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4~5岁幼儿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
2021-05-06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机关幼儿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机关幼儿园 彭 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目标和教育建议。而益智区活动是实现幼儿科学领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区域活动的价值主要通过活动区中投放的材料来得以体现。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方面的能力发展与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区域活动设计、活动材料投放,并有机联系在一起。
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是幼儿有效开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投放策略是指教师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实现幼儿的能力、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特定游戏目标,在区域活动中合理选取、组织、运用游戏材料及方法;其投放目标应与幼儿游戏的目标、整体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教师投放活动材料的过程,就是把幼儿活动的目标进行物化的过程。
近年来,我园结合4~5岁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开设了益智区等活动区,在活动材料投放策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班幼儿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活动区域,实施适宜的材料投放策略,推动实现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目标。
适应幼儿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投放材料
4~5岁幼儿的主要活动是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幼儿通过感知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该阶段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表现出爱玩、会玩的特征。
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够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的发展与自主性游戏,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区域活动形式是自主的,但仍需要教师通过投放的材料来体现预设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制定区域活动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充分利用材料的隐形教育作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从而实现预设的活动目标。区域活动材料数量应当充足,保证幼儿的游戏需求,还应根据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材料,确保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注重活动的过程性评价,科学分析与调整材料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和培养目标的评价应该注重过程性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性评价是指判断和分析幼儿学习过程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实施,然后教师根据观察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观察持续评价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及能力表现并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每个幼儿的潜能和需要。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观察幼儿对投放材料的反应,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材料时的外在表现和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判断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和需求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材料。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可以是对游戏活动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个别观察;可以是有目的观察,也可以是随机观察;可以是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活动后的分析调整。过程性观察与评价为教师调整活动材料提供依据,从而对幼儿的需要和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适时调整活动区域材料,提升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区域活动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让幼儿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
4~5岁幼儿区域活动可以根据教学中的活动内容,增加区域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自主操作中获得发展,完成活动目标。适时适宜地投放、调整好材料就如同是“一位随时出现在孩子身边的教师”,既可以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又可以对其探索过程起到及时的推动作用。
在4~5岁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情形,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活动材料,推动幼儿游戏不断发展。当幼儿对游戏内容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及时分析材料存在的问题——是投放时间过长造成厌倦感,还是材料太难偏离孩子的发展区,或者是材料太容易缺乏挑战性。当幼儿产生创造性行为并对材料产生探究兴趣时,教师应根据幼儿游戏状况随时调整活动方案和材料,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自发的创造性行为。
例如:在4~5岁幼儿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敏锐地发现有幼儿在操作时自发地将长方形积木搭成一个斜坡并试着将小的物品从斜坡上往下滚,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活动区域材料,适当增加一些长短不同的纸板并投放一些乒乓球,让幼儿感受不同材质斜面对滚动物体的摩擦力,让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充分挖掘材料教育价值,实现一物多玩和优化组合
活动材料是培养幼儿发现和探索精神的物质基础,丰富、新颖、有趣的材料才能真正吸引幼儿,使幼儿的发现和探索成为可能。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更新充实材料。不少教师在材料调整时,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而不断更新区域游戏内容,加之区域活动材料在使用中的损耗,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变成了一个繁重的工作,甚至成为一种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我园组织教师开展头脑风暴,让大家明确活动区域要不定期调整补充活动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是购买的也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的,还可以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充分挖掘材料教育价值,实现一物多玩,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物尽其用,体现了活动材料的高效益性。例如,在制作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可以将制作的一些卡片或图片用塑封机把边缘全部修剪成圆边,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
教师在观察到游戏材料不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时,不是简单地将材料撤掉,而是充分挖掘旧材料的可利用价值。如在益智区有个“掷骰子”的游戏,教师在骰子(用正方体小纸盒制成)六个面上贴上了不同的形体,几个幼儿可以轮流投掷,然后说说骰子的上、下、左、右面分别贴的是什么形(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渐渐对这个游戏材料失去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及时调整,将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换上简单的数字,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掷骰子进行巩固练习。同样是“掷骰子”的形式,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赋予了不同的教育内容,使游戏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总之,中班幼儿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或调整策略,应符合该幼儿年龄阶段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原则并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性和可变性,通过观察和过程性评价不断提供和调整适合的活动材料,进一步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让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探究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同伴、老师交流,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发展;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的多重互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