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素喷鼻应用于电子喉镜检查前表面麻醉对血压的影响

2021-06-02张智霖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喉镜咽喉麻醉

张智霖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南昌330006)

目前,临床诊断中电子喉镜的应用较广泛,主要对咽、鼻、喉等病症进行诊断及治疗。该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具有轻巧、灵便等特点,且操作简便,能直观显像患者病变部位,且电子图像中能清晰显现气道的微细变化,以此实现快速的诊断及治疗[1]。但该诊断方式检查前需麻醉,目前临床喉镜检查的主要麻醉方式为鼻腔加咽喉的表面麻醉形式,但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咽喉表面麻醉形式能有效改善咽反射敏感性,增强患者诊断时对电子喉镜的耐受程度,但麻醉时间较长患者极易产生低血压等情况,因此,临床认为在电子喉镜检查前的表面麻醉中联用升压药物能避免上述不良事件[2]。部分临床研究中报道,麻黄素在缓解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导致的低血压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麻黄素喷鼻应用于电子喉镜检查前表面麻醉对血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2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3例。研究组男89例,女24例;年龄19~68岁,平均(43.5±4.9)岁;病程5 d~2年,平均(0.9±0.1)年;疾病类型:慢性咽喉炎48例,声带白斑15例,声带息肉22例,声带小结11例,咽喉肿物17例。对照组男85例,女28例;年龄21~70岁,平均(45.5±4.2)岁;病程8 d~3年,平均(1.2±0.2)年;疾病类型:慢性咽喉炎45例,声带白斑18例,声带息肉23例,声带小结12例,咽喉肿物1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行电子喉镜检查;临床表现为咽干、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咽喉有明显异物梗阻感等;年龄19~70岁;无麻醉类禁忌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18岁;心肺、肝肾等功能性障碍;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合并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疼痛;对本研究中麻醉药过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麻醉师行鼻腔加咽喉的黏膜表面麻醉。两组患者均取坐位。电子喉镜检查时患者均取平卧位,两组均由同一检查人员经鼻进行诊断。采用CV-170+ENFVT2型电子喉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参数:外径5.7 mm。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喷鼻麻醉,在患者准备检查前麻醉师需配置1%丁卡因药液、奥布卡因凝胶滴药,1%丁卡因药液喷鼻1次,每次2 s,需控制雾量均匀,后采用奥布卡因凝胶滴药滴入咽喉2次,每次给药时间间隔为3~5 min。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麻黄素喷鼻。选择患者鼻腔较通畅的一侧行鼻腔、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在患者准备检查前麻醉师需配置麻醉药液,即2%利多卡因与麻黄素混合液、奥布卡因凝胶滴药,1%丁卡因药液、奥布卡因凝胶滴药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麻黄素混合液喷鼻时间每次2 s。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麻醉各项指标,包括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②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均采用床旁监护仪(日本光电PVM-2701)检测。③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喉镜经鼻进入顺利,患者配合度好,声门开放性好,且无咳嗽或伴有1~2次轻微咳嗽;有效,喉镜经鼻进入顺利,患者配合性稍差,声门开放性稍差,检查过程中出现轻微咽反射等现象,且存在阵发性干咳;无效,喉镜经鼻进入困难,患者不配合,声门开放性差,且喉镜进入后患者出现剧烈性呛咳,咽反射现象明显,勉强完成检查[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低血压、脉搏改变、胸闷、四肢乏力及晕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各项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麻醉各项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113 113阻滞起效时间(s)76.9±12.3 65.8±10.3 12.687<0.05阻滞完善时间(min)17.8±4.9 15.5±2.6 10.834<0.05

2.2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麻醉后,研究组SBP、DBP及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nesthesia(±s)

表2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nesthesia(±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113 113 SBP(mmHg)麻醉前123.6±8.6 125.2±8.8 0.564>0.05麻醉后101.5±5.6 126.2±8.2 12.314<0.05 t值12.174 1.244 P值<0.05>0.05 DBP(mmHg)麻醉前81.2±6.5 80.9±6.9 0.674>0.05麻醉后65.2±7.4 82.1±8.5 11.625<0.05 t值12.234 1.287 P值<0.05>0.05心率(次/min)麻醉前78.5±7.9 78.5±7.5 0.682>0.05麻醉后68.5±8.3 86.2±7.6 12.674<0.05 t值10.547 11.254 P值<0.05<0.05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4 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诊断中,因耳、鼻腔、咽喉等部位器官相对隐蔽,且腔洞细小,单纯凭肉眼诊断或临床传统器械检查基本难以发现患者的早期病变或较深处的异常情况。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发展,在20世纪90时代初期日本率先研发出电子类鼻咽喉检查镜,目前,临床应用的电子喉镜能有效诊断咽喉癌、声带息肉及小结、鼻窦癌及咽部异物等异常性病变,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此为西医诊疗基础,提升耳鼻咽喉等疾病的诊疗水平[4]。但临床电子喉镜诊断中良好且安全性较高的麻醉方式在该仪器检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的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药物包含利多卡因、可卡因及奥布卡因等[5],均具有较强的麻醉效果。但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电子喉镜检查表面麻醉后患者极易出现低血压或慢性低血压症,部分专家认为在电子喉镜检查表面麻醉前应用升压药能显著改善患者以上低血压情况[6]。且部分研究中报道麻黄素在改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导致的低血压方面具有较强的升压功效,能有效收缩血管,避免麻醉后低血压情况发生[7]。

表4 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anesthe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阻滞显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麻黄素喷鼻可有效加快电子喉镜检查前表面麻醉的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后,研究组SBP、DBP及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能有效缓解患者因行电子喉镜表面麻醉而产生的低血压,但用药后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但在检查结束麻醉药失效后患者的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无需过多处理,且未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采用麻黄素喷鼻后麻醉效果相对性提升,患者的呛咳、咽反射等现象明显缓解,可确保电子喉镜检查的顺利完成。

麻黄素属于拟肾上腺素药,可有效选择性激活患者机体中α、β受体,以此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释放儿茶酚胺[8]。该药能明显兴奋中枢神经中的交感神经,且药效比肾上腺素更持久,对肺部支气管平滑肌具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并对患者机体血管具有收缩作用,因此,本研究中应用麻黄素喷鼻能明显升高患者血压,提升麻醉效果,原因为该药的正性肌力功效及正性频率功效均能明显收缩患者外周血管、加快心率、增加静脉血液回流量及心输出量,以此升高血压[9]。但临床研究证实麻黄素应用过量极有可能引发头痛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但本研究中严格控制麻黄素用量,因此,未产生上述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14.2%(P<0.05),提示研究组方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部分临床专家为提升电子喉镜检查时患者的舒适度,需给予一定护理,以此改善患者因表面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进一步对电子喉镜检查舒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含以下两种因素:①麻醉后对患者鼻腔及咽喉黏膜形成的刺激性较大,又因药液与患者机体黏膜具有一定的温差,合并患有过敏性鼻炎或鼻出血的患者极易产生流泪、喷嚏等临床表现,致使患者产生严重不适,依从性较差[10]。此外,在检查时会牵拉患者舌根部等,患者出现反射性消化道反应,因此,在麻醉显效后患者极易产生咽喉肿痛、咽反射等症状,降低患者对电子喉镜的耐受度,因此,会产生严重不适[11]。②在电子喉镜检查时患者不免出现心理应激性反应,因患者对电子喉镜的检查过程不甚了解,且对检查过于担心,并对麻醉药物用药是否存有后遗症及过敏性反应等较担忧,部分患者因此会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心理应激性反应,进而影响检查的顺利完成[12]。因此,临床专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心理及生理性应激反应,提高耐受性,确保喉镜检查的顺利完成。首先在患者入院准备行电子喉镜检查时,向患者讲解喉镜检查的步骤,并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一定的鼓励及安慰,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检查环境,以此缓解其心理性应激反应[13-14]。其次由操作娴熟的检查人员诊断,以此缩短检查时间,确保喉镜检查的顺利完成[15]。

综上所述,麻黄素喷鼻应用于电子喉镜检查前表面麻醉,可有效缓解患者低血压情况,稳定患者心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喉镜咽喉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