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充满爱的生态环境
2021-05-25郑小琴
郑小琴
【摘 要】学生社团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论述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指出在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充满爱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爱心教育融入其中,树立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通过打造多元化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体验爱,形成一定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生社团 爱心教育 生态环境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6.007
在立德树人和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当前的教育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智育”,即便学生在思想道德、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感等方面表现得再优秀,只要考试成绩不理想都会被定义为一个“差生”,这是不符合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打造爱心教育环境,让学生对家庭、老师和其他同学充满爱心,懂得尊重和体贴别人可以形成较强的人文生态教育系统。中学社团活动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创新方法,它不但是中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和能力拓展的有效载体,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课程”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本文结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指出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充满爱的人文生态环境的策略,希望对中学生管理提供帮助。
一、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前的社会更需要多元化尤其是参与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该类人才善于与他人合作,在工作中喜欢创新,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学不断得到了拓展和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活动也开始丰富起来,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中学生帮助是很大的,满足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很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教师也能借助活动挖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为素质教育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将爱心教育融入其中,会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有助于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另外,开展社团活动是中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学生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成长,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出课堂内练就不了的技能。
(三)打造人文生态校园的需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生活环境。中学校园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给学校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校文化多渠道、深层次和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学生社团活动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更是学校文化的一面旗帜。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可以充分树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在学业不断拓展的同时,让学生增进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事能力,这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丰富了教育的多元化,为打造人文生态校园创造了条件。
二、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充满爱的生态环境路径
(一)开展团队活动,加强集体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當前的中学生对于父母的依赖感很强,身上缺少对别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较少。培养学生对别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是学校爱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特征开展团队型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社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进而打造人文生态环境。活动的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关注学生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这样的社团活动类型是较多的,社团教师要合理组织,将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可以定期构造“信任背摔”类型社团活动,在综合活动教室内搭设1.6米高的笔直平台,每个社团成员按照顺序从平台上向后倒下,而其他队员则伸出双手保护他。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则就会缺乏安全感。要获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内心充满猜疑的人,是难以获得别人的信任的。这个社团活动能让队员在活动中建立及加强对伙伴的信任感及责任感。也可以定期开展“齐眉棍”类的活动,即全体分为两队,相向站立,共同用手指将一根棍子放到地上,手离开棍子即失败,这是一个考察团队是否同心协力的体验。在所有学员手指上的同心杆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个看似简单但却最容易出现失误的项目。此活动深刻揭示了学生之间协调配合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型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当他们在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鼓励他们通过向其他成员请教的方式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打造人文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二)通过动手操作型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关心叫做信任,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教师要本着“陪伴、坚持、传递、共成长”的理念,真诚的态度,以爱之名,给中学生,给需要的人带去温暖。动手操作型社团活动是提高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让学生熟悉科学知识,增加眼界的方法之一。在该类型的活动中,教师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听和学的状态,树立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思考、质疑和论证中去主动地训练,满足中学综合活动的要求。
比如活动的主题可以是“我们身边的塑料”,现在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缺乏认识,塑料作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材料,他们只知道其益处,不知道其害处。塑料发明虽然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并了解塑料,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各种塑料制品,通过拍照或者归纳的方式将不同塑料分类,然后在活动现场让学生指出这些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害处,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思考可以用哪一种材料代替。社团成员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除了上述活动外,像“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多姿多彩的剪纸艺术”等都是不错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设。在创设动手操作型的社团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与学生一起确定每期的活动主题并对活动的组织流程进行设计,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强化人文意识。同时在活动中始终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情境教学、合作探究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丰富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
(三)通过义工类活动,让学生有一颗奉献和友爱的心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舞台。我国正在打造和谐型社会,在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用爱心感染身边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奉献自己的力量。义工社团是很多中学特有的社团,让学生参与到义工社团的活动中,会让他们通过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养成奉献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添砖加瓦。
比如义工社可以定期组织“衣旧暖心”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社区,鼓励市民将家中不用的旧衣服捐献给贫困山区,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也可以进行养老院义工活动,为老人们读书读报,陪老人下棋,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会深刻地感受到他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在乎的心情。在各项义工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知足和奉献,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育学家罗夫·瓦尔多·爱默森曾经说过:“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帮助了自己。”通过构建义工社团,学生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种下了爱心的种子,每个学生心中的那粒种子,都会在真情的灌溉下,慢慢地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开展义工类活动的过程中,社团要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遵循“以诚待人、以信服人、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理念,尝试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大自然和社區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核心素养,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三、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开展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受到传统社团理念的影响,当前很多社团活动类型少、学生参与力度不高,同时教师在活动中的爱心教育不足等都影响了活动的有效实施。因此,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充满爱的生态环境,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自学、互学以及展学活动,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社团,强调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样就能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丰富教育的多元性。
参考文献
[1]高慧.环保少年强则生态环境强——溜溜时光环保社会实践社团环境教育纪实[J].中华环境,2019,65(11):68-69.
[2]朱延鹏.积极实施社团活动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基于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实践的研究[J].甘肃教育,2020,41(9):22-23.
[3]张瑞娟.如何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层次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000(003):55-56.
[4]陈其冲.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33(82):47-48.
[5]陶军.学生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