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喝水了吗
——促进幼儿自主饮水习惯养成的思与行
2021-06-04刘晓艳江苏省仪征市真州幼儿园
文/刘晓艳 江苏省仪征市真州幼儿园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培养幼儿自主饮水的良好习惯能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自主饮水墙饰记录表的教育价值,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故事教学、自制果茶、创设饮水吧等游戏活动来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喝水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建立起科学喝水的意识,促进幼儿自主饮水习惯的养成。
现象实录一:
某大班,在紧靠幼儿茶水桶旁的墙面上,有一块“今天,你喝水了吗”的环境布置,记录幼儿自主饮水的情况,要求幼儿在喝完水后自主拿一朵花插进自己名字的小纸杯里,喝一杯水插一朵,最后一天下来统计一共喝了多少杯水。一天午睡起床后,轩轩接了半杯水,喝完后插了一朵花。旁边的明明喊起来:“你不能插一朵,你才喝了半杯,要喝整杯水才能插。”轩轩委屈地说:“我只想喝半杯,一杯水我喝不下。”明明说:“那你就不能插。”
现象实录二:
某中班,在靠近幼儿喝水区域的墙面上,也有一块叫“饮水加油站”的环境创设,每个幼儿的照片旁拉一根绳子,上面穿了一节一节的彩色吸管,喝一杯水便可以将一节吸管从左拉到右,最后统计右边有多少节吸管就代表一天喝了多少杯水。一天上午,幼儿从户外活动回来,纷纷排队自主饮水,但是喝完水后,没有幼儿去移动绳子上的小吸管进行记录。笔者随机问一名幼儿:“你为什么不记录呀?”幼儿说:“不用记,老师都不看的!”
以上的案例是笔者在幼儿园随机观察到的有关幼儿喝水这一生活环节中的现象。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教师外出观摩和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教育观念逐步得到转变,也急于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将优秀幼儿园好的经验、做法在本园及班级实施开展。于是,在提倡幼儿自主饮水的同时,也模仿创设了相关的记录墙饰。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记录墙丰富了幼儿园的环境,看似挖掘了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有关自主饮水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但是这样的记录墙真正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了吗?真正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喝水的重要性了吗?我们从上述的现象中已经得到了答案,这样的墙饰到最后都变得流于形式,像摆设一样,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而教师在进行这样的环境创设时更多的是模仿与跟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学到了表面的“热闹”,而没有看到其隐藏的“内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在挖掘幼儿生活环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时,一定不能偏离所研究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变成形式主义。所有的环境创设、活动设计等都应该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而组织开展,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水对人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内六大营养素之一。幼儿在园是否能主动喝水,每天的喝水量是否适宜,会直接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幼儿年龄小,缺乏主动喝水的意识,在家经常是成人督促其喝水,到了幼儿园,离开了家长的提醒,幼儿的喝水问题也成了家长普遍关心、倍加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科学喝水的习惯也成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之一。针对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笔者围绕如何促使幼儿养成自主饮水的良好习惯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提供适宜材料,细化记录形式
上述现象实录中,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了半杯水无法记录的问题。怎样客观记录半杯水呢?在材料投放上可以做哪些改变呢?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初步尝试用比较、实验的方法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师提供红、黄两种颜色的花朵,整杯水用红花表示,半杯水用黄花表示,两朵黄花可以换一朵红花。由此推演,教师还可以再提供第三种颜色的花朵,蓝花表示三分之一杯水,让幼儿进行等量代换,这样的操作方法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起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统计表格,学会分析比较
教师除了引导幼儿每天在墙饰上记录下自己的饮水量,还应该提供有关自主饮水的一周统计表,让幼儿将每天的饮水量记录下来,如周一8杯、周二9杯等,鼓励大班幼儿根据每日饮水量绘制条形图、线状图等,用图表的形式初步尝试统计、分析一周以来饮水量数据之间的差别,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利用图表,幼儿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引发他们对自主饮水的兴趣与关注,督促幼儿养成每天保持一定饮水量,也帮助幼儿分析某些数据变化较大背后产生的原因,是否参加了运动强度较大的户外活动等,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也让幼儿从饮水量的变化延伸到对一日生活的关注,了解一些事件的因果关系。
在鼓励幼儿自主饮水时,教师也要起榜样示范作用,和幼儿一起喝水,一起记录饮水量,调动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也帮助幼儿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促进幼儿自主饮水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生动教学,科普水的意义
为了让幼儿真正理解水对人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概念,与水产生联结,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讲述故事《口渴了,怎么办》《不爱喝水的小河马》《小猪嘟嘟不爱喝水》等,利用卡通拟人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到多喝水对身体有益处,不爱喝水、多喝饮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影响身体发育,让幼儿初步感受水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进一步探索水对动植物生命的意义,如用水和饮料分别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意识到白开水是最健康的饮料。
为培养幼儿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可以播放视频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水的认知,如观看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通过惊人的水污染数据、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幼儿直观感受地球水资源的珍贵,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就萌发节水、爱水的情感,逐步养成关爱地球、关爱世界的良好品格。
四、自制茶水饮料,体验生活乐趣
虽然通过教育活动,幼儿知道白开水是一种最健康的饮料,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是经不住各种各样饮料的诱惑,其酸甜的口味、炫目的包装对幼儿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市面上出售的饮料并不适合幼儿长期饮用,里面繁多的添加剂会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一方面为了满足幼儿喝各种口味饮料的欲望,另一方面为了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出发,让他们自制健康饮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
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前期调查:我们可以自制哪些饮料?用哪些食品?用什么的方法来制作?家长通过带幼儿逛超市、网络搜索等不断丰富积累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了解掌握相关自制饮料的方法。教师组织幼儿谈话,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后,请家长配合带一些食品材料来园,让幼儿自制各种饮料,如各种口味的冲饮果汁,有芒果味、柠檬味、雪梨味、葡萄味等。在冲饮的过程中,除了让幼儿品尝不同味道,也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果汁味道的浓淡和果汁粉与水的比例有关。还可以提供水果片茶进行冲饮,颜色鲜艳漂亮的水果片茶非常吸引幼儿,他们着迷于其香甜浓郁的味道。对于如何利用各种新鲜水果做出水果片茶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于是教师找来小型果茶干果机,向幼儿介绍制作果茶的方法,绘制张贴操作流程图,让幼儿在生活区自制水果片茶。通过将新鲜火龙果、柠檬、橙子等切片、烘干,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果茶会让幼儿体验更多的成就感,也让他们喝了觉得更美味,不仅提高动手能力,也促使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多喝水,建立起科学喝水的理念。
五、开展情境游戏,促进习惯养成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成长与收获,习得各种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与个性。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喝水对人身体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熟悉的生活情境等,让幼儿逐渐养成喜欢喝白开水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都有陪父母购买奶茶的经验,受街上琳琅满目奶茶店的启发,幼儿在班级创设了“饮水吧”,卖的都是他们自制的各种健康饮品。教师和幼儿提前准备好各种花茶果茶,有山楂、菊花、枸杞、金银花、荷叶、陈皮、玫瑰花茶等。“饮水吧”每天推出“今日推荐”,向小顾客们介绍1~2种花茶的作用和功效。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用温水将花果茶进行冲泡。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放多少水及多少茶才能泡出好喝的茶水。
“饮水吧”刚成立,就吸引了很多幼儿的积极参与,他们争当老板和顾客,自己制订游戏规则,主动带来各种健康有营养的花果茶丰富游戏材料。在买卖中幼儿学会了自制饮料,知道了各种茶的作用,如金银花清热解毒、山楂促进消化、菊花平肝明目、玫瑰养颜美容等,也学会了如何使用虚拟钱币进行公平交易,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喜欢上了喝水,调动了他们主动饮水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去饮水,逐步养成了主动饮水的良好习惯。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指南》健康领域指出:“4~5岁儿童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幼儿的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幼儿园也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促进幼儿自主饮水,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受益终身,这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