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地图培养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探讨

2021-05-28徐喆柴井余

科教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要素现象事物

徐喆 柴井余

摘 要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多角度地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地图在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地图,利用“多图并用”“地图叠加”“虚拟地图”探讨了地方综合、要素综合及时空综合的培养,以期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有所借鉴。

关键词 地图教学 综合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57

On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ographical

Comprehensive Thinking by Using Maps

XU Zhe, CHAO Jingyu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thinking can enable them to analyze geographical things and phenomena systematically and from multiple angles. Ma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thinking. Based on ma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local integration, element integration and space-time integration by using "multi map", "map overlay" and "virtual map",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geographical comprehensive thinking.

Keywords map teaching; comprehensive thinking; strategy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无图不地理”,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地图中往往蕴含着多种的地理要素,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在地理教学中,恰当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有助于中学生对综合思维的内涵形成一个整体的感知。

1 采取“多图并用”,培养地方综合思维

“多图并用”就是将多幅地图结合起来,建立图与图之间的关系性,利用多幅地图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形成地图中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之间一致性、差异性及联系性等一系列概念。

例如,读中国辽中南钢铁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对比图(图1),比较两国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指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寻找两国相似的工业区位条件,可以利用“多图并用”的方法,通过观察两幅地图的图例归纳两个区域属性相近的地理事物,比如两个区域中矿产资源广布、铁路网密集、附近城市多,推知它们之间的相近属性,可以得出两国工业区位的相同点: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寻找两国不同的工业区位条件,利用“多图并用”的方法通过地图和图例分析两个区域,发现鲁尔区内的河流数量比辽中南多,矿产种类上辽中南有铁矿而鲁尔区没有铁矿分布,辽中南附近是海洋而鲁尔区在内陆,对比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辨別区域差异。可以得知鲁尔区水资源丰富、河运发达、缺乏铁矿资源,而辽中南地区水资源匮乏、海运发达、铁矿资源丰富。

采取“多图并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不遗漏重要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寻找异同、究其因果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认识和掌握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共同属性、个别特征和关联性;加强了学生对地方或区域的感知;培养了学生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而这些思维正是地理基本核心素养中地方综合的要求。

2 利用“地图叠加”,培养要素综合思维

“地图叠加”,就是将几个地理要素分层次地在一张地图中呈现,这种叠加不是简单的图像叠加,学生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地图中提取对应的要素信息,然后在大脑中将要素汇总、整理和分类,进行要素的叠加,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中的各项要素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综合分析,最后再将这些要素转化成一幅综合性地图输出信息。

例如在讲解“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图叠加”,将世界经纬网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依次叠加到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图2),可以使学生在思考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的过程中更具有层理性和逻辑性。也就是在世界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将热量分布,地形分布,洋流分布等要素叠加,可以分析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要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利用“地图叠加”的方法,要求学生对各类繁杂的要素进行有层次整合,有利于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思维体系;使学生考虑到所有要素的整体性和各个要素的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这些思维和能力正是要素综合思维的内容。

3 结合“虚拟地图”,培养时空综合思维

“虚拟地图”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与地图相融合,通过在地图中加入时间的变化来展示地理事物或现象随着时间延伸而出现的连续变化,描述地理现象在时间及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结合“虚拟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一大陆漂移的相关知识时,通过结合“虚拟地图”的方法,用动态的虚拟地图表示大陆板块漂移过程(图3)。图中分别为2.4亿年前、8000万年前和现在的大陆板块位置,将时间与空间更直观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能理解目前的板块分布原因,甚至简单预测未来板块的运动趋势和一些地形的发展趋势。比如可以知道青藏高原的成因是板块相撞挤压的结果、可以预测出大西洋将会扩大、地中海将会消失、红海会变成新的大洋。

结合“虚拟地图”能够按照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析地理过程的环节、运动规律,甚至进行简单科学预测趋势的能力;培养了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和突出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动态变化的特征,培养了学生主动综合时间和空间、动态分析地理事物和问题的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必须教给中学生的一个技能,通过采取“多图并用”法、利用“地图叠加”法、结合“虚拟地图”法可以帮助学生分别培养地理地方、要素、时空综合思维体系,使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基金项目:2019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 郑贞.基于地图的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64.

[2] 盛芸菲. 地图在高中生综合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 张璐璐.地图叠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8(19):32-34,46.

猜你喜欢

要素现象事物
单独中的洞见
第四章光现象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奇异现象传真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