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集体人格的班级涵养计划
2021-05-08乔炜
【摘 要】在班集体中培养儿童的集体人格,不仅是一种教育回归,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下,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带来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课程的多样化带来的选班走课制也弱化了集体和个人的相互影响。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从儿童长远发展出发,聚焦“自主、责任、乐群、感恩”的集体人格,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和活动设计,引导儿童参与并融入集体生活,让他们在班集体中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集体人格。
【关键词】集体人格;集体学习模式;集体活动;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4-0053-03
【作者简介】乔炜,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的文化传统习惯于突出集体人格的作用。中国最早的集体人格的原型出现在“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中,后来“君子”成为儒家大师勾勒出的集体人格的理想形象。在不同时期,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集体人格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始终孕育着集体人格的积极力量。在班集体中培养儿童的集体人格,不仅是一种回归,更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当下,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带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课程的多样化带来的选班走课制也弱化了集体和个人的相互影响。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以儿童需求导向为育人目标确定的依据,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和活动设计,引导儿童参与并融入集体生活,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扮演角色、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集体人格,班级生活因儿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变得更加美好。学校聚焦“自主、责任、乐群、感恩”的集体人格,从班级层面出发实施涵养计划。
一、构建集体学习模式
我们通过构建集体学习模式,涵养学生的集体人格。集体学习模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共同体,即学生的集体学习。学生的集体学习包括:小组学习共同体,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搭配,合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个别学习共同体,组织学生结对互助,共同发展兴趣爱好;混龄学习共同体,以“大带小、友谊班”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集体中进行差异互补,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学习让学生学会分享和责任担当,以集体的心智模式影响个体的学习品质。
二是教学协同组,即教师的集体教学。我们发动教师自己组建教学小队,不同学科的教师尝试集体执教,不同教师所呈现的教学风格、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引领学生集体的心智模式,提升学生集体的认知水平。例如:在班队活动课上探讨中国传统节日,语文老师用诗词展现文学作品中的节日文化;美术老师通过讲授书法、绘画作品展现中国书画的雅致追求;音乐老师带来不同传统节日的代表歌曲,曲调分明,形象生动。教师们带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在集体教学中决策、设计、开发、实施、审议,教师的眼界、视野、能力在有效的合作、分享、沟通、对话中提升,教师的集体人格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集体人格。
二、创新班级集体活动
我们通过活动创新,培养学生的集体人格。我们创新实施了“U型”班会活动、“心型”体验活动和“T型”假日活动。
一是“U型”班会活动。U型代表围坐,以集体氛围的营造为前提,以师生、生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互动为关键,我们将“价值体认、班级公约、目标导行”三个板块融入班会主题中,按照“问题驱动—主题呈现—渐进式交流—公共契约—行为导向”的流程开展班会活动。以六年级“春晖与寸草”主题班会为例,主题班会活动中,师生围坐,由学生小时候和父母合影的照片引出亲子沟通话题;师生围绕“亲子沟通”展开交流,通过调查、演绎、讲述等方式,共同分析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教师适时给予亲子沟通方面的策略指导,同时邀请优秀家长代表现场传授经验。在真情的流淌中,在心与心的畅聊中,达成亲子间的盟约。交流沟通让学生学会感恩、担起责任。
二是“心型”体验活动。我们借助各种“纪念日、主题日、传统日”开展生动活泼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节日主题—资料搜集—体验践行—互动评价—整理展示”等流程,带着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集体人格扎根心田。以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例。节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节日来历以及与节日相关的习俗、轶事、诗文等,对中秋节有深入了解;节中,学生和家人一起准备中秋家宴,感受节日的人文内涵;节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将自己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感悟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自评、同伴评、师评、家长评和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三是“T型”假日活动。T型代表延展,这是校内活动的延续,我们通过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服务”“基地寻访”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小公民意识。以中年级的“红领巾梦工厂”活动为例,围绕活动主题,我们要求学生组队寻访家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受家乡无锡的飞速发展。学生在老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开展社会实践,体验社会责任。
三、营造集体文化生态
班级生态即集体成员共同形成的班级文化,它是孕育集体人格的重要环境。我们在班级集体文化生态的营造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项目:
一是“温馨共振场”项目。我们致力于校园、班级物理空间的建设,营造集体人格培养的良好氛围。我们以板报、照片、荣誉墙展示班集体的活动过程,彰显教育理念;建设班级明星榜,每月评比“自主小能手”“感恩小天使”“最美责任心”“樂群我能行”等先进个人和集体,及时鼓励先进,通过榜样示范,弘扬优秀品质,宣传优秀事迹。
二是“伙伴手牵手”项目。“伙伴手牵手”项目倡导班集体中和谐的生生关系,具有包括:结伴行,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困生结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嘉许队,开展组员间互相嘉许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肯定他人的努力,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是“师生心连心”项目。“师生心连心”项目倡导班集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包括:爱心屋,教师讲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故事,突出爱与责任,实现身份和价值的认同;创意坊,以仪式教育促进师生间的深入交流;心靈桥,师生间互通书信,互诉心灵絮语,互表款款深情。“师生心连心”项目告诉我们:爱是儿童集体人格形成的沃土。
四、优化班集体管理方式
儿童集体人格涵养必须依托班集体建设,而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织方式,优化班级管理方式,形成师生间良性的互动循环,有助于学生民主、自由、包容、开放的集体人格的形成。在优化班集体管理方式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一是改善班主任的心智模式。学校组建班级管理实践研修团队,由骨干班主任带领青年班主任学习、探讨,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帮助青年班主任形成积极的班级工作心态,营造倾听、对话、协商、换位思考的和谐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公正的集体生态,引导学生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在发现问题、形成共识、解决冲突、整改落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责任、乐群、感恩的优秀集体品格。
二是统整班级管理力量。我们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全员育人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凝聚学科力量,推进全程、全员、全方位德育。学校每学期召开三次班级统整会,统整班级管理目标,把学生集体人格培养目标贯穿在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任课教师在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定期研讨实施方略,通过问题跟进、效果反馈和改进措施,真正将学生集体人格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三是形成班级集体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建立协商制度、对话制度、选举制度、岗位制度、轮值制度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各项班级制度产生、执行、落实、检查的过程,不仅使班级管理更趋规范有序,也有利于班级形成自由民主的风气。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能做到热爱集体并自觉遵守规范,荣誉感强并乐于承担任务,奉献集体并积极沟通合作,懂得感恩并真诚服务他人。
此外,我们还遵循激励性、全面性、形成性、发展性原则,从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入手,构建分层次的多元评价体系。我们围绕学生集体人格培养目标,开展特色班级申报和评选,入选的班级通过集体巡讲的方式,有侧重地介绍班级特色,宣传集体先进事迹,宣扬典型人物,学生的集体人格在宣讲中得到进一步涵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