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2021-04-29曹荣
曹 荣
(内蒙古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021 年9 月27 日至28 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中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0 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1]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企业在完善“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及“走出去”的进程中需要大量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性通用人才。人才资本是首要资本,全球化人才培养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成功的重要保证。
现代社会,留学已成为各种文明交流及互鉴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得到提高,也表明了各国开放并蓄的发展态度。留学始终作为培养优质人才、践行国际商贸交往的重要载体,加深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留学相关各国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中蒙俄三国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潜力。基于邻国合作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前景,俄罗斯、蒙古国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对持续加速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将起到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型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多元融合、就业创业,吸引世界优秀人才以谋求国家的发展成为新趋势。那么改革原有留学生培养模式,服务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提升外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成为解决其就业出路,促进中国各层次教育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推进国际教育及双创教育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来华留学生视角切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关注了这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就业出路和创业意愿。以人本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指导,扩大“中蒙俄经济走廊”教育开放,基于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教育现状,构建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模型,既完善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体系,又发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提供了更广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
(一)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概况
近几年,国家不断建设健全来华留学相关政策法规体制,《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017)、《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018)、《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入境和居留许可审查办法》(2019)相继出台,《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管理办法》得以修订。综上,有关来华留学工作的政策保障、质量保障、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外交、公安、移民、卫生等多领域联合规范管理,加强对一线人员和主管负责人的培训,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制定《留学中国计划》(2010),明确提出来华留学工作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2]。“一带一路”倡议为来华留学事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都带来了重大机遇。如表1 所示,2018 年来华留学总人数为492185 名,来自世界上196 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就读于1004 所中国高校、科研机构等,在学习、研修、培训中接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
依据《2003 年全国来华留学统计年鉴》,俄罗斯来华留学生1224 人,在国别排名中居于第8 位,2009 年突破1 万人,达到10596 人,国别排名第6 位,此后一直稳居前列。2018 年达到19239 人。2003 年蒙古国来华留学生1060 人,在国别排名中居于第10 位,2017 年突破1 万人,2018 年达到10158人,在国别排名中居于第14 位。2009—2018 年十年间,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规模逐年扩大。
2009 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达到238184 人,其中俄罗斯学生10596 人,占总人数的4.45%。到2018 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达到492185 人,比十年前翻了一番,俄罗斯学生达到19239 人,将近是十年前的两倍。在196 个生源国中,俄罗斯、蒙古国教育的持续增长式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占比基本稳定,位居前列,人数逐年上升。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在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培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表1 2009—2018 年俄罗斯、蒙古国及全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数据统计表
(二)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层次
培养层次是来华留学教育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学历生与非学历生。学历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学历生包括短期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所以,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层次能反映来华留学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也能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综合国力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认可程度。[3]如表2 所示,2009—2018 的10 年间, 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规模逐年稳步提升。2009 年,俄罗斯、蒙古国来华学历生仅6154 名,2018 年则高达14821 名,而非学历生在2009 年已达10126 名,到2018 年上升到14576名。学历生人数的增加,表明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教育质量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同时,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的非学历生基数高,增量也很大。由于国际非学历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全球人力资源,提高在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相比学历教育具有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中,非学历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表明中国的国际教育水平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终身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都大幅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表2 2009—2018 年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生层次统计表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提升路径设计
俄罗斯、蒙古国来华留学教育对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型作用。尽管中国的来华留学教育规模扩大、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全球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改革原有留学生培养模式,服务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提升外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成为解决其就业出路,增加吸引力,促进中国教育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及双创教育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总体思路
借鉴国际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形成并完善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以增强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具有事业心、进取心、耐挫力和创新创业执行能力的创业型人才为目标,需要建立“政府—学校—社会”良性互动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
设计“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提升路径,即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智库主导相结合的“三主导复合模式”,从“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提升路径设计。总体思路为:搭建一个平台,确立三个支撑,发展五方面工作机制。一个平台是指构建分语种多学科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平台,包括学习培训功能,如课程体系、商务论坛、专家讲座、商业同盟、直播辩论、双创竞赛,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如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翻译服务等。三个支撑是指政府、学校、智库三方面。五方面工作机制是指目标导向、结构优化、模式创新、文化融合及信息互助机制(见图1)。
图1 “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提升路径设计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能力模型
基于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原则构建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人才双创复合能力模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素养、创业战略规划能力、创业人际能力、创业执行能力(见图2)。
图2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型
创新创业基础素养和创业战略规划能力是来华留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来华留学生思维具有前瞻性,学习并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多语言运用能力,对国际及相关国家的政策较为敏感,能识别机会,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与耐挫性、对市场具有较强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者还应具备全球化战略规划能力、变革创新能力、系统思考力。
创业人际能力和执行能力是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型中的核心要素,在具体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者要提升跨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能力、多国籍人才团队的整合与协调能力、各种冲突困境的解决能力,以及国际资源整合与优化能力、商务经济与法律文化等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国际商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来华留学生是否创业,创业是否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创新创业基础素养、创业战略规划能力、创业人际能力和创业执行能力。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培养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使世界从与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红利”[4]走向了更高层次的“思想理念红利”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于2018 年3 月被写入宪法,这充分表明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合作的坚实信念。依据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模型及发展路径分析,提出来华留学生双创复合能力培养对策建议。
(一)优化来华留学教育资源供给
结合“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需求,优化来华留学教育资源供给,应更加充分激发三个方面的支撑作用,即政府、学校、智库的有力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智库主导相结合的“三主导复合支撑模式”。
首先,为取得高效的协同效应,需要推进政府主导。中国应充分发挥作为俄罗斯、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的经济优势、产业及贸易互补优势,扩大对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直接投资、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拓展中蒙俄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加强经济合作,发展共同利益。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政府可以促使各类学校和智库机构合作,共同创造一个适合来华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内外结合的适宜生态环境,如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基地,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创造令人满意的创新教育成果和商业成果,同时为构建分语种多学科来华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合作的发展指明方向并监督指导。
其次,学校主导是分语种多学科留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合作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基地建设中,高校教育具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各领域人才合作的优势。教育质量是“多语种+”专业的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基础。提升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引进智库、企业、专家进校园,企业项目进校园,并依托各类全球合作项目,优化合作环境、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实践性。
最后,智库主导是分语种多学科留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合作及“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华留学基地建设的载体。拓展智库机构主导,培育国际创新创业人才。目前,中国新型智库具备科技综合实力和多样的全球合作实践,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智库主导下的分语种多学科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培训安排,如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讲座与辩论相结合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机遇,各国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此外,智库还可以充分发挥全球人脉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实战模拟、国际学术研讨、国际招聘会等,多领域培育“中蒙俄经济走廊”创新创业人才。
(二)强化中国国际教育品牌
全球化人才培养要聚焦于其核心价值及能力,通过总量把控、质量提升,将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逐步做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留学中国”品牌,强化全球人才培育与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机制。因此,“留学中国”品牌可以在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订单式培养,以满足用人之需,兼顾相关人才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如应对“中蒙俄经济走廊” 口岸发展,应对中国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光伏、电解铝等产能一体化发展,互联网贸易发展人才需求缺口,可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当然,用人市场也很注重人才的能力和经验,仅凭留学经历无法成为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支撑,所以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分语种多学科留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学习培训功能,如课程中心、论坛讲堂、创业联盟、线上直播、创业大赛,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如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翻译服务等。此外,还应该发挥地区优势、学科优势、口碑优势、宣传优势、各种资源优势,协调发展“留学中国”品牌,按照政府统筹空间布局、高校整合优势资源、智库提供支持的思路,强化品牌效应,推进国际教育改革和经贸发展。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
首先,来华留学人才收费制度改革。《外国来华留学生经费管理办法》(1998)等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以适应市场及培养需求,扩大高校、科研组织机构等对来华留学人才的招生规模。提升来华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吸引与激励作用。
其次,来华留学人才学习及住宿制度改革。目前,中国已经与147 个国家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与54 个国家缔结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定,下一步应继续大力推动互免签证协议及学历互认协定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激励作用。同时,高校、科研组织机构出于管理便利,单独设立留学生公寓、课堂,但这种方式明显不利于跨文化交流、深度学习和项目合作。有条件的高校、科研组织机构可以考虑留学人才与中国学生一起同堂上课,就近住宿等,并高频次开展多形式交流活动,促进合作。
最后,建立完善来华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法规制度。2017 年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引进国际优秀人才进一步放宽了条件。[5]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也多次主办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这些举措都大大推进了来华留学人才的就业发展。但来华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法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国也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签证、实习、创新创业政策,留住优秀的来华留学人才。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来华留学生的试点政策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全国。