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应用思考

2021-05-28魏景荣

科教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VR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研究

魏景荣

摘 要 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出发,通过对VR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势研究,得出了VR技术对于强化思政课实践环节在与时俱进、突破路径、活化内容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将符合新时代、新潮流的VR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升级实践方式,做好相关的事项和准备,是对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VR技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52

Application of VR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Universities

WEI Jingrong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it is alway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of VR technology embedd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t is concluded that VR technology plays a unique role in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breaking through the path and activat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society, it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innovat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apply VR technology in practice, upgrade the practice mode, and make relevant matters and preparations.

Keywords VR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ed research

1 VR技术的发展与特点

VR是指英文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意思,简称VR。VR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运用仿真、传感、立体显示等多种高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模拟构建出虚拟的三维空间世界,使体验者佩戴相关的VR专用设备就能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和现场体验。

追溯VR技术的发展历史,必须要提及一位人物,他就是美国科幻小说家斯坦利 温鲍姆(Stanley G.Weinbaum)。1935年他发表了短篇科幻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Pygmalions Spectacles),其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神奇的眼镜,可以为佩戴者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上加入嗅觉、触觉等“实景交互”的功能,首次提出了虚擬现实的概念,同时还为虚拟现实的应用描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设想框架。社会的发展需要智者的想象力。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曾经在小说里描述的科幻场景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半个多世纪以来,VR技术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技术初创期、80-90年代的技术积累期、21世纪的技术爆发期,[1]逐渐突破各种限制,在探索过程中日渐完善,从理念走向实践,广泛运用于VR+电竞技、VR+旅游、VR+教育等领域。

VR技术的应用一般体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是模拟性构建。VR就是虚拟现实,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再现历史、构想未来,搭建出立体多维的场景,使人犹如莅临实境,生动逼真。其二是沉浸式体验。通过操纵VR设备使人可以目睹到有纵深感的立体影像,将视觉体验拉入720度的全景空间,大大提升了沉浸感和临场感体验。比如,在一些革命历史博物馆,运用VR技术与设备就可以和大型历史事件联动,调动参观者仿佛置身其境,以第一视角体验并激发其内心独特的情绪与情感。其三是交互性设计。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彰显其显著且强烈的沉浸感,还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受众以特定的角色身份进入设定的情境进行交互流程的操作,适时合理地控制动态对象的变形、移位以及变化过程等,增强趣味性,提升使用者在VR技术应用中的主导价值。

2 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嵌入VR技术的意义

2.1 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新赋能

今天的世界已然进入了智能媒体时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VR等新科技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也正在被这些技术改变和影响着。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2]可见,几乎每个人都是信息化数字化社会里的一分子,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愈加依赖于它,已经密不可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确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要求的国家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这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践模式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今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着需要克服的短板:形式过于枯燥不够生动,手段过于单一不够多元,路径过于平面不够立体,等等。思政课实践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以往的状态,就无法有力地发挥其教育功能,难以产生持久的可持续的影响力。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发展赋能思政课实践新模式,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积极探索。相对来说,VR技术嵌入思政课实践环节,既能展现科技新时尚的教育魅力,又能增强实践教育的时代性、多元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2.2 突破路径,创新实践环节的新方式

以往思政课开展的教学实践,大多是采取参观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常常因为组织、经费、安全等相关的问题,受到诸多的限制。同时,当今思政课的教学对象已经是“00后”的青年人,他们成长于新世纪,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赋予他们独特的时代特征与秉性标签,这也迫切需要创新实践教育方式,以契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特点。

突破路径,创新实践环节的新方式,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不断追求。将VR虚拟现实的技术和功能,嵌入思政课实践环节,打造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和方式,不仅能克服传统实践方式的弊端和不足,达到摆脱时空限制、节约成本、便于组织、安全便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手段传递信息,“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让思政课的理论以更加灵活、高效、生动的形式传播出去,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达到传播内容更震撼、感受者更专注、印象更深刻、教育效果更显著的目的。

2.3 活化内容,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课程,与智育课程不同,它除了提供知识以外更强调价值教育,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目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论灌输”“文本教育”,需要用心用力用情,需要让它们“活”起来,变成可以观看的鲜活形象,由眼入脑,最终才能更深刻地烙印在受众的心上。

VR技术是一种视觉媒介,传播中以视觉符号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直击人的内心,使受众能感同身受、激发出情感的共鸣与共情。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嵌入VR技术,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容以更加具有时代特质的形式传播给学生,润物无声,才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VR技术引入实践的互动过程,既增强了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吸引力,满足青年人的参与感,也能够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理触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入VR技术的具体路径

3.1 观念先行,提供保障措施

教育离不开科技,科技助力教育。VR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搭建虚拟场景、提供不同于以往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实践模式的弊端问题,让思政实践教学的形式乃至结构发生改变,首先需要的是理念的创新和政策的积极支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5G、VR以及人工智能等热词不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惯常用语,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新技术带动教学手段的更新亦是大势所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紧跟新时代的脚步,以开放的心态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借力信息化的最新技术服务于教学,以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创新,需要从政策层面以及经费、人才等要素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之前的瓶颈和限制,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推进新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

3.2 校企合作,打造示范平台

将VR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其核心在于拥有适合的VR课件以及技术操作平台。目前,从市场上来看这还是紧缺且稀少的。如何解决?一是利用本校的资源,把相关专业(如软件工程)的师生组织起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共同建立科研团队,进行VR技术平台和项目的建设;二是开展校企合作,打造VR技术示范平台。VR技术需要较高的專业背景,特别是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开发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应用平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VR开发企业和高校思政学科的合作,供需结合,思政教师负责撰写VR内容脚本,提出实现要求,企业负责VR全景视频拍摄、全景教育场景以及交互式操作等技术构建,以打造出安全、适合、顺畅、高效的思政课VR实践平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院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思政课虚拟仿真资源创新研究中心”,已经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的遴选,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3 强化学习,提升教师能力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赋予了时代感、提升了吸引力、强化了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了校企合作搭建的操作平台、自主开发用于教学的“VR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材,而VR教学更依赖于能够熟练运用VR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信息化时代要做好教师岗位的工作,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以提升教学能力。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了解VR技术的主要原理和知识、熟悉VR技术应用平台、熟练运用VR设备的操作,以更好地组织课堂并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教学需要,周密策划实践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将VR技术适时有效地嵌入思政教学过程,以达到两者完美的结合,真正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3.4 明确定位,突出实践特色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增强,“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4]当然,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一直都是思政课不懈的追求。通过VR技术的导入和融合,能够让学生们产生沉浸感,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以辅助理论内容的转化,更好地实现价值观念的内化和深化。但同时,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质,不同于专业课的强调技能培训,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知识体验,更注重的是把知识体系转化为方法体系、信仰体系的实践教学。因此,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鲜明的学科特色。

3.5 动态调整,创建品牌效应

世界之变影响教育之变。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将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没有既成的经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一定会有问题产生,需要不断完善和动态调整。一是要密切关注VR相关科技的最新动态,及时将更先进更成熟的技术成果引入课程服务教学;二是洞察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参与VR虚拟仿真实践过程的体会和感受,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及时优化和调整方案,最大程度地发挥VR技术的效度;三是积累资料,在探索和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打造思政实践教学的品牌化效应。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院近期建成的“思政课虚拟仿真资源创新研究中心”,受到多方关注,作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核心是以虚拟仿真创新思政实践方式,打造示范性平台。品牌创建的过程既是实践教学规范开展、有效管理的制度建设过程,也是实践教学做出实效、形成特色,以便复制推广且产生引领辐射效应的过程。

4 结语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5]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当今教育的模式和形态,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顺势而为。根据思政課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围绕当前高校思政教材内容以及思政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引进VR技术建立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解决了传统思政实践教学的组织难、管理难、统计难、考核难、风险大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创新实践方式,更好地促进思政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思政微电影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价值研究”(编号:GJ18-04Z)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8月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项目“思政课虚拟仿真资源创新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辉.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程实验探索[J].科学大众,2020(07):170-171.

[2]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96.

[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2019.8.14.

猜你喜欢

VR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研究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