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地区旅游扶贫典型模式比较及启示

2021-05-31赵轩

台湾农业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乡村振兴

赵轩

摘 要:【目的/意義】探究赣南地区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总结其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以供其他类似地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赣南多个县市区的深度访谈资料,对比分析各个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并基于此提出制定旅游扶贫模式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赣南地区旅游扶贫的3种典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景区帮扶型、景村一体型)在旅游扶贫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不同模式的发展旅游的原动力、政府扮演的角色、开发模式、产业结构、贫困户参与情况有所不同,其扶贫效果在见效速度、成效涉及面以及作用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议类似地区在制定旅游扶贫模式时应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路径;保持不断创新,紧跟市场需求;通过产业融合激发村民热情;通过加强与企业对接增强内生动力。

关键词:赣南地区;旅游扶贫;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1-0061-07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ypical Model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AO Xuan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typical model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summarizes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realiz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for reference in other similar areas.【Methods/Procedures】Based on the in-depth interview data of several counties and citie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de and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n, based on this,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formulating the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Result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typical mod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the government-leading mode, the scenic spot-supporting mode and the scenic spot & village-integrated mode) have all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riving fo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ole play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development mo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oor households in different modes, the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as quite different in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speed of becoming effective, the involved aspects of becoming effective and the mode of ac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when formulating the mod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the similar areas should scientifically plan the route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keep up with the market demand through maintaining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villagers through industrial integration, enhance the internal impetu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with enterprises, etc.Key words: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 research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2020年要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部摘除“贫困帽”,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奋斗目标。作为解决区域贫困的重要纽带,贫困地区是否可以实现消除贫困、尽快致富,紧密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否可以顺利达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发展工作,一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地区,特別是在贫困地区,只有在这些区域实现了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达成”。赣州作为革命最悠久的老区之一,有932个“十三五”贫困村、167个深度贫困村、11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江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视野焦点,其扶贫模式也势必成为国内类似区域扶贫的模板。赣南地区基于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扶贫与产业扶贫等模式相结合,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鼓励农户参与旅游经营,辐射周边贫困人口,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赣州于2020年4月26日正式脱贫摘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探究赣南地区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提出其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模式,以供其他类似地区参考。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能够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逐渐在拥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开始施行。现阶段,学术界对于旅游扶贫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1)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的理论模型对不同地域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学者们基于具体研究内容的差异,选择了类似Probit模型、3D框架等模型,基于问卷数据、访谈资料、政府文件等,对湖南省、云南省、甘肃省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何琼峰等[1]以湖南凤凰县为研究对象,对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钟文等[2]基于3D框架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对影响云南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研究。罗文斌等[3]通过对雪峰山景区农户的问卷调查并运用Probit模型对旅游扶贫中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冯斐等[4]则是以甘肃省平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县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了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张大鹏等[5]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2)旅游扶贫的模式研究。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切入点,学者们对不同区域的旅游扶贫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法、扶贫前后对照法等,以扶贫现状、当地乡贤等作为切入点对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江西省等贫困区域的旅游扶贫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刘杨星等[6]通过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其旅游扶贫的路径展开了相关探索。ZOU等[7]基于对福建省苗族赤溪村旅游扶贫的调研,针对性地分析了目前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王庆生等[8]基于共生理论对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的旅游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崔丹等[9]则是对22个环京津的贫困县的旅游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探析,并针对不同县的旅游资源及贫困度提出了对应的具体模式。LIU等[10]通过对云南大理传统村落的非遗文化及旅游产业的详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扶贫的模式。张俊英[11]在充分研究了青海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关模式。ZHOU等[12]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西部贫困旅游扶贫模式展开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金灿[13]以新乡贤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赣南地区旅游扶贫的动机及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张晴等[14]通过对比分析个案,对安徽乡村旅游扶贫的模式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郭永奇[15]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乡村的调研,对其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模式展开了相关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旅游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模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主要通过对某一区域采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实现探讨旅游扶贫的现状、动机、可行性、模式、效应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诸多相应的对策。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赣南地区旅游扶贫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仍存在大量空白需要补充。本研究通过对赣南地区的旅游扶贫模式深入详尽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数条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的典型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赣州智慧”。

1 旅游扶贫实践

作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赣南地区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并形成了3种极具典型代表性的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景区帮扶型旅游扶贫模式和景村一体型旅游扶贫模式。这3种模式均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的示范性,这些模式都具有其相对应区域,扶贫效果极为显著;(2)模式的实效性,这类模式开展地区依靠旅游扶贫均取得较为傲人的成绩,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实施地区广泛;(3)实践的差异性,这些旅游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彼此差异性较大的道路,为理论总结和比较提供了依据[7]。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共管辖18个县市区,笔者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份分别前往上犹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展开了多次的田野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当地贫困户、村干部以及帮扶企业,调查方式为基于访谈提纲的半结构式访谈。下面将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扶贫模式分别选出相对应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主要经验进行总结和说明。

1.1 J市W村——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

政府主导型主要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作用,利用各种国家政策来支持扶贫工作,并积极整合各种农业基金和社会基金,例如保护农田水质和改善土地,带动整个贫困地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旅游业和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来振兴贫困地区[16]。

W村位于J市P乡东南部,位于319国道旁,东与福建省交界,西与隘瑞高速相邻,距城区15 km。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545户,2207人,党小组3个,党员39名。全村总面积23115 hm2,其中耕地1702 hm2,林地20266 hm2,人均耕地仅0.62 hm2。全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且机械化程度低。由于缺少资金,缺少技术,产业发展只以水稻为主,导致了W村的经济效益极其低下。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出台前,在W村,119户462人中有贫困户59户212人,分别占总户数的49.6%和总人口数的46%,年人均收入2230元,W村也因此被纳入省定“十二五”贫困村。

《若干意见》的出台为W村的振兴发展带来了机遇,村干部群众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成立了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党员干部围绕“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按照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的要求,实施结对帮扶,为群众提供精准扶贫、政策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民事代办等服务。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通过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拆除旧房、统一平整土地、统一施工建设、統一分配住房等“五统一分”模式,快速推进了土坯房改造。全村共拆除了土坯房167户,598间,共27000 m2。2012年至今,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帮助下,许多没有住房或仍居住在危旧土坯房的村民挪出了“穷窝”,住进了“洋房”,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新生活。与此同时,在村委的组织和带领下,村里还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服务公司,构建新型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特色水果、养蜂、油茶毛竹、乡村旅游等产业,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截至2018年12月,在村委的带领下和全体村民的努力奋斗下,W村利用荒山种油茶、毛竹、养蜂;利用农田种植蔬菜、特色水果;利用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产业品种单一、低效向品种丰富、高效的转变,完成了房屋改造、农网改造、小型安全饮水工程建设、300 hm2油茶种植、900 m机耕道修建、搭建200 hm2大棚设施、搭建中蜂养殖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老百姓的人均年收入也从2011年的2230元增长到2018年的10600元。W村也逐渐成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繁荣的新型模范乡村典范。

1.2 D县S旅游区——景区帮扶型旅游扶贫模式

景区帮扶型主要通过重点解决贫困户就业和个体经营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旅游扶贫等问题[16]。例如四川阿坝州、九寨沟等景区通过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及创业机会,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了当地贫困户的收入,助力当地贫困户加速脱贫。

S旅游区坐落在D县南部的T乡境内,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周边共有C村、V村、B村、N村4个自然村,共有2559户,13320人,其中贫困户575户,贫困人口2563人。D县是福建省与广东省之间的门户,同时也阻断了江西省由北向南的交通,素有“三省往来之冲”之称,交通便利,距离县城约60 km。

S旅游区是在S牧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1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成立了D县高山青草奶业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D县高山青草奶业公司与S生态农业旅游合作社在2015年共同投资成立了“D县多彩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D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S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维护改造了景区的主干道路,整体提升景区的可进入性;对高速公路至景区10 km连接线进行了提升改造;对景区大门至山顶近6 km的旅游公路进行了拓宽提升改造;改造8 km供电专线,保证了景区电力供应;新建2座通讯基站,实现通信信号景区全覆盖。同时,公司也在结合自身特色,融合3种产业,共同发展。公司为了帮扶当地村民,将2000多头奶牛分散到300余户农户家中,其中包含了48户贫困户,农户每年可以依靠奶牛产奶获得1万元以上的收入。与此同时,公司的员工大都来源于当地村民,其中还包含了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且员工的平均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除此之外,公司和合作社还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大大加快了乡村脱贫的进程:(1)为了帮助4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S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吸纳了69户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合作社股东比例的30%,在此基础上,合作社直接为贫困户配送股金,参与每年的股金分红;(2)公司用村林地开发旅游项目,每年公司给村林地分红3万余元,让当地贫困户直接受益;(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相关从业人员,公司的用工方面,采用贫困户优先的用工原则,吸纳了一大帮贫困户从业人员;(4)充分挖掘本乡特有的客家饮食文化和手工艺品,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以及竹木资源,不断开发旅游食品和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利用景区销售渠道,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全乡近1000个贫困家庭参与手工艺品制作、农家乐经营,实现了贫困农户加速脱贫的新局面。

通过投资入股、公司上班、特产销售、经营农家乐、收购蔬菜家禽等农副产品等方式,直接帮扶C、V、B、N村的贫困户151户,间接帮扶贫困户达到70%以上。在实现产业兴旺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村风民风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得C、V、B、N村都已经成为了治理有效、生活繁荣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也成为了全乡乃至全县都羡慕的好地方。

1.3 Y县A村——景村一体型旅游扶贫模式

景村一体型旅游扶贫模式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投入,通过市场运作,带动区域整体振兴,重点解决农民生产、就业以及农民土地房屋等资产收益。

A村坐落于国家级4A级景区阳明湖畔,据统计全村共有36个村小组,1094户,3710人,其中共产党员62人。由于其属于丘陵山区,三面环山,导致其山地面积46000 hm2,而耕地面积仅有918 hm2。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导致交通闭塞,发展工业受到极大限制。

A村在农业上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在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组建茶叶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的方式,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到茶叶种植中。其中TR绿叶流转农户土地36户(其中包含15户精准扶贫户)。合作社通过不断深入挖掘茶文化,建立了茶庄和客家茶村文宣队以及九曲龙狮队,让游客可以面对群山中层层叠叠的茶林,品茗说禅、把盏论道,除去喧嚣的都市浮躁,尽情感受诗意的栖居生活。除此之外,A村还在已经停运多年的火车站的旧址上,开发出了“赣南森林小火车”这一新鲜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别样的乡土风情,欣赏沿途清新亮丽的风景,并且游客们还可以在下了小火车后游览村落,同时购买各种土特产品。土特产品收入也成为A村村民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A村在村支部和企业的带领下更是紧跟市场潮流,引进先进的国际化管理理念,充分利用景区生态特色,不断推出新项目,全力打造一个充满朝气、紧跟潮流、生态宜居的A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辛勤奋斗下,2018年,A村已经开发了大金山漂流、森林小火车、客家门匾文化长廊、犹江绿月采茶制茶体验区等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相关从业人数达300人以上,全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村里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开创扶贫专岗带动农户就业,目前全村共有73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其中有37户是贫困户。与此同时,A村还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光伏发电等村集体经济,紧跟市场导向,使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A村,是一个被群山林海簇拥的美丽村庄,正利用独特的资源特征来丰富其文化含义,并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产业,先后共带动164户541人实现脱贫致富,成为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繁荣的美丽乡村旅游地。

2 旅游扶贫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

为了提出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模式,应对现有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性和差异性,以便于其他类似地区参考。本研究将对上述3种不同的旅游扶贫模式从发展旅游的原动力、政府的角色扮演、开发模式、产业结构、贫困户参与情况、旅游扶贫成效共计6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

2.1 发展旅游的原动力比较

发展旅游的原动力可以分为以下2种类型:(1)需求推动型,指城市周边地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其能够吸引大批城市居民前往游玩,初期由于景区附近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这些地区的农户就成了景区的配套环节,为游客提供食、住等服务,客源市场的强大推动力也会使这些贫困地区自发地开展旅游经营;(2)资源推动型,指那些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没有农业优势且工业程度较低,交通闭塞,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对外界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等待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机构的引导才会发展旅游。

J市W村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但受限于交通闭塞难以发展,直到近年来才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县S旅游景区则恰恰相反,S景区附近的4个村庄正是凭借市场的需求,才开始逐渐参与旅游经营;Y县A村凭借着紧邻的阳明湖以及距离赣州市不到1个小时车程的地理优势,有着较为广大的客源,也正是这广大的客源市场推动A村开始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

2.2 政府的角色扮演比较

政府在各地实现旅游扶贫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分为:(1)政府引导型,主要是指地区自发开展旅游经营,政府只对其进行规范、监督以及提供相应帮助,在政策上主要以规范和引导为主,并制定优惠措施鼓励旅游发展;(2)政府主导型,指政府将当地旅游产业作为经济支柱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并且在规划、审批、投资、建设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起着绝对主导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当地旅游业,制定相应的开发战略等一系列举措来全力发展当地旅游业。

在J市W村的旅游开发中,当地政府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房屋改造、农网改造、小型安全饮水工程、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将W村打造成为了一个全新的魅力旅游村;D县S旅游景区和Y县A村则恰恰相反,在S旅游景区和A村的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各个方面主要是对当地景区开发公司提供帮助和引導,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2.3 开发模式比较

开发模式可以根据开发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分为:(1)市场推动因势利导,指在发展旅游的初期就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展开经营,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通过优化旅游服务和产品结构,形成独特且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序列开发持续推动,指根据现有资源,市场发展潜力和财政支持的可行性,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规划,有条不紊的展开旅游景区的开发工作。

J市W村由于其由当地政府主导且主要的旅游资源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因而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序列开发持续推动模式,将红色文化旅游作为W村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而D县S旅游景区和Y县A村因为是政府引导,且旅游资源特色不够突出,因此选择了紧跟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使当地旅游业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2.4 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可以根据景区商户的经营类别分:(1)娱、食、住为主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商户收入以娱乐、饮食和住宿为主,景区有足够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在景区过夜;(2)游、购、娱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商户收入较少,原因在于景区的旅游产品力不足,大多数游客选择一天游甚至半天游,占整个旅游产业链比重最大的饮食和住宿的收入寥寥无几,从而影响当地旅游的经济效益。

J市W村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学者和爱国青少年前来参观和学习,但目前所拥有的旅游产品也不足以支撑游客在W村停留时间超过1天,属于典型的游、购、娱的产业结构;而D县S旅游景区和Y县A村,则凭借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各地游客在此停留1天以上,以便体验极具当地特色的乡村生活,均属于娱、食、住的产业结构。

2.5 贫困户参与情况比较

贫困户的参与情况可根据其经营模式是否自主分为:(1)自主参与松散管理,即指当地农户参与旅游的主要方式是开“农家乐”,且村委会在处理村民利益问题时会征集各方意见,但决策权在村委会;(2)集体参与统一管理,即指农户积极参与政府组建的公司、合作社等,居民的投入和付出与自身利益挂钩,农户也可以参与决策关系到村民利益的问题。

J市W村和D县S旅游景区通过建立公司和合作社,且在村民入股、入社的占比上均在80%左右,通过入股、入社,充分调动了农户从事旅游经营的积极性。而Y县A村则与之相反,农户更愿意自主经营,这也与A村的旅游开发模式和各景点的地理位置有关。

2.6 旅游扶贫成效比较

由于不同区域的发展旅游的原动力、政府扮演角色、开发模式、产业结构、贫困户参与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所呈现的扶贫成效也不同。本研究从见效速度、成效涉及面以及作用方式比较了这3种旅游扶贫模式的成效。

(1)在见效速度方面,J市W村依靠着《若干政策》的出台以及当地政府的精明决策下,率先带领当地村民在W村上演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惊天巨变;而其余2个村则在见效速度上较为一般,不如J市W村的神速;(2)在成效涉及方面,D县S旅游景区和Y县A村通过多种产业相结合以及多种旅游产品带动了当地各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也实现了全体村民全面的经济发展,而J市W村因为其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故其全面性较为一般;(3)在作用方式方面,以上3种模式中,J市W村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当地旅游,属于较为直接的模式,Y县A村和D县S旅游景区则依靠着景村一体和景区帮扶2种模式发展当地旅游业,从而间接带动当地经济,实现了依靠发展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

3 启示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及贫困县的成功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是提醒着人们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不仅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更需要及时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扶贫产业,防止返贫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谋求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拥有一定旅游资源地区的重要途径选择,而研究案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村民配合程度不高、当地企业以及合作社取得贷款较难等,对于广大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区域如何选择合适的旅游扶贫模式极为关键。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3.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路径

对于不同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特色,不能对以上模式进行生搬硬套。必须要基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针对当地的地理位置、交通的便利性、资源的比较性优势以及当地可以满足游客的衣食住行等基础措施的异同性,对当地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当地村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乡村旅游为契机,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如J市W村,充分结合自身特色资源,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后,制定了以红色旅游为发展主旋律,并依托红色旅游对当地土坯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实现了W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之后,全村人民更是率先实现了脱贫,迈进了小康社会。

3.2 不断创新,紧跟市场需求

目前,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新鲜度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此,要根据市场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分析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喜爱程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未来市场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于新型旅游产品的追求。如Y县A村,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积极迎合人们近年来对于漂流的热爱,推出了“大金山漂流”这一紧跟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极大地吸引和满足了游客对于新兴旅游产品的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Y县A村成为省内知名乡村旅游景点,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3 产业融合,激发村民热情

产业融合,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市场的主流趋势,旅游业与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充分结合,集合各产业的优势,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了一种集合各产业的活动,不仅能够以优势力量共同打造旅游业,更能激發各产业从业人员的奋斗热情,为当地开拓多种产业旅游发展贡献出各自力量。如D县S旅游景区,充分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制定了“生态旅游+畜牧业”的旅游发展规划,使得S旅游景区附近的村民纷纷凭借景区所带来的便利,全力发展畜牧业,目前S牧场的“高山青草奶”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了人们日常餐桌上的必备品。这同样也是当地依靠发展旅游,集合了旅游业和畜牧业的产业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壮举。

3.4 对接企业,增强内生动力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旅游产业与当地企业实行对接,联合成立股份制公司,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合作开发、运营,通过定点帮扶、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安置就业等方式,极大地促进周边村民的经济发展,大大增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以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如D县S旅游景区,基于当地S牧场的独特地理优势和自然风光,与当地政府进行深度合作,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共同开发和运营S旅游景区,同时积极帮扶附近村庄.截至2018年12月,景区附近的4个村庄的村民都早已摆脱了一贫如洗的日子,大跨步迈进了依靠发展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1]

何琼峰,宁志中. 乡村旅游扶贫中农户参与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湖南凤凰县案例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5):278-285.

[2]钟文,钟昌标,陈林雄. 典型贫困区扶贫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9,33(6):54-60.

[3]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5):24-30,37.

[4]冯斐,唐睿,冯学钢. 西部地区旅游扶贫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2):105-110.

[5]张大鹏,涂精华. 民族特困地区旅游减贫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武陵山片区的证据[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5):58-67.

[6]刘杨星,黄毅.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机理与路径选择——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 农村经济,2018(11):73-79.

[7] ZOU F F, CHEN Q H. The Community Adaptation of Pro-Poor Tourism in the Ethnic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the She Ethnic Chixi Village in Fujian Province[C]//Advanced Science an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 Proceedings of 2018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AEMS 2018). Advanced Science an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2018:5.

[8]王庆生,张行发,郭静. 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3):108-112.

[9]崔丹,吴昊,刘宏红,等. 大都市区贫困带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与路径探析——以环京津贫困带22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19(7):81-90.

[10]LIU Y J, XIANG X M. Research on the Appea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lus Tourism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Dali C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s 2020, 3(1):70-72.

[11]张俊英. 青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J]. 青海社会科学,2019(5):158-162.

[12]ZHOU J.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Western Poor Areas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J/OL]. Journal of Physics, 2020(1958):1-4. DOI:10.1088/1742-6596/1578/1/012076.

[13]金灿. 能者归来——新乡贤参与赣南地区旅游扶贫的动机与模式[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1):179-192.

[14]张晴,娄明. 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与策略[J/OL]. (2020-06-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4.TB.20200612.1420.012.html.

[15]郭永奇. 精準脱贫视阈下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实践模式和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2020(10):55-56.

[16]杨祎,梁宜人,黄润. 六安市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16,32(2):19-22,61.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