整个主题的开展中经常会产生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基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在主题墙面上设置一面“问题与探究”的板块,这样的方式因为可变、可换,让幼儿与之有较多的互动,让幼儿在一步步探究中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完善墙面内容。

如在大班上学期主题活动“大玩家”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沟渠搭建的“地道洞洞”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我们在主题墙面上设置了班级游戏墙,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游戏问题呈现在墙上,包括幼儿每次面临问题想到的一些策略,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罗列到游戏墙上。问题的直观呈现,引发了幼儿的关注与思考;而策略的直观罗列,助推幼儿游戏持续性进行。(见图6)

图6 “大玩家”主题游戏墙面

三、梳理“经验链”,衔接主题墙与幼儿的学习

主题墙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幼儿审美意识和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主题墙链接幼儿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技术路径,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墙,需要梳理经验,凸显重点主题,提炼板块,展现行进脉络,以确保将幼儿的学习经验与主题墙进行衔接。

1.梳理经验,凸显主题重点。

在整个主题推进中,幼儿有着丰富的经验,如果对其不加以筛选、梳理,一股脑儿地呈现在主题墙面上,反而会因为信息过量无法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展开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几个重点来聚焦幼儿的经验。

案例:早上,麒萌来到活动室,异常兴奋。“看,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去海边玩的照片呢。”他一脸嘚瑟地问,“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玩过水上项目吗?”

丹辰回答:“我也想去,那里有沙子吗?”

一旁的管洋溢冲过来问:“海南是不是有椰子树,可以游泳,还可以喝椰汁啊?”

在主题活动“大中国”中,聚焦“北京”,我们可以展示“国旗”;聚焦“东北”我们可以展示“玩雪”;聚焦“海南”展示“沙滩”等。在主题墙的呈现中,切入点都是来源于幼儿的旅行和生活经验,深入挖掘幼儿与重点之间的关联,通过经验提炼、突出重点,让幼儿的经验得到交流和碰撞。

2.提炼板块,展现行进脉络。

如何让主题墙成为幼儿交流墙、互动墙,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表达。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可以提炼相应的板块,展现主题墙的行进脉络,从而让主题墙从“只观看”到“能互动”,从“平面”到“立体”,从“为幼儿”到“基于幼儿”。如“甜蜜蜜”的主题墙的创设中,教师先进行板块的梳理,然后考虑呈现的方式,再在活动推进中基于幼儿的学习轨迹创设相应的主题墙面。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班级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的一次次教育实践;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让幼儿“自主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一层层经验铺垫”。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幼儿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幼儿展现当下发展水平的平台,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创造的愿望。当幼儿园的环境真正为幼儿所接受时,其教育价值才能被体现。幼儿只有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充满自信地参与活动,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积极愉快地介入主题活动的生成之中。主题墙面的创设正以多种方式链接幼儿的生活,给予幼儿启发、支持和帮助,并为实现这个永恒的目标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墙面经验创设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开关的美丽衣裳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