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光捉影:一次班本微课程构建的探索
2021-05-06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幼儿园徐亚萍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徐亚萍
虞永平教授曾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针对幼儿园班本化微课程,我的理解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引领,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班级为基点,在游戏活动中立足幼儿的视角,追随幼儿的兴趣,运用整合开放的资源全面贯穿幼儿的学习、游戏及一日生活。基于以上的理解,下面我以“捕光捉影”活动为例,谈谈我在班本化微课程探索中的具体做法。
立足儿童兴趣,生成班本微课程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兴趣点都有探究的价值,或者能够转化为幼儿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其深入学习。教师需借助观察对幼儿零散、偶发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然后通过材料或情境创设,由“兴趣”引发真正的“问题”。
1.借助观察,发现兴趣
班本课程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书本,也不是源于我们教师的“异想天开”,而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以满足幼儿当下的需要来生成的。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呢?我们唯有走近幼儿,对幼儿偶发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从而由“兴趣”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琪琪着急地跑过来告诉我,龙龙总踩她的影子,说完她指了指正在操场上踩小宇影子的龙龙。我看着琪琪委屈的样子问:“你想保护你的影子吗?”琪琪使劲地点点头,接着我尝试开导她:“只要想想办法,也可以让龙龙踩不到你的影子。”琪琪揉了揉眼睛想了想,笑了。于是绿草坪上展开了一场踩影子的游戏,大家你追我躲,别提有多高兴了。
看着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可见大班幼儿对影子充满着无限的探究兴趣,而影子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朋友,它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常常像一个或大或小的尾巴紧紧追随着我们,总能激起孩子们无穷的探究兴趣。教师了解到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和困惑后便开展了“捕光捉影”的生成性课程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构建主题网络图
在了解幼儿、追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创设引发幼儿产生“问题”或“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兴趣转化为问题,从而构建主题课程网络图。
如对于影子,幼儿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于是我们下发了关于影子的调查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幼儿对影子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家长希望幼儿能进行哪些关于影子的课程活动?……最终,我们发现幼儿对以下问题比较感兴趣:影子在哪里?影子都是黑色的吗?影子有眼晴吗?上午和下午的影子一样长吗?影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影子有大有小?怎样让影子消失?
我们将幼儿提的问题进行梳理,列出了一个问题清单,并和幼儿一起制定了初步的课程网络图(见图1)。
图1.“捕光捉影”课程网络图
整合多方资源,丰富班本微课程
1.课程审议,智慧碰撞
自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以来,课程审议已成为各个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之一,而年级组审议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我园大班年级组教师围绕“课程是生活,课程是经验”的理念,以《纲要》为引领,以幼儿的经验和兴趣为切入点,结合五大领域整合各方资源,对各班课程框架脉络的预设、课程的建构及幼儿可能的核心经验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分享交流,我们班的影子课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也为下一步的课程实施明确了方向。因此,课程审议不仅有效地支持了幼儿深度学习,也让课程实施真正成为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
2.家园合力,有效融合
《纲要》中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不仅能直观地了解到幼儿的学习习惯与掌握程度,同时对课程的发生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幼儿对影子强烈的好奇心,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究分享、收获知识、分享快乐,也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如,影子都是黑色的吗?有彩色影子吗?我们邀请家长借助微信平台,围绕“会不会有彩色的影子”进行了线上互动,大家积极猜想、讨论交流、实验验证,其中轩轩爸爸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实验成功,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了彩色影子的实验视频。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让幼儿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彩色影子的神奇和有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3.对话环境,润物无声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环境的状态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状态。我们要根据班本课程的需要综合各方资源创设一个温馨、多元、合作、探究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如,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区域的设置,各个游戏区域里都有幼儿搜寻的游戏材料,相应区域的墙面上也留有幼儿积极参与的痕迹,游戏步骤、游戏要求及游戏记录表等,我们都鼓励幼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相应区域里。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主题墙关于寻影、探影、玩影的板块也日渐丰富——有绘画作品、调查表以及幼儿寻影、探影、玩影的照片等。
我们也充分利用教室周边的环境——班级教室隔壁是我园的功能室,其走廊的光线比较暗,正适合开展“影子爬竿”的游戏。幼儿把玩着手电筒,不停地调整着手电筒的角度,一会儿蹲着,一会儿侧着身子,尝试着让猴子的影子能爬上墙上的“竹竿”。孩子们徜徉在光与影的世界里,体验着探究的乐趣(见图2)。
图2.猴子爬竿
追随儿童需要,实施班本微课程
1.区域游戏的快乐体验
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幼共同商讨、收集、制作与课程相匹配的、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从而让幼儿真正与材料产生互动,让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你们见过影子大厦吗?可以来我们的美工区看看,那可是幼儿齐心协力的成果哦!看一个个能工巧匠在黑卡纸上剪出一个个独特的房子造型,然后在白卡纸上画扇窗户和大门,剪一剪、贴一贴,就组合成气势磅礴、别具一格的“影子大厦”了(见图3)。通过这些游戏,幼儿深切地感受到影子造型的奇与趣,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科学区里的“影子变魔术”游戏也很有趣,把形状不一的插片穿插在底板上,用手电筒照一照,再调整一下插片穿插的位置,用手电筒照一照,一只开心的小白兔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见图4)。我们的小魔术师还会变什么呢?好期待,雷雷和杰杰在底板上摆弄着这些半圆插片,用手电筒照一照,再添上一个圆形插片,咦,像双手托着太阳呢!我们的小魔术师真厉害,“影子变魔术”是不是很有趣呢(见图5)?
图3.影子大厦
在幼儿的精心布置下,我们的皮影小剧场开演了,“猴子荡秋千”“小鹿历险记”“龟兔赛跑”……幼儿一边操作着纸偶,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有时还配以打击乐器。新鲜的创意与科学的光影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对光与影的完整感受和丰富体验,幼儿也因为影子游戏变得敢说、喜欢说,也更爱表演了。
2.户外活动的趣味探索
一日生活皆课程。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给予他们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如测量影子,孩子们一起来到户外找个有阳光的地方,站站好,可别乱动,测量影子我们都是认真的,用一次性筷子首尾相接,再一起来数一数,1根、2根……7根,上午你的影子有7根筷子长,我们用数字7记录下来;那中午和下午的影子也是这么长吗?幼儿通过测量、记录、比较发现早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还知道了一天当中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见图6、7)。
陶行知先生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去观察、去探索、去记录、去讨论,在师幼、幼幼的多维互动中,幼儿分享着共生的智慧,体会着探究的乐趣。
3.生活环节的有效延伸
生活中隐含着很多有关光与影的课程内容,为了让无痕的教育变成有痕的引领,我们利用家园合力进行了有效的延伸。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一起玩影子游戏(见图8),晚上回家也可以和爸爸妈妈玩影子游戏。我们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探寻影子——在路灯下,幼儿发现自己有好几个影子;月光下,我走,影子走,我停,影子停;灯光下,一个个可爱的孔雀、汪汪叫的小狗、蹦蹦跳的小兔、张着大嘴的鳄鱼,哇!小兔被可怕的食人花一口吞下去了,原来一双手可以表现这么多动物,多神奇多有趣呀!
“捕光捉影”课程的开端看似比较偶然,可正因为它能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且主题来源于孩子的探究需要,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一起快乐体验、不断收获。在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充满着激情,每一次探索,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每一次实验,展开了幼儿想象的翅膀;每一次交流,碰撞出幼儿智慧的火花;每一次游戏,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经验。在活动中,,幼儿锻炼了能力、收获了快乐,同时我们也在课程中收获了很多很多……
在班本微课程活动中,我们深深地被幼儿的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了每个幼儿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源于幼儿兴趣的班本课程,给幼儿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经验,也带来了无限快乐。让我们蹲下身,立足幼儿的视角,倾听幼儿的内心,去发现、引导、支持幼儿,探索并形成更多个性化、能真正服务于幼儿的班本微课程,从而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图4.影子的眼睛
图5.影子变魔术
图6.测量影子
图7.画影子
图8.玩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