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血生化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1-05-15许海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渗性血钠渗透压

许海军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苏州 215600

糖尿病在临床中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DKA)、非酮症高渗性昏迷(NHHDC)等,极易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1]。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需对血糖、血浆渗透压进行平稳降低,实施早期有效补液具有关键作用[2]。静脉补液是常规治疗方法,但是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往往因未充分补液, 或是过度补液而出现不良反应[3]。近些年来,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即双重补液在临床中较为常用,可降低静脉补液量,有效预防静脉补液量过少或过量而导致风险事件,可对高渗、脱水进行有效纠正,对代谢紊乱进行有效平衡[4]。 该研究选取2010年1 月—2019 年12 月80 例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探讨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 例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患者均知情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血友病等[5]。

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1~78 岁,平均年龄(68.57±1.68)岁。 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8.60±1.67)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及时采用常规治疗,实施低流量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对水电解质、酸碱度进行及时纠正。

对照组实施静脉补液, 将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2 000 mL 进行静脉滴注,当渗透压>350 mmol/L、血钠>150 mmol/L 时,应静脉注射等渗生理盐水,若处于昏迷状态,及时采取全血、血浆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适宜胰岛素进行治疗, 将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融合,静脉滴注用药,速度为5 U/h,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 按照患者血糖值对静脉滴速进行调整,若病情未改善,可皮下注射使用胰岛素,然后按照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补充钾,提供充足营养,使得机体酸碱度保持平衡,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胃肠补液, 经胃管插管,并留置鼻饲管,鼻饲温饮用水100~200 mL/h,第1个24 h 实施胃肠道补液量为1 600~2 400 mL, 每天实施胃肠道补液的总量为机体总补液量的2/5;胃管需进行补液,并维持营养,因此鼻饲用物应保持清洁,灌注器需采取一次性注射器,预防重复使用导致细菌感染;胃管应保持通畅,且灌注前保证胃管处于胃内,灌注液温度36~37℃,将其滴到手背进行温度测试,将不烫手作为判定标准,预防患者烫伤、呃逆。 补液一直维持到电解质恢复正常,可缓慢减少补液量。 应注意对患者予以高营养、高热量、无糖流质,预防患者出现维生素、矿物质缺乏情况,使得患者血糖、血钠、血浆参透压等逐步降低。 对渗透压进行检测,依据此结果对灌注水量、速度进行合理调节,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时间,包括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变化,包括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通过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 血浆渗透压=2×(血糖+血钾+血钠)mmol/L[6];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水肿、心力衰竭、低血钾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相关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 休克纠正时间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时间比较[(±s),h]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时间比较[(±s),h]

组别 苏醒时间 渗透压正常时间 休克纠正时间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26.51±1.95 18.05±1.36 22.506<0.001 46.84±3.15 31.51±2.64 23.590<0.001 16.32±1.71 10.95±1.58 14.588<0.001

2.2 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24 h 后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血糖治疗前 治疗24 h t 值 P 值血钾治疗前 治疗24 h t 值 P 值34.85±3.56 34.88±3.55 0.038 0.970 20.74±2.39 17.16±2.08 7.146<0.001 20.812 27.238<0.001<0.001 5.58±0.68 5.60±0.65 0.134 0.893 4.96±0.25 4.51±0.31 7.146<0.001 5.412 9.573<0.001<0.001

续表2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在糖尿病并不多见,但是此并发症较为严重, 在老年2 型糖尿病轻症中可发生,也可能发生于1 型糖尿病患者。 当患者出现1 型糖尿病时,应口服完全替代剂量的胰岛素,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7]。 当患者合理饮食、适量口服碳水化合物时,有可能使之得到轻度逆转,但未对低血糖进行及时确诊,且实施有效逆转,血糖极有可能快速降低,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不清。 若低血糖症状较为严重,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失去知觉。 引发此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当天进食比平常要少, 或者是当天运动时间过长。 而有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早期低血糖相关症状表现无较高的识别能力,极易导致其引发不良症状[8]。 在发生低血糖早期症状的20 min~1 h 内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症状, 一般不会有其他病变或是临床症状发生,患者有可能出现抽搐症状。 昏迷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或是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于老年群体发病率高[9]。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及时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钠,对脱水症状进行及时纠正,尽可能缩短昏迷时间,对患者生命安全进行有效保障。 静脉补液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是容易出现水肿,极易导致患者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有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浆渗透压降低较快的情况, 而渗透压过低极易导致病情更为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经研究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采取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具有明显效果, 与单纯采取静脉补液相比较,其优势较为明显,可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使得患者渗透压及时恢复,可使休克得到及时纠正,而且可预防并发症发生。采取静脉补液,通过快速补充生理盐水、低渗液体具有一定效果,但补液24 h 内对于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效果并不佳, 大部分患者数据依然较高, 而且有的患者极有可能由于血浆渗透压下降速度过快而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当患者发生高渗性昏迷后,丢失体液成分主要源于细胞内液,通过静脉补液对于细胞内液所需游离水难以进行有效补充,但是通过胃肠道补液,可及时补充游离水,对细胞内脱水具有明显纠正作用, 有利于机体内各个脏器功能的有效恢复。 胃肠道可使水得到有效吸收调节,而且肠道能够依据患者机体状态完成水吸收, 因此采取胃肠内补液对于高渗症状具有显著作用, 可使之得到及时纠正[10]。通过联合补液可使患者生化指标得到更为快速改善。 经胃管补充适量温开水后,高脱水高渗透情况下,肠黏膜能够快速吸收水分, 使得生理状态得到有效调节,可对丢失的自由水进行及时补充,对于高血钠、高血糖造成的血浆高渗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因单纯大量静脉补液导致心脏负担增加的风险[11]。由于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往往出现在老年群体中,患者因机体功能明显降低,各个脏器有功能不全的情况存在,所以在对其实施大量快速静脉补液后,极有导致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情况[12],因此,采取胃肠道补液具有重要作用, 可降低静脉补液使用量,能够对高渗、脱水进行有效纠正,可使代谢紊乱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 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具有明显作用, 可改善生化指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渗性血钠渗透压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锻炼前后喝水有诀窍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什么是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与什么因素有关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与低渗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