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国标视域下哲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1-05-29于长雷

科教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于长雷

摘 要 本科专业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对哲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相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充足、设计不科学、运行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同时要对实践教学总体规划,加强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师资和经费投入,搭建实践平台,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哲学专业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53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Philosophy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

YU Changle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Abstract The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eaching has made clear provisions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philosophy major.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such as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unscientific design, nonstandard oper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posi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whol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investment of teachers and funds should be guaranteed, the practice platform should be built,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Keywords philosophy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伴随社会对大学生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共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行统一。2012年,为全面落实纲要,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这一系列政策体现了专业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可以说,专业能力已成为检验人才培养绩效的重要指标。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宏观上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为人才培养指出了方向。

1 新国标对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哲学又称之为智慧之学,它以启迪智慧而不是灌输知识为目的,因此和其他专业差异较大。尽管哲学是以严密的抽象的理论体系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形式,但哲学智慧并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可以获得。形而上的“道”不是从书本中就能独立产生,它离不开形而下的“器”,哲学思维依赖于物质世界,唯有在形而下的基础上升华凝结的智慧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此,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同样重要。当然,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不同于一般专业的特殊性,哲学理论和现实生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1]这意味着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考虑专业特质,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独具特点。

哲学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对于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要求: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来看,强调学生应该具有运用哲学思维认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课程体系来看,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专业类实习和专业科研活动两个大类,同时要求必须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从质量管理来看,强调要对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各高校已经较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国内高校的哲学人才培养仍然难以摆脱重课堂教学和理论传授,轻实践环节的现象,高校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事实证明,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2 当前哲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意识的缺乏和疏于现有项目的管理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如果缺乏对实践环节的重视,随后的教学计划修订、实践环节导入、师资培养、经费投入都会面临诸多难题,而现实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相比理论讲授,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教学运行程序极为松散,这进一步导致高校普遍不重视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运作需要完善的基础制度、精心设计的项目、高度统一的组织环节。目前,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组织松散、管理混乱、没有监控等问题,比如,有的高校在单位实习项目中没有任何规划和部署,只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然后在规定时间内交一篇实习报告即可;有的高校的案例教学只是老师简单的提问,缺乏细致设计。

2.2 师资以及實践经费没有保障

师资和经费保障是实践教学各环节运行的保障。从过程来看,实践教学运行的环节较多,琐碎的事务较多。以单位实习为例,前期校内的工作布置,实习单位的接触,具体工作安排的拟定,实习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实时沟通等都比较烦琐,如果没有负责任的教师,如果没有对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难以达到实习目的。目前,哲学专业往往并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实践教学中大多都是临时安排和指定。

经费缺乏是实践环节建设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也是当前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以情境教学法改革为例,新的课程实践项目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果缺乏适当的激励措施,教学改革的动力显然不足;再比如,一些社会类项目,实地调研、走访必不可少,这些都需要资金后盾支持,许多高校在这一点上往往投入很少。

2.3 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

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平台,是学生接触现实社会,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认识和思考的重要场所。相比于其他专业,哲学专业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明显不足。实习基地建设的不仅数量少,而且利用率不高,许多高校的实习基地都存在典型的“挂牌”现象。实习基地并没有实际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哲学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并不能像应用型专业可以为实习单位提供较为直接的帮助,实习单位没有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同时,高校理论课程过多,教师理论教学繁重,学院和专业很容易忽视现实的实践,这种自身的不足也抑制了实习基地建设。

2.4 各种实践教学衔接与配合不完善

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它如同学生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实践教学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心智成熟程度,要协调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之间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对接。现在部分高校在安排实践教学项目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项目间存在次序矛盾和设计上的衔接漏洞。

2.5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相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比较困难,这种困难与几个因素有关:一是实践教学的环节步骤和程序过多;二是实践教学比较松散;三是学院和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四是实践教学本身的科学评价难度。这些因素导致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非常零散,缺乏系统的方案和措施,学校的监督更多是一种事后对成绩或者实践报告的抽检,作用甚微。

3 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措施

3.1 要重视实践环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环节是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训练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把其作为整个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应是教学计划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需要在制度、管理、经费、监控各个方面予以完善。

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中。要加强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创造平台加强教师与政府领域的合作。另外,可以聘请校外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尤其是聘请政府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兼职聘任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3.2 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是唯一途径。没有制度化,项目的启动、运行和评价都缺乏依据,不利于项目的调整和完善。为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条例、实践教学基本项目规定、实践教学大纲管理规定、实践教学教师和学生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制度等。要科学合理的拟定具体制度的内容,要考虑可操作性、可接受性和可行性,不能为了单纯制定规章而进行制度建设。

3.3 实现实践教学项目合理、无缝衔接

所有实践项目根据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方法、实践目标指向可归结为三种类型:感知/体察型、适应/经验型和分析/研究型。这三个类型实际上是学生所处的三重境界,因此,实践项目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以及专业知识接受的广度与深度,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的实施。感知类项目如认知实习可以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进行;社会暑期调查可以结合课程进展进行;工具类项目可以贯穿每个学期;情景模拟和专业辩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单位实习,项目实践,毕业论文应该安排在大三大四。整个本科四年,实践教学应该伴随理论教学同步推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活动在运行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动态的,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经验水平和材料等条件的变化随时加以调整的。[2]

3.4 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快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实践教学环节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要通过教学改革来保持高校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积极主动的营造教学改革的环境,为实践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应该激励专业进行改革实践,在办公场所、经费保障、教师待遇等方面全盘考虑。要持续不断的推进实践教学方案调整,比如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这样可以获得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3.5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就难以体现实践教学的价值。由于自身系统比较繁杂,实践教学评价并不像理论教学那样简单。以单位实习为例,如果实地单位的指导老师对本次实习给出评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评价?实践教学综合评价涉及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流程、评估结果的使用等诸多事项,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和评价基本原则,建立适合本学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红波.哲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144-146.

[2] 宋红霞.重现实践教学的“经验”光芒——杜威经验哲学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121-124.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