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2021-05-17胡春燕曹改杰
胡春燕,曹改杰
(鹤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鹤壁 45803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周围血管病变有关,常以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尿病足伤口往往迁延不愈易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感染等,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中医治疗该疾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是因消渴日久发展而来,主要病机与寒凝瘀血阻滞有关[2]。故治疗应以温阳散寒、舒筋通络等为主。温针灸是艾灸与针刺结合的操作技术,其能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阳散寒、舒筋通络等多重作用,其应用于糖尿病足中的研究值得临床关注。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40~60岁、平均(52.89±3.46)岁,病程2~10年、平均(7.16±1.67)年,Wagner分级:Ⅲ级10例、Ⅱ级30例、Ⅰ级13例,溃疡直径3~5 cm、平均(4.21±0.27)cm;观察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35~59岁、平均(53.21±3.28)岁,病程2~9年、平均(7.35±1.62)年,Wagner分级:Ⅲ级12例、Ⅱ级31、Ⅰ级10例,溃疡直径3~5 cm、平均(4.29±0.25)cm。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符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关于糖尿病足诊断标准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确诊;2)中医诊断参照《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4]中关于糖尿病足诊断标准且为寒凝淤滞证型,其中以四肢末端冷痛,遇寒更甚等为主证,精神困倦无力,小便清大便溏等为次证,舌质暗红,舌苔白而滑,脉沉细;3)年龄30~60岁;4)Wagner分级为Ⅰ—Ⅲ级。
排除标准:1)重症感染和严重创伤者;2)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外周血管病变者;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4)中途脱落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糖尿病知识宣教、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等指导。同时予以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扩血管、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并用生理盐水清洁溃烂面,针对脓肿及时予以排脓处理,定期更换伤口辅料。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以关元、阳陵泉、阴陵泉、悬钟、太溪、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为主要针灸穴位。常规消毒后,在相应穴位快速刺入针灸针(28号、2~3寸),达一定深度后行捻手法,待局部酸、麻感后停止。将2 cm清艾条插入针柄上,艾炷由近皮端点燃,燃尽后更换下1柱,每穴3柱,1 次·d-1。上述穴位交替进行,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治疗2个月末,观察溃疡面积及溃疡愈合时间。其中以溃疡愈合率在95%以上为愈合标准[5],记录达上述标准时间。2)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白细胞介素-6(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3)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创面刺痛、皮下血肿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GF-1、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IL-6、bFGF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皮下淤青、1例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对照组出现1例创面刺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特殊病变且以足部疼痛、感染、溃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4]。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长期高血糖致动脉及小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引起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产物排除障碍,进而导致肢端缺血缺氧等有关[5]。西医学近年来主要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及血脂、营养神经、扩血管、抗炎等治疗,但仅通过西医治疗难以有效促进溃疡部分愈合,加之该疾病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有关,为此积极探求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研究重点。中医治疗该疾病历史悠久,其属中医“消渴脱疽”、“脉痹”等范畴,由消渴日久进一步发展而来,阴损及阳,累积四肢,阳气损耗致推动无力,淤血阻滞脉络,阳气不能通达四肢,寒气内生,凝滞经脉,寒凝、血瘀相互作用而导致本病发生,故治疗以温阳散寒、舒筋通络为主要原则。
温针灸是将灸法和针刺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灸主要作用于腧穴经机体经络系统传导而发挥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同时取关元、阳陵泉、气海、足三里等作为针灸穴位,其中关元位于机体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其具有补阴配阳,使沉阴得散而阴从于阳之功效,和气海交替应用以固本求原;悬钟为髓之会穴,舒筋活络、清热生气,配以阳陵泉可强化活血通络,疏调经脉之功;阴陵泉可排渗脾湿,寒则补而灸之,以助化瘀通络;足三里、丰隆均为足阳明经穴,与阳陵泉相配可强化补中气作用;三阴交善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太溪可调理冲任;悬钟为髓之会穴具有舒筋活络、清热生气之功效,上述穴位两组交替应用,减少穴位疲劳的同时增强配穴作用,从整体出发,强调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以达温阳散寒、舒筋通络之功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溃疡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01),说明温针灸可促进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温针灸中以关元和气海作为治本主穴,两者交替应用达补元气;且现代研究证实[6],温针灸关元能通过机械刺激和热力传导向内渗透,促进神经元、蛋白质物质生成和运输,进而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经神经-体液-内分泌网络系统降低血糖水平,避免溃疡创面进一步增大。阳陵泉、阴陵泉相配培补后天,健脾利热;足三里、丰隆为机体强壮要穴,与阳陵泉配合可强化其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7]。利用穴位的多重性能优势,借助针灸刺激调动机体自调能力,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温针灸产生的热力效应能促使创面干燥,减少渗液产生,抑制细菌繁殖,进而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另外,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在改善临床效果的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与张浛芮[8]的研究结果一致。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在损伤状态下,高水平IL-6会导致溃疡局部免疫损伤,IGF-1、VEGF为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其水平降低会促进糖尿病足发生发展;bFGF可促进多种细胞有丝分裂,其水平升高会引起血管堵塞。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IGF-1、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6及bF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说明温针灸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炎症水平。温针灸能作用于足三里、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可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进而提高IGF-1、VEGF水平。同时借助温针灸产生的热效应,将热力导入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气血运行通畅,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的积累,降低IL-6及bFGF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温针灸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炎症水平,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