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n1和mTOR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06-02孙文秀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鼻甲乳头状阳性细胞

孙文秀

(凌源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朝阳12250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中年男性为高发群体,发病率仅次于鼻部血管瘤,在鼻腔肿瘤中约占5%[1]。NIP病理特点表现为表层上皮呈分支状或乳头状过度增生,其细胞增殖的活性水平较高[2]。NIP具有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及破坏性行为,极易复发或恶变为癌症,因此,又被归属于交界性肿瘤,即癌前病变,且多恶变为鳞状细胞癌[3]。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NIP的治愈率也明显提高,但其复发及恶变率仍较高[4]。肽基脯氨酰异构酶1(Pin1)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功能的高度保守蛋白,主要调节有丝分裂相关蛋白酶[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高度封闭的蛋白激酶,可调节细胞代谢[6]。Pin1和mTOR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具有重要作用,但关于Pin1和mTOR在NIP表达的研究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Pin1和mTOR在NIP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in1与mTOR表达的关系及其在NIP恶变中的作用,以期为NIP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NIP患者(NIP组,n=81)和同期正常下鼻甲黏膜患者(正常下鼻甲黏膜组,n=60)作为研究对象。NIP组男59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36±7.49)岁。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85±7.5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NIP诊断标准并确诊[7];②患者年龄>18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慢性鼻鼻窦炎病史者;②既往存在变态反应病史者。

1.2 方法

1.2.1 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低温冰箱(韩电公司)、恒温箱(武汉医疗仪器厂);主要试剂:鼠抗人Pin1克隆抗体(青岛捷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鼠抗人mTOR单克隆抗体[微蒙(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浓缩型兔抗人CyclinD1单克隆抗体、DBA试剂盒及S-P超敏免疫组化试剂盒均由上海万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2 检测Pin1和mTOR蛋白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Pin1和mTOR蛋白表达,采用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组织切成4 μm厚度,并置入60℃恒温箱烤片30 min,取出自然冷却晾置30 min,二甲苯脱蜡(40 min)后,依次放入100%、95%、80%及75%的乙醇中各10 min,PBS洗涤3次(每次5 min),蒸馏水浸泡5 min后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 μL,在恒温箱(20℃)孵育10 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PBS冲洗3次(每次5 min),加入50 μL的一抗(1:100)过夜(4℃),加入二抗孵育10 min(20℃),采用DBA试剂盒中的试剂进行显色,放入显微镜下观察,显色后用蒸馏水洗掉,终止显色,苏木素复染2 min,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Pin1蛋白及mTOR蛋白显色后,呈黄色或棕黄色则为阳性。随机抽取每张切片的10个视野(×400),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和着色深浅进行结果判定。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PP)标准:①0分,阳细胞<25%;②1分,25%≤阳性细胞百分比≤50%;③2分,50%<阳性细胞百分比≤75%;④3分,阳性细胞百分比>75%。染色强度评分(SI)标准:①0分,无染色;②1分,淡黄色;②2分,棕黄色;③3分,棕褐色。按照公式:免疫反应评分(IRS)=PP×SI,并将IRS>1分判断为阳性表达[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in1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比较NIP组Pin1和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4%、79.01%,均明显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表达率(1.6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1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呈黄色至棕色,mTOR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呈黄色至棕褐色,见表1、图1。

表1 两组Pin1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Pin1 and mTOR protein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图1 Pin1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Figure 1 Protein expression of Pin1 and mTOR

2.2 Pin1和mTOR蛋白在NIP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NIP中Pin1和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624,P=0.000)。

3 讨论

NIP是常见的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在所有鼻部乳头状瘤中约占75%[9]。目前NI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NIP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与其复发及恶化密切相关,此外变态反应、慢性炎症、环境因素等也是高危影响因素[10]。NIP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即对周围组织结构具有局部侵袭性,多中心生长及转移,且发展迅速,少数伴有恶变倾向,因此,局部交界性肿瘤的特点[11]。目前对于NIP恶变的机制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相关的因子指标对NIP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Pin1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被发现,属于多肤基脯氨酸顺反同分异构酶家族,直接影响蛋白功能活性,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重要调节作用[12]。相关研究显示[13],Pin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尤其在鳞癌中存在过表达,并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Pin1会激活JNK活化c-jun及协同Ras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促进CyclinD1的转录,且阻止Cyc11nD1从胞核移至胞浆降解,进而使细胞周期紊乱,导致肿瘤发生,且敲除Pin1后,会导致癌细胞凋亡[14]。本研究结果显示,NIP组Pin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P<0.05),原因为正常状态下,Pin1通常呈低表达,当细胞恶变后,其表达上调,并导致细胞周期发生紊乱,细胞增殖速度加快,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在NIP中Pin1参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可能造成细胞周期出现紊乱,肿瘤细胞增殖加速,恶变风险增高。

mTOR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发现,属于磷酸肌醇3-激酶相关蛋白激酶家族成员,是一种位于PI3K/PKB信号蛋白通路下游的靶蛋白[15]。相关研究证实[16],mTOR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迁移等生物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NIP组mTOR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mTOR的过度表达会上调CyclinDl蛋白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周期发生紊乱,并可加速细胞的恶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NIP中Pin1和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原因为Pin1具有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功能,可与大部分酶类产生相互作用,加快细胞的转化与增殖[17]。mTOR属于一种不典型蛋白激酶,参与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调控,调控细胞生长调节的核心歩骤,可与Pin1产生相互作用,在细胞周期中对细胞生长有重要作用,且两者有一个共同的下游底物,即CyclinDl,从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是恶性细胞发生的重要因素,在NIP发生恶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8]。

综上所述,Pin1和mTOR蛋白在NIP中高表达,通过有效抑制两者的过表达,可能有望成为NIP靶点治疗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鼻甲乳头状阳性细胞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FGF和MMP-1阳性细胞率比值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