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讨课程教学研究

2021-05-29叶逾鲁春辉

科教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本科教学综合素质

叶逾 鲁春辉

摘 要 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问题研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开放研讨话题、科学成绩占比、调动成员参与、扮好教师角色等手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化和拓展学生对于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研讨过程,锻炼了本科生查找资料、PPT制作、语言表达、思辨应答、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与自信心,为本科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研修、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本科教学 综合素质 水电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01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minar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Undergraduates

——Taking the teaching of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f Water & Hydropower Project" as an example

YE Yu, LU Chunhui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Abstract Teaching with seminar form is conductive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The course of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f Water & Hydropower Project" combin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and aims at guarantee the master of the basic knowledge by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deepens and expands the learning of relative knowledge to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means of opening topics, balancing achievements, motivating participation, and playing a good role of teachers. Through the seminar, the undergraduates practic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such as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making PPT, expressing, thinking and answering, team cooperation, and confidence,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ing, degree dissertation, and employment.

Keywords teaching with seminar form;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hydropower environment

0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本科教学效果的要求日益提升,相应的本科教学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相比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认为是可以更加灵活和全面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式。[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较为流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慕课、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等,[3-5]其中,研讨式教学的实施前提主要在于:课程必须提供具有研讨价值、激发学生研讨热情的丰富话题和讨论空间。研讨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6-8]在本科生教育中尽早导入研讨教学模式,是本科生教育教学创新实施的有效手段,对实现本科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具有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问题研讨”(以下简称“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教学为例,对课程采用研讨方式的必要性、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归纳研讨课程对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作用,提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为高校本科生创新性教学提供参考。

1 “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教学目标和研讨必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源。然而,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同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环境问题更加重视。习近平主席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學论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因此,正确认识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2)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所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3)掌握水电工程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规律和具体原因;(4)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损益评价;(5)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和方法。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案例搜寻、分析和讨论,才能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不同水电工程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只有通过案例研讨,才能让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生自然地接受水电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一现实,并且在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主动考虑生态环境这一因素,这也是该课程设置于本科二年级上学期、先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目的所在。另外,水电工程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两种结果处于对立的位置,适用于课堂研讨这一方式,使学生通过思辨探索两者之间的平衡,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研讨的实施也有利于引导本科生尽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从高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中转变过来,主动吸收知识并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2 “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

对于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不仅达不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影响知识传授的基本教学效果。

2.1 合理分配课时

“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共1个学分,16个课时。为了达到将知识充分地传递给学生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两方面效果,将16课时分为两大部分,其中8课时为常规授课,另外8课时为学生研讨。在常规授课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学习,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传授于学生,并向学生强调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常规授课应包含课程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为开展研讨做好铺垫。8课时的研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在课堂研讨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知识的展示,锻炼学生提炼、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PPT制作水平和讲解水平等综合素质。除了8学时的课堂研讨外,研讨课的开展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整理文献并制作PPT,该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该课时分配形式避免了单纯的研讨课可能导致的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学习课程主要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的弊端。

尽管授课和研讨之间是单独的两部分,然而,两者又应做到相互融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基础知识点的延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追寻答案的欲望,最终成为学生研讨的可选话题。而在研讨过程中,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将最终回归到基础知识中来,在案例中应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2 开放研讨话题

为了在研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思路,“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在话题选择上采用全开放的方式,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确定与课程相关的话题。然而,考虑到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还未完全脱离被动思考的学习状态,教师同时提供部分研讨课题供学生选择和参考,可选主题包括:白鹤滩水电站环境影响及对应保护措施、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及对应保护措施、三峡工程对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影响、移民产生的问题和移民故事、小水电关停及关停原因分析、绿色水电发展和相关新技术与新理念、举例分析水电开发生态补偿和补偿效果、水电站环境监理工作和公众参与等。在话题的选择和资料的搜寻上,鼓励学生优先考虑近十年的水利水电大工程,与当前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联系起来,关注新政策新法规在水电工程环境问题上的实施和开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为了使课程更加丰富有趣,研讨主题中也包含了一些更具人文气息的因素。例如,“讲述移民故事”这个主题关注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社会变迁、人口迁移的问题,更加接近生活,学生们更易产生学习兴趣。

2.3 科学成绩占比

研讨式教学的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成绩依据学生的选题、PPT内容、格式与美观度、展示情况、语言表达、小组合作分工等进行评定,占比60%。除此之外,根据研讨现场情况,设立额外加分项,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研讨。例如,某一小组在展示完基本内容后提出了一个新颖而富有意义的研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讨热情,那么可以给该小组每位成员额外加分奖励;又如,学生听众主动参与到研讨中来,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视具體情况给予该学生额外奖励。为了防止有些小组成员浑水摸鱼的情况,同时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除考核研讨外,开设期末考试,占比30%。另外10%的成绩来自平时到课率和课堂纪律。

2.4 调动成员参与

研讨过程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建议每组成员保持在3-4人,使得所有成员都有任务可做,同时也有利于小组内成员集会,共同查阅文献资料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研讨准备工作。一旦小组成员超过4人,研讨任务便不够分配,促使有的学生产生惰性,组员之间出现推诿,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其次,在开启研讨课前,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些有意思的研讨主题,引导学生从这些主题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拓展和深化。教师应主动配合学生确定研讨主题,提供给学生课外咨询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研讨课的重要性。第三,在研讨课堂上,教师应协助创造一个自由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不同意见的声音,真诚地肯定学生所做的工作和创造性,提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3 “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实践效果

“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经过六轮教学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上,成功地将生态环境保护概念传递给本科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时代、政策的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学习水电工程专业课程前埋下环境保护意识的种子,为今后水电工程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这一因素、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生通过研讨小水电的拆除和改造话题,明白了小水电出现的时代背景、对于环境所造成的负担以及当下小水电被拆除和改造的必然命运。然而,课程中同样强调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任何东西都会有利有弊,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方法得当,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水电的开发还是为社会经济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从而树立学生对于水电工程专业的信心,其中的相关研讨话题包括近年来大型水电站的环境保护措施、绿色水电发展和相关新技术等。

在专业知识方面,“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前提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分享,拓展和深化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鄱阳湖和洞庭湖的影响”研讨中,学生从科研论文中深度挖掘,了解并分享了水电工程对于河流湖泊的泥沙量、水位、水质等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对应保护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同样,在水电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移民故事研讨中,学生们深切感受了水电工程移民们离开家乡时的无奈和不舍,以及移民们为水电工程的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更加触动学生思考、分析水电工程建设的利弊,有利于未来的水电工程建设主力军们能客观地平衡特定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投入。

“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在准备研讨话题过程中,锻炼了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提取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在课堂分享、展示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研讨环节中,训练了学生的思辨和应答能力;通过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PPT制作水平和答辩技巧;整个研讨过程的实施更是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本科生在大二阶段对于这些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极有必要的,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逐步为专业课程研修、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打下基础。

4 结语

总之,研讨式教学在本科生“水电工程环境研讨”课程中的运用和实施,有效提升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分配课时、开放研究话题、科学成绩占比、调动学生参与、扮好教师角色等课堂组织和实施方式,研讨课程可以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学生查找、总结资料、PPT制作、语言表达、思辨应答、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与自信心,为本科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研修、毕业设计以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作者:鲁春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9088);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B200202158)

参考文献

[1] 瞿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1-5.

[2] 段雄春.谈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J].高教探索,2009,4:133-134.

[3] 欧阳康,张梦,赵贝斯特.慕课教育教学和知识传播研究——以“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85-89.

[4] 李軍峰,刘立军.慕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123-125.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本科教学综合素质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