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微创治疗效果研究

2021-05-24杨剑锋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至2020年确诊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原有治疗方案,观察组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技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Cobb角及椎体高度丢失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疗法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有效性,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群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微创疗法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08-01

近年来,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疾病类型,而由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精神质量。为验证微创技术体系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与原有治疗方案是否具有治疗差异,特进行本次研究,详细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至2020年确诊患者共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74.6±1.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74.2±3.2)岁。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思维意识清晰,具备自主行为能力,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原有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患者骨折复位之前,通过x片检查分析患者受伤椎体的实际位置以及具体情况,放置矫正复位枕垫;结合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止痛药以及镇定剂治疗。通过对患者恢复状态的逐步跟踪调查,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改变患者体位,采取俯卧位时,胸前要放置厚垫,确保脊柱充分拉伸。在矫正3-5天之后,结合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进行挺腹活动,在治疗14天之后,为患者佩戴脊柱后身形之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下床活动,固定时间以三个月为基准。

观察组患者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在c型臂x线机下对患者注射1%的利多卡因实现皮下浸润局部麻醉,在正位透视的情况下,利用穿刺针抵住椎弓根,针尖抵达患者椎体前中的1/3位置时,通过正位透视的方法观察针尖的实际位置,确保位于患者的棘突附近,注入适量骨水泥,并且观察其散开情况,避免突破椎体前缘。

1.3 观察指标

结合两组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評价;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接受治疗之后,每间隔三个月进行x线检查,并且分析患者的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采用t检验,n表示例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评分结果如表1 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结果

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2 所示: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以及锥体高度丢失情况分析

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全程随访,观察组患者Cobb角控制在(10.5±2.1)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6±2.4)度,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为(10.6±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1±4.7)%,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的最基础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小梁以及微结构存在退行性变化,导致骨脆性显著增加,是当前引起老年群体骨折的首要因素,而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骨折将直接对老年群体的生活以及生存产生影响。压缩性骨折将直接导致患者椎体高度丢失、功能减退甚至脊柱变形,会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打造先进且效率较高的治疗方案势在必行。

结合当前的临床治疗技术来讲,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疗法是建立在当前脊柱疾病临床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兴技术打造的治疗方案,通过球囊膨胀原理,促使骨折的椎体复位,将骨水泥注入到患处,能够进一步强化椎体的高度以及强度,避免椎体塌陷,可以进一步还原椎体原有的功能。

经上文研究,通过经皮椎成形术微创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性,观察组患者在相同治疗周期内疼痛指标、功能障碍评分、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丢失几率均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利用微创疗法能够提升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运涛.微创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疼痛[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72.

[2]魏金岚.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57.

作者简介:杨剑锋(1977.10-),男,苗族,贵州黄平人,大专学历,旧州镇中心医院外科主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

黄平县旧州镇中心医院 贵州黔东南 556100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社会学视阈下的城市老年群体钢琴学习探析
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研究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提高预防及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能力的意义
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老年群体的产品便利化设计探究
认识老龄事业 做好老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