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2021-05-17张景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张景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质量,提出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育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很多新型的教育手段应运而生。分层教育模式作为当代新的教育手段,目前在教育体系中被广泛地运用。初中数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具有学习内容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分层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98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不同的学生因为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习惯、智力因素等会对数学学习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学知识,有的学生需要通过举一反三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了限制。

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需要有非常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的,其中就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很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但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很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进而讨厌数学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策略

1.合理划分层次

学生层次划分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分层教学效果。也是考虑到此,笔者在自身的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便会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

例如,會将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数学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理解能力也一般的学生划分为B层,将数学基础扎实、理解能力优秀的学生划分为C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个层次的划分处于一种隐性的状态,即学生自身并不知道自己所隶属的层次,目的在于保护A、B两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不至于让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同时也让C层次的学生不至于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以免产生懈怠、松懈的不良学习情绪。另外,两个不同层次的划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进行随时调整,以让所划分的层次真正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让他们接收到更加符合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数学针对性教育与引导。

2.授课内容分层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需先结合实际情况将班内学生划分成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三个层次,再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分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所需求和能吸收的知识,促使他们都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以此兼顾整体教学对象。

在展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时,教师提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授课内容。学困生: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写出函数解析式,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能结合图像分析、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相交性、对称性和图像表达等。中等生:以学困生的学习内容为前提,进一步熟悉画函数图像的主要步骤,理解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像法及各自的特点,体会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优等生:以前两个层次的学习内容为基础,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研究,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及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认识数形结合思想。随后,学生按照个人层次围绕具体内容展开学习,提高学习行为的针对性。

3.设置分层提问

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应对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处理,使全体学生均参与到学习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所授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层次性提问,目的是使整体学生均有问题可思考与讨论,使其思维得以发散,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先借助旧知识提出简单性问题:什么是相似三角形?怎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分别有什么关系?由于是上个章节学习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能够吸引他们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接着设疑:相似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利用问题顺利导入新课。之后,教师提升问题层次:一个三角形有哪几条重要线段?假如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些对应线段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各个层次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各对线段的比值一样,从而理解什么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最后,教师进一步提升问题层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会等于相似比吗?面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继续在小组内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与教育思路,考虑到班内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与角度实施分层教学,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收获和进步,最终改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齐翔.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7(39):236-237.

[2]全先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6):19.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杨村中学51610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