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治疗
2021-06-02高静成都市郫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 高静[成都市郫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我国中医将该病症归于“喘证”和“肺胀”的范畴,与肺、气道呼吸系统吸入有害气体、微粒的炎症反应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展现出患病人数多、发病死亡率高等特点。因为该病病情发展缓慢,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逐渐影响病人身体的多项机能,最终使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
该病发病率一直处于7.8%左右,通常四十岁以上的患者较为常见,是位居致死率第四位的肺部疾病。致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该病的诊断依据严重不足,导致无法及时治疗。近些年来,由于中医在病理、临床认识和治疗方式上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慢阻性肺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中医治疗该病的有效性逐渐得到了医疗业内的认可。作为多种慢性呼吸系统并发疾病,目前看来西医简单的阻断某一环节的治疗方法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具有的整体治疗思路,采取多点多面的全方位干预手法,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正在为大众所接受。
中医治疗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
中医把慢性阻塞性肺病标注为“本虚标实”症,这也是最基本的病因认识。本虚即为肾脏、脾脏、双肺、心脏虚,标实即为痰重、血瘀,其中两种症状还可相互转换。中医认为肺部是主气,专职呼吸的脏器,外与人身表皮相接,每当发生外邪,也就是外部治病条件侵袭周身时,肺脏往往很容易生病,不仅会影响到肺部呼吸的顺畅,而且会导致肺部气流上行,引发咳症,肺部呼吸混乱失常,从而引发哮喘等病症。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肺部虚气重,而身体对外免疫力降低,最终造成外邪入侵,袭击肺部脏器,从而引发肺部病变。长此以往,病变就会伤及脾脏,导致脾脏失去健康,还有可能伤损到肾脏,致使肾脏失调。脾肺肾虚一同造成人的机体津液分泌流转异常,致使身体内出现瘀滞不畅,从而引起肺部胀气,血脉运行出现不畅,最终导致心脉失调引起血液瘀滞,造成病症。
中医对慢阻性肺病的治疗
中医药对于慢阻性肺炎的治疗是针对病症的诱因、发展、治病的多个方面进行治疗,全面发挥中医效应取得临床治疗效果。其具体作用体现在调节人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轻呼吸道炎症的发生,抑制肺部急性症状的出现,干预血流动,减轻肺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提高病人呼吸能力。通过抗氧化、抗衰老,改善人体的营养情况,使病症明显好转,健运脾胃,增加患者体重,使得病患的整体状况得到恢复,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
慢阻性肺病开始以肺部炎症不适为主,患病时间久了则会由肺部转向脾、肾,晚期往往是肺、肾、心同时受损病变。病程中可出现痰多浑浊、瘀血不畅、水饮等标实一面,另可出现正虚一面,症状会越来越重,持续不断。也可细分为痰浊郁肺型症、水泛脾肾型症、痰热郁肺型症、瘀血痹胸型症、水凌心肺型症、瘀热互结型症、痰蒙神窍型症、肺肾气脱型症等八种症型。老年人患慢阻肺常见肺部和肾脏气两虚,并伴有体寒和脾肾阳虚症状,根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前一种症状要调养肺肾,消炎平喘,后一种症状则要温和养护脾肾,逐步化解湿气。治慢阻性肺呼吸疲劳时,中医着重强调的还是以补宗气为主,重在补充肺部和脾脏之气,并以温和之法养护肾脏,这就大大减少了西医对于身体的损伤,提高了治疗的作用。
结语
中医治疗显然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即中药对病症的治疗是整体调理,但又具有针对性治疗的优势。随着现代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发展与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实验,发现中药具有明显改善肺部脏器功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改善身体血液微循环等作用功能,且能够避免西药副作用的发生,非常适用各种年龄病患长期服用。但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手段,依旧以汤剂为主,限制于药物本身的气味下成色影响,对于疗效评价尚无权威定论。但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充分揭示了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和起效途径,从而展了示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领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