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1-05-17王永飞
任 慧,王永飞
(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项城 4662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迅速升高,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居世界首位[1]。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较上肢常见,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2]。临床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由来已久,疗效确切,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7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53~78岁,平均(67.4±6.8)岁;糖尿病病程6~18年,平均(12.9±3.5)年;DPN病程3~12年,平均(4.8±1.1)年。观察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52~80岁,平均(67.7±7.1)岁;糖尿病病程6~20年,平均(13.0±3.7)年;DPN病程3~13年,平均(4.9±1.2)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3];2)符合中医“消渴病”气虚血瘀的诊断标准[4],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3)无严重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者;4)同意配合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危重糖尿病并发症者;2)近期内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者;3)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观察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病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并适量运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21020703,规格:0.5 mg·片-1)口服,每天3次,每次1片;维生素B1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90421,规格:10 mg·片-1),每天3次,每次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辅助治疗:黄芪30 g、桂枝20 g、芍药20 g、生姜18 g、大枣4枚;上肢疼痛明显加防风、羌活;下肢疼痛明显加独活、牛膝;舌质紫暗加当归、川芎、红花。以上各药以1200 mL水煎至400 mL药液,上下午分2次温服。以上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痊愈为中医症状积分降低90%以上,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为中医症状积分降低70%~90%,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有效为中医症状积分降低30%~70%,症状、体征好转;无效为中医症状积分降低不足30%,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症状积分:将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2、4、6分和0、1、2、3分,最后将记分相加得出症状积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重。2)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3)不良反应: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中医症状积分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8%比75.00%,χ2=6.609 9、P=0.010 1);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2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2组治疗后SCV、MC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组别nSCVMCV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844.27±6.8447.12±7.05#29.87±5.2633.58±5.64#43.29±6.3746.82±6.94#36.86±5.6339.37±6.35#观察组4944.18±6.8250.37±7.16#29.32±5.1737.06±5.81#42.91±6.3349.68±7.06#36.57±5.5442.39±7.26#t0.064 92.252 20.519 42.992 40.294 72.011 60.255 72.178 9P0.474 20.013 30.302 40.001 80.384 40.023 50.399 40.015 9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DPN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多见于上肢[5]。感觉异常可有麻木、蚁走、发热、触电样的感觉,脚麻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典型表现,由于感觉异常,患者对温度疼痛等刺激不敏感,皮肤受损时自己感觉不到,长期发展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6]。疼痛一般呈刺痛、灼痛,如果累及运动神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DPN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细胞因子异常等。临床要求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纠正血脂异常,加强足部护理,定期检查评估病情,尽量避免或延缓DPN的出现。
甲钴胺常用于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进入神经元细胞器中,参与中枢神经细胞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核酸代谢。甲钴胺能促进轴突的运输功能再生,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退变,可以加速神经突触传递,增加神经递质,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加快神经传导速度[7]。维生素B1主要是以硫胺素焦磷酯(TPP)的形式发挥作用,细胞利用葡萄糖产生ATP的过程和人体氧化还原反应中,TPP都是重要的辅助因子,在葡萄糖代谢和维持脑内氧化代谢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神经、消化系统正常机能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8]。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的记载。DPN属于“消渴”变证,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辨证,但其总的病机是消渴日久,气虚血瘀,血脉痹阻。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功效,方中黄芪为君药补益在表之卫气;桂枝、白芍为臣药,桂枝温阳益气和血,芍药养血和营通痹,两药共用调和营卫表里,增加黄芪之功效;生姜、大枣为佐使之药,生姜辛温,助桂枝之功效,大枣益气养血,与生姜同用可助君臣之药效,调和诸药。现代医学认为[9]:黄芪中含有胆碱、叶酸、皂甙等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增加,提高其吞噬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桂枝可扩充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抗炎、镇痛等作用;白芍中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降糖的作用;大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可增强肌力、扩张血管、抗过敏等作用;生姜有消炎镇痛、降糖、抗氧化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0 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有效提高DPN的治疗效果。
DPN会有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使神经微管系统的结果和功能发生变化,干扰神经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引起轴突变性、萎缩,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能通过抗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有效提高DPN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谢春华等[10]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DPN,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通过抗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