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位商法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2021-05-31陈萌萌肖红波

台湾农业探索 2021年1期

陈萌萌 肖红波

摘 要:【目的/意義】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效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可以为未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深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各产业总产值数据,利用区位商法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变化幅度和重点地区的调整情况。【结果/结论】根据区位商法分析结果,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应根据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农、林、牧、渔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要继续发挥其优势,同时不能忽视处于劣势发展的地区,需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对重点地区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区位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1-0013-08

Analysis o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Method of Location Quotient

CHEN Meng-meng, XIAO Hong-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A reasonabl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 elem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benefits and efficiency. The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Methods/Procedures】Based on the data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n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China, the method of location quoti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direction and rangeability of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 adjustment in key areas of China. 【Results/Conclusion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ethed of locational quotient, there we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al and overall structural adjustments of agriculture in various regions.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olicies should be adop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The area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should continu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while the areas with disadvantaged developm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It wa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ir formation and make reasonable adjustments to the key area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ll region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location quotien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hange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效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农业生产、市场环境与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随着近些年来农业生产方式、居民对农产品消费习惯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总结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和调整幅度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区位商法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其广泛应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水平研究中,近些年来也被应用到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中。如王虎等[1]利用区位商法分析北京市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并提出北京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刘湘辉等[2]运用区位商法研究湖南农业产业集聚现象,得出湖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并且邵阳市、永州市和益阳市的农业产业集聚优势比较明显的结论。闫建伟[3]运用区位商法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大差异。王宏伟[4]利用区位商法研究构建了河南省农业现代产业集群,为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杜华章等[5]运用区位商法实证分析2000-2015年江苏省三大经济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动向,从而提出有利于江苏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刘靖靖等[6]运用区位商法分析福建省2001-2016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性变化,观察闽东南、闽西和闽北三大经济区域和9个地级市2个层次的区位商变化趋势,并针对于此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党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之后,关于我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研究较少。通过前人的研究可知,区位商法已被成熟地应用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中,本文选取2004-2018年我国农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七大区域以及区域内部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区位商的变化情况,对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通过计算我国各区域的农业区位商,定量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和规律,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1 理论基础及数据来源

1.1 理论基础

哈盖特首先提出区位商概念并将其运用在区位分析中,具体运用于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同时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因此,通过计算农业各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我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LQij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其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的产值),即LQij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在本文中定义当LQij> l时,表明该地区为该产业的优势产区,具有优势地位,定义为高区位商;当LQij=l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该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定义为平区位商;当LQij< l时,表明该地区为该产业的劣势产区,不具有优势地位,定义为低区位商。公式如下:

LQij=xij/∑jxij∑ixij/∑i∑jxij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4-2018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林牧渔业各产值情况(表1),并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地理区位划分为七大区域后,使用区位商法进行分析。

2 区位商分析

2.1 农业产业结构产值变化分析

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13579.53亿元,较2004年首次加入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进行核算时增加了77340.54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增长43314.24亿元、林业总产值增长4105.4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增长16523.6亿元、渔业总产值增长8525.91亿元。从图1可以看出,种植业总产值一直居我国首位,且产值所占比重不断扩大;而林业在我国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一直很低。2004—2018年,种植业总产值占比增加了4.05%,林业总产值占比增加了1.12%,渔业总产值占比增加了0.73%,而畜牧业总产值则下降了8.32%。可见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不断对畜禽品质、质量有所要求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在重视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业与渔业产业发展步伐稳定,畜牧业产业发展呈现波动式缓慢增长态势,这一系列的变化有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2 我国七大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整体分析

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测算了我国七大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性差异。得出2004—2018年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及东北七大区域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区位商值,并以折线图形式呈现出来(图2~图6)。

2.2.1 农业区位商变化分析

由图2可知,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农业一直处于比较劣势,而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农业一直处于比较优势,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农业区位商值一直不断上升,表明农业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具有绝对比较优势,且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对稳定的地区为华东、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农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可能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且人均农业资源较少,但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西部地区要高,更适宜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总产值,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偏好。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农业区位商占据主要优势与它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其地广人稀,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发展规模化农业,因此其农业区位商高于其他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农业具有比较优势且区位商值比较稳定,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如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7]中,华南地区被列为优化发展区、西南地区被列为适度发展区。但西南地区受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水土资源配置不匹配的影响,在国家水利工程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虽然其农业具有比较优势,但相对华南地区处于劣势。

2.2.2 种植业区位商变化分析

由图3可知,2004-2018年间我国七大区域种植业区位商差异较为明显。其中西北地区的区位商最高,均高于1,在2011年达到峰值1.22,表明西北地区种植业为优势产业。华中地区种植业区位商一直不高,尤其是在2010年触及了近15年的最低点,之后才开始逐渐恢复。华东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因此其种植业区位商越来越低,但其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比起其他地区来说要高,有着比较大的效益优势。西北地区种植业规模优势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如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品质上有保障,因此一直保持着我国种植业发展的优势产区地位。而东北地区受主要粮食作物大豆和玉米价格优势相比国外低的影响,在2004-2009年种植业区位商值急剧下降,2010年之后经《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8]及其他相关政策的支持,东北地区种植业发展重新得到重视。

2.2.3 林业区位商变化分析

由图4可知,2004-2018年间我国七大区域林业区位商差异较大。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林业区位商均大于1,林业是它们的优势产业。华北地区林业区位商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并于2012年超过1,而后继续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呈现出林业产业优势;而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林业区位商均小于1,且呈现出连年下降趋势。华北地区的林业区位商优势主要得益于北京地区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而河北和天津地区的林业仍然处于劣势地区,因此华北地区在制定林业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西北地区林业区位商比较优势较弱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降雨偏少且受风沙影响比较大,林业在该地区存在投入大,产值低的特点,使当地林业难以发展起来,亟须出台一套适宜西北地区林业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

2.2.4 畜牧业区位商变化分析

由图5可知,2004-2018年间我国七大区域畜牧业区位商差异明显。华东和华南地区区位商均小于1,且比较稳定,稳定在0.7~0.9之间,说明华东和华南地区畜牧业始终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华东和华南地区经济较发达省份其畜牧业成本、土地和环保压力剧增,越来越少农户从事畜禽养殖工作了;而华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畜牧业区位商均大于1,除了华北地区之外,西南和东北地区畜牧业区位商均呈现上升趋势;华中地区畜牧业区位商比较稳定,在1左右徘徊;西北地区畜牧业区位商呈现厚积薄发趋势,在2014年区位商就超过1,之后连年增长。这主要与2015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9]及2016年《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10]有关,使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向东北地区转移。同时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依据其得天独厚的地广人稀特点,应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虽然目前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比起东北和西南地区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其上升幅度最大,受农业部2016年发布《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20)》[11]的支持并且该地区占据我国30%的国土面积,未来有望成为畜牧业具有相对优势产区。

2.2.5 渔业区位商变化分析

由图6可知,2004-2018年间我国七大区域渔业区位商差异巨大且这几年各地区区位商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华南和华东地区区位商居于高位,均在1.7以上;华中地区区位商在0.8~1.0之间,而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区位商均较低,其中西北地区区位商常年处于0.1位置,表明我国渔业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维持稳定状态。渔业区位商比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受渔业发展的特殊性影响,华东和华南地区作为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地区,承担了我國渔业的保障作用,它们依据丰富的水资源,需要并且能够不断保持渔业优势。

总体来看,2004—2018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除渔业区位商比较稳定之外,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区位商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其中西北和西南地区种植业一直为优势产业,华东、华南、华中、东北和华北地区种植业区位商均有着小幅度的变化;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东北地区林业一直为优势产业,华北和西北地区林业相对而言处于劣势地位;华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畜牧业一直处于优势产业,华东、华南地区畜牧业区位商均小于1,处于劣势地位,华中和西北地区畜牧业区位商稳定在1左右,具有比较优势;渔业各地区的区位商差异较大,并且每年均是如此,单独从地区的角度看,变化不大,但各地区之间比较就有较大差异,其中华东、华南地区渔业具有绝对优势,而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渔业则处于绝对劣势,华中和东北地区渔业区位商为相对劣势产业。

2.3 七大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2.3.1 区位商均值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七大区域区位商农业均值为1.18、种植业均值为1.00、林业均值为1.13、畜牧业均值为1.03、渔业均值为0.88,其中除了渔业以外,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均占据优势地位。与2004-2018年的我国均值相比,我国农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其中湖北、海南和云南是我国农业优势产地;种植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中新疆、陕西和甘肃是我国种植业优势产地;林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其中北京、江西、海南和云南是我国林业优势产地;畜牧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藏、辽宁、内蒙古和青海是我国畜牧业优势产地;渔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中浙江、广东、江西和海南是我国渔业优势产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种植业优势产地的主要特点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多晴天降水少,适宜发展规模化种植业;林业优势产地的主要特点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畜牧业优势产地的主要特点为土地资源丰富、饲料(草)原料主产地,主要是玉米和大豆、饲草主产区,表明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逐渐重视与种植业相结合;渔业优势产地主要特点为水资源丰富,濒临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这4大海域。

2.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2004-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农业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华东和华北地区依然不具有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但华北地区正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区位商有所上升。农业内部各产业优势产区调整如下。

(1)种植业优势产区调整。

2018年,种植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但2018年华南和华北地区的种植业区位商相较2004年有所增加,虽然目前它们仍处于种植业劣势地区,但未来有可能变为种植业优势产区。其中华中地区种植业从优势产区变为劣势产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 “华中干旱带”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给农作物产量带来了很大损失。

(2)林业优势产区调整。2018年,

林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区位商值由2004年的0.91上升至2018年具有绝对优势的2.04,而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区位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东北地区从2004年的林业优势产区变为2018年的相对劣势产区,主要是受东北地区林业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林业资源,而华北地区林业区位商由劣势产区变为绝对优势产区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像2014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造林行动方案》[12]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16-2020)》[13]等都给华北地区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华北地区依托林业资源发展二、三产业。

(3)畜牧业优势产区调整。

2018年,畜牧业优势产区是华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从2014年的劣势产区变为优势产区,华中地区在2018年失去了其优势畜牧业产区的地位。华中地区畜牧业发展从优势产区变为劣势产区主要受畜禽养殖业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影响,据各省市2017年公布的拆除猪场数[14]来看,湖北省的规模养殖场拆除了4764户、河南省拆除了2081户、湖南省拆除了964户。

(4)渔业优势产区调整。

渔业优势产区是最稳定的,2018年依然是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据主导产区地位,但华中、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渔业区位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华中地区有望成为渔业优势产区,其位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依托丰富的淡水资源,具有发展淡水养殖业的良好基础。

2.3.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

从表4可以看出,区域商值变化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东和华北地区,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是东北地区,区位商值正向变化了1.03;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是华东地区,区位商值负向变化了0.06;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是华北地区,区位商值正向变化了1.13;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区位商值正向变化了0.27;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是华东地区,区位商值正向变化了0.12。虽然我国七大区域间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除了东北和华北地区,区位商变化幅度较小,但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差异较大,其中正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黑龙江、新疆、贵州和广西,负向调整比较大的地区是安徽;种植业正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四川和天津,负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湖北、山东和吉林;林业正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北京,负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宁夏、西藏、海南和黑龙江;畜牧业正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吉林,负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北京。渔业正向调整较大的地区为天津、浙江和江苏,负向较大的地区为海南和辽宁。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商正向增加了1.03、畜牧业区位商正向变化了0.12,这主要是由于2017年《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15]中明确指出,东北地区承担着糧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职责。华东地区种植业区位商负向变动了0.06、渔业区位商正向变动了0.12,这是由于华东地区土地资源不丰富,但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价格较高,粮食作物附加值不高,依托丰富的淡水资源,种植业区位商轻微下降,渔业优势逐渐凸显。华北地区的林业区位商正向变化了1.13,主要是受北京市的林业区位商正向变化了5.37的影响,因为北京市的林业第一产业和林业第三产业产值较高,可以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功能,同时依托大城市的消费需求,北京市林业产业发展前景巨大;但北京市畜牧业区位商负向变化了0.62,主要受北京市畜牧业发展按照“做精畜牧业”,指导全市畜牧业产业“减存量、占高端”的方向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总体上来看,2004-2018年间我国的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农业相对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中华东地区的渔业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浙江和江苏的渔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华南地区属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发展都比较均衡的地区,虽然比起其他地区的农业各产业发展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也不处于相对劣势产区,因此其农业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属于农业优势产区;华中和华北地区的林业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华北地区的林业发展优势自2011年起就不断显现,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受风沙干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林业政策帮助华北地区抵御风沙,尤其是北京市的林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西藏和吉林的畜牧业具有绝对优势;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具有比较优势,其中新疆和甘肃的种植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可见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以地区优势产区为主,不再追求“大而全”的布局,使得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优势产区的集中度,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3.2 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应根据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农、林、牧、渔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要继续发挥其优势,同时不能忽视处于劣势发展的地区,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对重点地区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3.2.1 完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空间调整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需要优化农业产业调整,发挥各地区农业产业类型的比较优势,按照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文消费习惯等因素确定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类型。如东北地区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地区,拥有营养物质丰富的黑土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协调好种植业与其他农业产业的共同发展。

3.2.2 推动重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各优势产地需要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求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格局,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劣势产地则可以通过引进、优化和技术创新等途径,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走高端、品牌,特色农业道路。

参考文献:[1]

王虎,夏自谦. 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市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2010(1):27-30.

[2]刘湘辉,孙艳华. 基于区位商法的湖南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测度与辨识[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5,28(6):116-122.

[3]闫建伟. 基于区位商分析法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差异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795-1800.

[4]王宏伟. 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6,29(23):5-6,23.

[5]杜华章,杨元青. 江蘇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差异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2):11-23.

[6]刘靖靖,杨文.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17(6):18-24.

[7]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5(6):4-16.

[8]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J]. 农业机械,2011(1):83-85.

[9]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5(12):21-24.

[10]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6(5):56-63.

[11]农业部关于印发《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6(3):30-39.

[12]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造林行动方案[M]// 张宗旺. 天津年鉴. 天津:天津年鉴社,2015.

[13]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16-2020年)[M]// 何蕊,易婷婷,许凯. 中国林业年鉴.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14]陈博. 2017年全国各地到底拆了多少猪场?[EB/OL]. (2018-01-14)[2020-11-22]. http://www.xinm123.com/html/ncbd/470082.html.

[15]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J]. 农村实用技术,2018(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