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1-05-28邓接红

科教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校

邓接红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有明确指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其立身之本还是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实施则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所以本文也从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着手,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以及实施路径展开了探讨,希望借此来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02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DENG Jiehong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clearly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ies lies in mor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lp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s discussed, hopi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2014年,课程思政这一词汇一经出现就广受关注,其主张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学科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立德树人可谓是教育发展重要目的,可是就高校发展实际情况来分析的话,我们却发现部分学校依然还是以智育、知识教育为主,忽视了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而且很多学校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模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真正有效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这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的顺利落实。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则就此展开了如下探讨:

1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主张教师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理念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知识背后的政治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以及思想认知,从而真正有效提高高校学生政治涵养以及专业素质,为其全面发展与提升奠定良好保障。课程思政强调的并非是增加课程的设置,抑或者是增加活动的配置,其主张将思政渗透于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等一系列活动之中,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而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师终身使命与发展方向,则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人才、树立德行为指导思想来开展教育教学,以此来促进高校学生健康人格以及正确思想价值观形成。立德树人视域要求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期间围绕着学生而展开,不仅要进行知识教育,同时还主张强化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这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1.2 实施必要性

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将其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认识上。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发展刻不容缓的工作,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首先,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主张在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这能有效改变传统单一将思政教育列为某一专业课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还能依赖于专业课程的精彩和趣味性,来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具有价值意义的思政教育元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專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其次,教师在专业课程讲解过程中,还能及时从中提取一些适用于思政教育的题材,然后结合实际来进行巧妙设计,这样就能将一些看似十分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内容与趣味性的故事、名人传记有效结合在一起,抑或者是借助于一个个较为鲜活的具体案例来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这样学生对于抽象思政教育理论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认知。最后,现如今我国高校很多专业课程都与我国教育、科技、技术、经济文化等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各类专业课程之中也有对祖国发展现状形成有效认知和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意义非常,可谓是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

2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2.1 教师思想认识不足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并不理想,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教师思想认识不足,专业课程教师育人意识存在偏差,缺少对学生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考虑,这促使学生无法准确寻找自身教学发展方向,也无法有效发挥出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来开展思政教育,结合高校学生思想状况来进行合理调查,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安排。

2.2 思政教育体系内容不足

就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来分析的话,思政教育体系内容不足也是问题之一。思政教育内容本就涉及多方面,像是心理教育、法纪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等,可是就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现状来分析的话,明显还不够完善,无法充分体现出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也缺少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教育,这种情况下学生课程思政认知自然也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发展与提升。

2.3 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高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大多是按照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而展开的设计,可是却缺少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思考,这促使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缺少有效认知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高校一般都是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来对学生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这促使课程思政实施实践性不足,不利于学生感知与把握,从而影响高校课程思政的顺利實施。

3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3.1 构建育人队伍,确保价值引领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要想顺利实施,一定要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政治坚定、业务精干的育人队伍,以此来为课程思政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从而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合理,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得以实现。

3.1.1完善育人队伍培训机制

高校课程思政育人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育人队伍培训机制,借助于多形式、分层次的培训体系来强化对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师指导,通过重点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学管教辅人员培训等机制完善来有效提高课程思政队伍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一定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在招人的时候注重育人队伍专业能力、职业胜任力,择优录取,同时通过教育与培训来提高育人队伍对于课程思政渗透的认同感,从而有效为之后课程思政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3.1.2强化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科研小组建设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队伍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强化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科研小组建设,主动构建出融合了宣讲、研究、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为一体的指导示范机构。高校党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挑选一批教学能力强、学术研究水平较高、勇于担当、具有责任心的教师来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示范、以电脑作用。而且课程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相互之间还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积极借助于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协同育人效应下得到发展和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评选一些精品课程,组织教师一同观摩与学习,借此来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保障。

3.2 创新课程思政实施方式,提高育人工作吸引力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要想顺利实施,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顺势而为,在刚柔并济的实践中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这一任务,高校在发展期间还是需要创新课程思政知识,不断提升育人工作时代感与吸引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

3.2.1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好新媒体时代发展特点及规律,在实施过程中主动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这一整体发展局势,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构建网络聊天室,同时对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来及时把握学生实际诉求,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诉求来畅通学生权益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在有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畅通学生权益信息收集与反馈等工作。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座谈会,借此来搜集学生课程实施意见和想法,以此来为课程思政顺利实施奠定良好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真正实现价值引领,即在实践过程中征求青少年服务热线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样就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3.2.2设立热点议题强化互动与交流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发展过程中真正以热点议题来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真正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急,从而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例如,可以围绕着现如今的校园贷这一议题来为学生推送预防的措施以及诈骗相关知识,由此来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知,从而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推进。

3.3 三位一体开展课程思政,促进实践与感悟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要想顺利实施,还可以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产教融合为主导的职业行为实践教学、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实践教学,以及以志愿者活动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由此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

3.3.1产教融合,发挥协同育人合理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贯彻与落实“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来有效实现学校与职场的对接。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职业养成教育活动,如模拟职业团队等活动即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课堂上逐渐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课程思政顺利实施奠定良好保障。例如,某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就有积极开展面向校内外的服务,以此来真正有效实现用中学、学中用;此外也可以积极开展“劳模进校园” “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实践活动,借此来为学生宣传工匠精神以及光荣的劳动者品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3.3.2开组织社团活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借此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能够展示出自己的平台,这样才能有效为课程思政实施拓宽渠道。新时代劳动者不单单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需要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懂得适应社会发展与变化。教育本就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文化得以傳递的活动,而社团活动则是当代大学生交往与互动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式。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若能借助于社团活动来开展,就能在社团群体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同时让其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认同感以及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与素养的形成,是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关键。

3.3.3组织志愿者服务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借由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志愿者服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常用手段,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志愿者服务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人、服务社会,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尊重以及幸福感。例如,学校可以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坚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志愿公益等要求来开展志愿者服务,借此来有效拓展课程思政实施第二课堂,这样就能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3.3.4课程思政与生活同构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上述几点,还可以注重课程思政与生活同构,真正有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优化课程思政的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今后发展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创新与优化,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围绕着学生实际生活来开展实践活动,同时确保与学生知识诉求、情感诉求、成长欲望的契合,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例如,教师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期间,即可结合总书记三十里借书这一故事来为展开课程思政教育,通过真实案例来有效强化学生感悟和理解,从而最大程度优化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近几年高校教育改革重要方向,是促进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得以实现的关键。融合发展模式在提出之后,主张改变传统单一的德育教育方式,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跃起来,坚持走融合创新之路,而课程思政就是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立德树人教育实现方式与方向,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期间一定要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做好课程思政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为此,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认识课程思政实施价值,结合学生实际、课程思政实施实际来合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借此来有效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立德树人目的得以实现。

本文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改革探索》(课题编号2019DJ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轻工科技,2020,259(06):182-183.

[2] 胡凰.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8):18-19.

[3] 李长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13(4):28-29.

[4] 胡凰.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9(8):12-13.

[5] 卢巧苹.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校园英语,2020,516(24):75-76.

[6] 张颖.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实施路径——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028(003):33-38.

[7] 柯璇,卢军坪.“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J].科教文汇,2018,444(12):19-21.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