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1-05-26王燕
王燕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各学科的教学都尝试着在高压的学习环境当中寻找出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学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积极结合新课标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途径,以达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效果。为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历史素养;教育理念
引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在教材的编写以及对教学的课程标准的解读等方面,相较以往都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这也意味着时代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因此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能够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因素,从而整理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制定短期执行力度高的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非常看重自主意识的发挥,这一特性同样反映在他们的学习上。只有具备清晰的前进方向和可执行度高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让学生获取到足够的动力。因此,想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得给予学生清晰的前进方向和学习动力,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制定短期内可实现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强调学生对于该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2]。
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够制定出各个朝代的时间表以及每个朝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定该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推测该朝代实施这一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一政治制度对各个政治阶级的影响等等,并从中发现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因素。另外,在进行知识拓展的时候还可以与同时期的西方文明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进行比较,如古埃及文明、罗马文明等等,让学生发现我国在政治发展上的先进之后,再结合我国政治制度在改革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几例典型事件,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知识以及对后续历史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心目中对历史知识的看法得以改观,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渲染历史文化气氛,在多媒体观看历史遗迹以及历史文物的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
例如,在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北魏帝后礼佛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让学生先通过图示观察的方式,了解那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初步构建史料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的统一是长期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在学生浓厚兴趣的驱动下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创设明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应当是自由的,教师与学生应该站在学术研究、交流的层面上共同学习。良好的沟通和默契的课堂配合,能够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配合的积极性较低,课堂提问环节的效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基于此,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创设出课堂问题情景,让所提问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空间,让学生能够放下心理的压力,对于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能够及时大胆地向教师请求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培養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并且通过教师的详细解答也让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有效明确的课堂提问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高中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历史互动课堂。
四、拓展历史,品味历史文化素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必须强调知识教学的完整性、有序性,并根据学生学习历史的一般化思维,对历史问题作出讲解。教师要遵循课堂教学应有规律,逐渐拓展课堂上已有的一些历史知识,避免历史教学表面化,要侧重于对历史问题以及历史概念的研讨,让学生对重点知识做好类比分析,让知识教学变得更具系统化。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程时,教师不能仅强调课本上已有内容,而应对课堂知识点做出一定的补充,对关键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在讲解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对已讲解的几种性质的革命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总结,并知晓这些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例如,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当时农民运动的局限性。而辛亥革命这样以阶级运动作为代表的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则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局限性。在课堂知识总结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辛亥革命有关的知识,并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又起到了一个回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脱离单调的课本教学,应该注重历史课堂拓展,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跟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紧跟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米秀举.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知识文库,2021(04):127-128.
[2]王丽琴.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