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2021-05-08闫淑珍
闫淑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增生性关节病,是以关节软骨磨损、变性或剥脱、关节边缘或软骨下骨质唇样增生为特征的退变性关节病,临床较为常见,老年女性最易发病[1]。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中晚期KOA 的常用术式,但由于手术创伤大,隐形失血多,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肿胀。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是中医外治的常见方法,在治疗KOA 疼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且辩证分型属于风湿热痹型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确诊[3];②年龄在≥65 岁,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③符合《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4]风湿热痹型患者;④无精神病史及严重脑、心、肺等疾患;⑤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对本泡洗液过敏者;②术后出现心、脑血管及普外科等严重并发症;③有膝关节肿瘤、结核,或存在骨关节急性损伤、感染,关节积液严重者;④参与其他同类研究者。
1.2 干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和足底泵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应用中药泡洗法联合穴位按摩。中药泡洗组方:地肤子15 g、土茯苓30 g、海桐皮30 g、忍冬藤30 g,苦参30 g,刘寄奴15 g。该组方药物水煎20 min,将煎好的中药汤倒入泡洗桶内,加入温水6 000~8 000 mL,水温38~40 ℃。住院第2天开始泡洗,液体量达踝关节为宜,至术前第1 天,泡洗过程中将浸湿药液的毛巾热敷膝关节;术后拔出关节腔引流管后开始泡洗,泡洗方法同术前与术前,直至出院,术后为防止中药汤浸湿切口辅料,泡洗过程中不再使用浸湿药液的毛巾热敷膝关节。手术前后泡洗时,同时按摩涌泉穴,该穴位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 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上。每晚按摩1次,时间15~20 min。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 ①患肢肢体周径: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 天、1 周、2 周患肢髌上10 cm、髌骨中点、髌下10 cm 的肢体周径。②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5]:该评分分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膝评分又分为疼痛、活动度和稳定性,功能评分包括行走能力和上下楼梯能力的评价。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6]评分:该量表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条目。总分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7]。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肢肿胀程度 两组术前患肢髌上10 cm、髌骨中点、髌下10 cm的肢体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1周、2周的肢体周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2.2 两组AKS评分 两组术前AK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1 天、1 周、2周的AK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比较(cm,±s)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比较(cm,±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别髌上10 cm观察组对照组术前46.57±2.99 43.62±5.16术后1 d 48.51±3.51*48.36±3.71术后1周47.87±3.01*48.19±3.27术后2周48.26±3.01*48.39±3.038组别髌骨中点观察组对照组术前42.08±2.36 40.97±5.23术后1 d 44.45±2.73*47.35±3.11术后1周43.88±2.33*47.19±2.57术后2周43.78±2.32*46.37±2.49组别髌下10 cm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周37.86±2.98*38.67±3.01术前36.32±2.57 32.62±4.83术后1 d 37.85±2.83*40.27±3.19术后1周37.78±2.82*39.62±3.05
表2 两组AK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AK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别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术后1 d 60.21±3.72*60.13±3.59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周93.51±2.55*91.87±2.63术前34.49±4.57 30.57±5.61术后1周73.62±2.81*71.37±2.65术后2周80.66±2.36*77.38±2.73术前45.31±3.86 40.19±4.97术后1 d 70.21±2.97*70.36±2.81术后1周80.45±3.78*77.65±3.52
2.3 两组PSQI 得分 观察组入院当天PSQI 评分、术前晚PSQI 评分分别为(13.80 ± 0.39)、(13.60 ±0.31)分,对照组分别为(12.97 ± 0.53)、(12.17 ±0.62)分。两组入院当天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晚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自拟中药方剂中地肤子、土茯苓、忍冬藤、苦参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作用;海桐皮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刘寄奴具有破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通过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可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9-10]。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第1 天、1 周、2 周患肢髌上10 cm、髌骨中点、髌下10 cm 的肢体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能减轻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此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
《黄帝内经》中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结合当代的足部反射区理论,借助中药泡洗剂的药力和热力刺激足底的穴位和反射区,通过中药泡洗,将中药的药理作用渗透进入足部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减轻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反应递质吸收,缓解术后患肢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通过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能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状态,有效缓解患肢疼痛。此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主穴,足少阴肾经的分支交于手厥阴心包经,通过经络达于“心”,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安神作用。通过上述过程,可形成良好的生理睡眠,以缓解因大脑功能调节的暂时性紊乱而导致的失眠症。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中药泡洗法改善睡眠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易行[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药泡洗技术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有效提高患者术后PSQI 评分,缓解失眠症状。中药泡洗在适当的温度下,作用于足部神经,促使血管扩张,从而使脑部血液下流,解除脑部血液充盈状态,促进大脑神经放松,从而进入抑制状态[13]。
综上所述,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能减轻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本文样本量小,且未能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长期追踪,因此该方法的确切效果还需要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研究随访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