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的预测

2021-05-19姜有金李娟朱冰吴翔邹恒娣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窦性心心动过速外周血

姜有金,李娟,朱冰,吴翔,邹恒娣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心脏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急诊科就诊的原因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心肌损伤、情绪不稳等;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心电传导异常或冲动起源异常,从而引起心律的变化,对心脏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快室率)、室性心动过速等,对患者的心脏正常功能产生影响,需要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以迅速改善患者病情,恢复其窦性心律。但在临床上对药物治疗效果难以及早判断,国内外多个研究[1-5]显示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中药物间疗效[6,7]的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异、有着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解RDW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除窦性心动过速外)中的急诊救治疗效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本院急诊科2017 年1 月-2018 年12月间救治的反复发作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标准[8,9]、同时排除其为急性冠脉综合症[10,11]患者后共计入选44 例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者入选:⑴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⑵心室率大于100 次/min。排除标准:因哮喘、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病例数4 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范围:36~86 岁,平均年龄值为:64.35±12.92 岁;观察组中,男性 13 例、女性 14 例,患者年龄段分布在:35~89 岁, 平均年龄:57.56±13.46岁。两组患者间的性别(P=0.107)、年龄(P=0.105)、基础病(P=0.339)和白细胞计数(P=0.383)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基础病依次是原发性高血压、2 型糖尿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梗死等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外周血RDW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RDW 大于 13.5%、17 例)、观察组(RDW小于等于 13.5%、27 例)。

所有患者入科后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酌情对患者进行镇静、吸氧、强心利尿等治疗, 同时给予利多卡因或/和胺碘酮治疗其快速型心律失常。

该两个药物的具体应用方法为: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或泵入,速度为每分钟0.5~1.0mg;胺碘酮应用具体方法为:将150mg 胺碘酮与20ml 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进行静脉缓慢推注,随后给予300mg 胺碘酮与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50ml 静脉泵入(不大于60mg/h、总量不超过1000mg/24h),当患者病情逐渐改善或恢复窦性心律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12],经急诊救治后不好转者、即未恢复窦性心律者或/和因病情需要而收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和窦性心律恢复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使用SPSS22.0 for windows 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 Fisher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的临床指标 两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和图1。

2.2 治疗有效率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20), 对照组恢复窦性心律为11 例(64.71%),观察组为 24 例(88.89%)。

3 讨论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反应人体循环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体现外周血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参数,有研究指出RDW 可作为多种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之一,其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与心脏酶、 脑钠肽等比较具有获取结果快、易判断、检测成本低、对仪器要求低、基层医院可开展的优势。国内外多项研究[13-17]显示RDW 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房颤、心衰、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的发病及预后具有相关,但将其应用于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判断[4]的尚不多见。

本文中所述对照组中其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分别为64.71%和88.89%,P=0.020),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其血压、 心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均提示并支持 RDW 对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可显著减轻患者和急诊医务人员的负担; 而我们选定的以RDW13.5%为界定值与相关文献报道[15-18]是一致的。

表1 两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s)

表1 两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s)

组别 收缩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心率(次 /min)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最大值最小值观察组最大值最小值F P 128.41±19.33 156 91 123.22±20.26 170 90 0.709 0.405 119.53±16.69 146 93 108.48±11.42 126 92 6.815 0.012 82.59±10.70 103 64 80.74±17.24 117 50 0.156 0.695 76.04±11.67 96 60 67.15±5.66 78 60 11.548 0.001 148.41±24.21 190 109 157.70±26.52 191 110 1.367 0.249 86.24±17.79 116 63 77.00±12.18 110 62 4.191 0.047

RDW 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增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⑴RDW 增高代表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较严重,提示红细胞变形能力受到显著影响,而红细胞作为人体血液和组织氧气交换的载体,其变形能力降低可影响微循环中血液的流动性,从而减少组织微循环灌注,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使得患者对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欠佳,与国内外的研究[19-22]相一致。⑵RDW 增高的患者常伴有相应的基础病,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合成红细胞必须的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 等的吸收减少或障碍,进而导致他们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需联合其他方法如电复律、 食道调搏等方能奏效或住院治疗才能缓解。

RDW 的检测是个简单、方便、易行、费用少,各级医院均可的检验,不仅能用于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的及早判断,同时,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意义;采用RDW 单一或者联合其他相应急诊科常用检验指标如心肌酶、C 反应蛋白等的判断是更简单、有效的措施,与国内外的报道[22-25]相一致。鉴于本研究病例偏少,目前RDW 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增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于今后更多相应的研究以明确其相应机制。

猜你喜欢

窦性心心动过速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左侧旁观者旁道一例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中的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