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荒唐之言,品辛酸之味

2021-05-04杨晋闯

关键词:情节文本解读人物形象

杨晋闯

摘要:文本解读的历程,其实就是探寻 “其中味”的过程。再次研读《范进中举》文本,发现要解文本荒唐之言,品其中辛酸之味:胡屠户对范进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众邻居送礼是一种朴素的做法,不宜片面解读为势利;联系吴敬梓的个人经历可知,胡屠户的“一巴掌”不光打在范进的脸上,也打在前恭后倨之人的脸上。

关键词:《范进中举》;文本解读;人物形象;情节;深意

《红楼梦》卷首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文本解读的历程,其实就是探寻“其中味”的过程。因备课需要,笔者再次研读了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文本,拙以为,对胡屠户的形象、对众乡邻送礼的情节、对“一巴掌”的深意都要细细品咂。

一、胡屠户真的没有人情味吗?

以往有些教学和研究对胡屠户这一人物定调如下:胡屠户是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但再次研读文本,笔者发现,其实胡屠户也是个颇有人情味的人,这首先体现在胡屠户对范进的关心。文本开篇写道: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这里,胡屠户谈不上“巴结讨好”,因此秀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不会有明显改变。女婿中了个秀才,岳父竟然自带酒菜来祝贺。虽然胡屠户只拿了一副大肠,也不能说明他就是小气。要知道,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胡屠户并没有什么地位,钱挣得也不容易。而且,范进刚到家,还没做饭,胡屠户提着酒和菜就到了,能说胡屠户不关心范进吗?

胡屠户说的话确实不太好听,但若细心品味,还是颇有深意的——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从这几句话中,笔者读出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范进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去考,也不怕丢人,真是“现世宝”;二是以前胡屠户没少接济范进一家生活,在他的接济下,范进才有机会去考试;三是范进中了秀才,只有胡屠户来祝贺。如此看来,范进确实离不开胡屠户的“带挈”。

接下来,范进借盘费参加乡试,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但是胡屠户的做法果真不可理喻吗?

从范进的角度来看,借钱首先想到了胡屠户,说明胡屠户以前也支持过他。胡屠户未必不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但是,范进考了30年,才中了个秀才,而且如胡屠户所说,还是因为考官可怜他、照顾他,现在已经是54岁的人了,竟然还要去考。为此,气愤失望之余骂上两句有何不可?

“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胡屠户虽然在骂范进,却依然不忘帮范进寻找门路,让范进挣钱养家。

细细一品,你还觉得胡屠户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吗?

二、众邻居送礼就是势利吗?

有人认为,范进只能靠卖鸡买米下锅,说明众乡邻冷漠无情。而当范进中举的消息传开后——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鉴于《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性质,这个情节多被解读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讽刺了民众的冷漠势利。笔者窃以为,此观点值得商榷。

朱光潜先生说过,优秀的小说往往善于以暗示的方式以有限寓无限。对于范进与乡邻的关系,文中有两处明显暗示:一是“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中了秀才的范进为何要“拜拜”乡邻呢?略加思考便可推知,乡邻在平时应该没少接济范家。二是“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这里连续的几个不尊重的动作,说明了乡邻的急切。试想,如果乡邻有“趋炎附势”之心,还敢如此对待已经中举的范进吗?

当然,追求功名富贵之风确实存在,但不能把百姓朴素的、“现实”的做法无限夸大,更不宜将其片面误读为势利。

三、“一巴掌”只打在范进的脸上吗?

有解读认为,胡屠户“一巴掌”的社会意义是“借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自我嘲弄来讽刺趋炎附势的丑态社会”。但是,若联系作者吴敬梓的相关资料,也许就会发现这“一巴掌”的深意。

吴敬梓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他20岁中秀才,3年后丧父。族人欺负吴敬梓两代单传,纷纷侵占他的财产。面对这种“兄弟参商”的局面,吴敬梓用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来进行对抗,结果是“田庐卖尽,乡里传为子弟戒”。其间,吴敬梓29岁时曾到滁州参加乡试,主考官说他“文章大好人大怪”,名列第一,竟未被录取。受此刺激,33岁时,吴敬梓满怀忧愤,移家南京,虽然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的院试,但他对滁州乡试之事耿耿于怀,最终放弃这次机会,脱离诸生籍,与科举制彻底决裂。

文本中,他假胡屠户之手,给新贵之人范进送来了狠狠的“一巴掌”,表明他对“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的怨恨。因为正是这些道貌岸然之人,欺侮两代单传的他,再加上他不会营生、理家、处世,以至愤而散财,穷困潦倒,不为“上层人士”所容。这“一巴掌”打在范进的脸上,又何尝不是打在那些对吴敬梓前恭后倨之人的脸上呢?

研读文本,唯有理解荒唐之言,方能更好地品味其中的辛酸之味。

猜你喜欢

情节文本解读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