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2021-05-10王爱莲谢书萍杨洪霞蒋胜群高自清
王爱莲,谢书萍,杨洪霞,蒋胜群,高自清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3)
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席卷全国,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延迟开学,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但是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保证教学效果,是一个新的挑战。雨课堂作为清华大学研发的一款基于微信的应用程序,创造性地把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工具PPT 导入微信,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大数据分析等优势,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革新[2]。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课前预设问题和任务、课上讨论总结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眼科学作为一个“小专业”学科,在本科教育阶段仅仅安排了30学时左右的理论教学,但眼科学专业性极强,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且操作复杂精细,导致本科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时往往一知半解。怎样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眼科疾病,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为契机,将雨课堂与PBL 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期为眼科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90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 人。实验组采用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PPT 讲授式教学模式。研究对象年龄19~21 岁,平均(20.2±0.4)岁。经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为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别,选取前期外科学成绩做对比,实验组为(83.16±6.73)分,对照组为(82.38±5.42)分,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眼科学》教材(9 版)为参考用书,选取结膜病、白内障及青光眼3 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两组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直接讲解青光眼相关章节PPT。实验组采用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模式,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微信创建雨课堂,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加入,课前3 天向学生推送问题和病例。如学习青光眼章节时,课前推送内容包括眼睛基本解剖结构、房水的循环途径、有关青光眼的临床病例。(2)教师通过雨课堂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分组制作PPT。(3)课上学生分组汇报,用PPT 展示相关病例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等知识点,然后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讨论,并对结果做进一步总结。(4)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展示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复习,同时发布课后测验。学生完成课后测验,并通过雨课堂反复复习[4](见图1)。
图1 眼科学教学中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模型
1.3 教学评价
1.3.1 课后测验 由本科室未参与授课的高级职称教师出题测验,两组学生60 分钟内完成相同的试题,包括40 道客观选择题及2 道主观问答题。客观题每题1 分,主观题每题10 分,共60 分。
1.3.2 教学满意度 课后发放问卷调查,将教学满意度分5 个等级:5 分表示完全同意,4 分表示同意,3 分表示中立,2 分表示不同意,1 分表示完全不同意。调查内容包括本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是否活跃课堂气氛和增加互动性、是否适应线上教学需要、是否能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本教学模式。发放问卷90 份,回收有效问卷9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课后测验成绩比较
两组课后测验成绩比较,实验组为(51.09±4.13)分,对照组为(48.02±4.4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调查发现,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组4.02±0.96 4.13±0.84 4.09±0.82 3.87±0.95 4.07±0.69 P是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是否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性是否适应线上教学需要是否能培养循证医学思维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教学模式对照组3.22±1.01 3.24±0.88 3.56±0.81 2.93±0.89 3.18±0.81<0.001<0.001<0.01<0.001<0.001
3 讨论
3.1 传统眼科学教学的局限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5]。新形势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在本科临床教学中,眼科学一直处于一个矛盾的地位,一方面是压缩的学时,另一方面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知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眼科学知识,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将雨课堂与PBL 教学模式相结合,探索其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2 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近年来,雨课堂被应用于多个学科教学[2],在眼科学教学中同样有积极探索。比如,文春艳等[6]在眼科护理教学中发现,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胡亚光等[7]在眼科见习教学中引入雨课堂,学生出科考核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显著提升。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相关课件,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可以与教师线上实时互动。同时雨课堂具备强大的记录和数据收集功能,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学习,教师也能通过对教学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效果。PBL 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或假设,让学生分组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PPT 汇报并互相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3]。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有多年PBL 教学经验,有专业的PBL 教学教室,但是疫情期间面对面教学无法开展。通过雨课堂提前推送学习资料,更方便学生随时查阅,不受周围环境及网络的限制。此外,线上教学的最大难题是难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雨课堂教学可以随时设置测验和提问,显著提升课堂效率。
3.3 合理分配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时间
从本次研究看,疫情期间将雨课堂与PBL 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眼科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眼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雨课堂互动频繁,相关操作较多,占用了部分教学时间,教师需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不能顾此失彼。而且雨课堂结合PBL 教学模式过多地占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加之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课多、学习任务重,合理安排各学科学习时间十分必要。因此,建议可以在眼科学部分疑难章节推广该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AACO 2020
——AACO2020
——AACO 2020
——AACO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