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
2019-07-15丁婷婷
丁婷婷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外科一病区 山东 济南 250117)
乳腺癌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因为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难以获得理想康复效果,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展开康复护理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乳腺癌患者探究最佳康复护理措施,以说明综合性疼痛护理措施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7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2岁~75岁,平均年龄为(46.25±5.32)岁;观察组(7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3岁~77岁,平均年龄为(46.29±5.39)岁;观察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经过分组后,康复护理期间,对照组具体为:就患者的术后休养加以指导,并且就术后渗血以及渗液情况进行观察,于复杂引流管护理方面认真进行。观察组具体为:①对患者给予疼痛健康教育干预:在准备对乳腺癌患者开展手术前,就手术特点以及手术方式需要认真介绍,就患者术后切口大小以及负压引流情况进行告知,尤其就术后疼痛情况重点告知,以对患者心理准备的充分性奠定基础。此外,对于疼痛一过性特征加以强调,就疼痛缓解的正确方法进行指导,以确保患者术后疼痛恐惧感可以做到从心理彻底消除;②对患者给予镇痛护理干预:手术后<24h,需要对患者展开PCA镇痛干预,如果患者疼痛呈现出持续性特点,则需要准备曲马多药物口服,剂量为100mg/次~150mg/次,频率为1次/6h,以获得显著镇痛效果[2];③对患者给予物理镇痛干预:于切口附近展开冰敷处理,将水肿性疼痛加以消除[3]。④对患者给予综合镇痛干预:在患者表现出疼痛症状期间,需要就腹式深呼吸对患者指导,并且利用听音乐将情绪放松,将注意力分散,以此将疼痛感觉显著减轻,将疼痛耐受度显著增加[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的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前臂周径、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护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前臂周径、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以及前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明显,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
表 两组乳腺癌患者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前臂周径、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临床对比(±s)
表 两组乳腺癌患者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前臂周径、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临床对比(±s)
组别 n 上臂周径(cm) 患肢关节活动时间(d) 前臂周径(cm) 手指爬墙高度(cm) 外展角度(度)观察组 75 30.49±2.39 9.69±1.52 15.59±1.25 24.59±1.69 104.69±5.35对照组 75 35.13±2.52 14.13±1.49 19.13±3.15 18.69±1.49 85.49±3.35 t-11.5699 18.0651 9.0462 22.6784 26.3417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临床对乳腺癌患者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虽然可以将患者无癌生存期延长,但是对患者皮肤以及正常淋巴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因为术后疼痛的出现,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受到较大程度延缓,此外在术后疼痛等系列应激反应刺激下,会使得患者呈现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的现象[5]。
综合性疼痛护理措施有效采用,可以将常规康复护理力度不断加强,之后于药物、行为以及物理等方面展开多方面疼痛干预,最终获得确切镇痛效果。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乳腺癌患者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以及前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明显,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明显,进一步说明综合性疼痛护理措施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期间,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的采用,对于患者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以及前臂周径减少,手指爬墙高度以及外展角度的增加,效果显著,最终充分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