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1-05-28孔胶胶

科教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化职业化高校辅导员

孔胶胶

摘 要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提升,有助于打造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开展思政教育新局面,因此各地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处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设计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发展路径,以期对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专家化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2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iz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Expertiz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Team

KONG Jiaojiao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the core of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reation of high quality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the choice and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expertiz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all regions. By clarifying the dilemm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team,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professionalization,professionalization and expertiz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team in the new era is designed from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hange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team.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expertization

1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是高校学生成长的重要前提

“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要群体,该部分群体学生个体特征鲜明、思维活跃且、自我意识凸显。这些新生力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高校辅导员是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能精准把握学生的动态,在开展学生思政工作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人生观念,及时疏导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或打消疑虑,对学生自我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是提升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1.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是辅导员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观需求

相对于行政管理教師和高校专职教师,高校辅导员群体的职责定位较为模糊,我国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职业理想缺失、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2]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外在条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辅导员老师的主观需求,不断的提升工作认同、增进水准,增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增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有效减轻辅导员队伍人才流失。

1.3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是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职业稳定性较低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不够高,辅导员这一职业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版)》中列示,导致高校辅导员缺少社会认同感,社会对高校辅导员整体认识是工作待遇水平不高、发展潜力有限;二是高校辅导员专业性不够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群专业来源多样,且大多数辅导员入职前未受过行业训练,导致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水准有限,工作节奏紧张也造成该项工作缺少合适机会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三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定位不够清晰,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包含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思政工作、党团建设、学生就业指导、学生心理疏导等各方面,基本涵盖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学生工作内容,导致辅导员老师缺乏清晰明确的职业定位。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社会认同感和自身成就感、壮大辅导员队伍、持续提升职业稳定性都要求加快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现状分析

2.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不明确,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存在六十多年,但仍存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职能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进程。主要原因是前期招聘选拔标准与岗位实际所需技能匹配度低,虽然现有的高校招聘和录用辅导员会明确规定条件基本要求和资格要求,但部分招聘条件仅包含“中共党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内容,未明确要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和具体能力,难以达到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实行兼职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兼任教学或行政管理相关的工作,导致部分辅导员老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不从心,教育成果比较薄弱。

2.2 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缺失,专业化能力提升有限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尚未针对高校辅导员岗位设置独立专业课程,仅有部分硕博研究方向中包含高校辅导员研究内容,导致高校辅导员入职前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严重不足。个别高校组织辅导员培训时流于形式,未合理设置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培训的内容较为简单且碎片化严重,专业化能力和素养提升路径不够明确,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打造提升效果微弱。[3]

2.3 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第一,高校辅导员编制待遇差异化。与高校专职教师和行政管理教师相比,高校辅导员编制无保障,辅导员工作负担繁重得不到相匹配的待遇,该群体整体薪酬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高校辅导员队伍。第二,高校辅导员选拔、晋升、考核、激励等机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未针对辅导员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与其他教学岗位考核体系相差不大,导致高校辅导员缺乏明确的晋升路径,难以做到“用好人”“留住人”。

2.4 高校辅导员成长动力不足,“三化”建设的进程缓慢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化环境较为落后,尚未形成高层次和高标准的科学文化、思想政治文化、沟通交流文化、敬业爱岗文化的良好土壤,造成辅导员职业的文化认同感较低,该行业的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提升和凝练。[4]高校辅导员职业前景模糊,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其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前景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辅导员与其他行政岗位和教学岗位相比晋升机会有限,尚不明确是否能将专业化和职业化提升至专家化水平,致使“三化”进程缓慢。

3 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优化策略

3.1 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为充分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从源头上筛选与辅导员实际工作技能匹配度较高的高校辅导员,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纳入“三化”建设相关内容。需制定高校辅导员能力认证标准,该标准具体涵盖通用能力标准、专业能力标准和专家能力标准三部分,三者结合而成的认定标准更为客观、准确。

3.2 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职责分工

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职责分工,是确保该项工作独立性以及实现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应制定本校特色的辅导员职责标准,根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领域划分为初级至高级辅导员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均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年限、职业定位、工作内容、职责领域、专业知识、培训要求等进行明确划分,让高校辅导员对自身成长空间和未来职业发展愿景有清晰的认识。[5]

3.3 完善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首先,设计相对完善的高校辅导员“三化”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课程培训应该明确重点,紧紧围绕学生班风和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设计,该培训体系应涵盖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培训、学历提升三部分,理论学习除思想政治学、教育学课程外,应逐步渗透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能力培训需重点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并鼓励辅导员不断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其次,严格审核、筛选培训内容和培训讲师。要集合全国重点高校优秀培训讲师,并对讲师培训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形成培训、考核、选拔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培训体系可根据辅导员入职时间和课程学习成果划分为多个阶段,培训体系可以涵盖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省培、国培等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当前阶段考核顺利通过后申请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充分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学习热情,将课程培训演化为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3.4 健全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

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发展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应进一步加强政策体系化设计,健全高校辅导员相关政策体系,[6]严格落实高校辅导员要以“双重身份”和“双线晋升”。但由于高校辅导员由于科研能力有限,较难通过高校专职(下转第83页)(上接第77页)教师路线晋升,而高校行政编制岗位数量较少、能力要求更为全面,高校辅导员通过行政路线晋升的机会也不大。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应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和“双线晋升”,完善高校辅导员发展路径,通过设立辅导员考核标准和职称评定机构,对高校辅导员单独评审,避免高校辅导员与行政管理教师、高校专职教师评定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加快实现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除此之外,高校应将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范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辅助高校辅导员“三化”队伍建设。

3.5 拓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路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从職业化、专业化建设逐渐向专家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形成专家化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引导高校辅导员向专家化努力和奋进。高校应积极为中级及高级辅导员搭建科研平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配备与其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导师或科研带头人,为辅导员队伍迈向专业化创造条件。建立科研交流常态机制,定期举办辅导员队伍学术交流会,通过项目立项、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环节充分探讨学术研究,为本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提供良好借鉴。[7]积极对接校外高水准辅导员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共享科研资源、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提升本校辅导员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晓,朱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

[2] 李友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297(03):125-129.

[3] 王显芳,任雅才,亓振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298(04):133-136.

[4] 张成龙.新时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逻辑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95(04):73-75.

[5] 徐娟.中国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基于美国高校辅导员建设的经验[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30(003):75-78.

[6] 殷鑫,窦立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v.5(22):104-105,115.

[7] 蒋立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9,000(004):91-94.

猜你喜欢

三化职业化高校辅导员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